早在1972年,作为一代军神的刘伯承,竟然提出了一个特殊却又合理的要求。在他去世后,只让邓公一人为他主持葬礼。被称为军神的他,为何会早早地便留下遗言?邓公在获知此消息之后反应如何,刘伯承与邓公之间又有什么曾经的过往。名请各位看官跟随史官一起,去看看那段曾经的往事。

1972年 80岁的刘伯承,早早的为自己留下遗言,向其家人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在他死后,请让邓公帮他主持葬礼。刘伯承与邓公在我国抗战时期,一起并肩作战长达十多年。说起刘邓大军,无人不晓,二人也被称为军事上的最佳搭档。

1931年,39岁的刘伯承刚从国外留学归来。因为其出众的军事才华,刘伯承被邀请到我党苏区任军事学校校长。此时为了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战略,我党方面计划实行战略转移,由邓公率领红七军先行转移到江西崇义。其后,邓公去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刘伯承与邓公同为四川人,二人还是同一个属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作为老乡的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只给彼此留下了初步的印象。由于二者相处时间不长,且并不在同一处工作,故而二人并没有细细的交谈,只知对方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直至1934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党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在此期间,邓公与刘伯承均跟随部队北上。但由于一些原因,刘伯承与邓公被调离了原来的位置,派遣到别处进行工作。一直到1934年年底,邓公与刘伯承几乎上是同时,被调回原来的职位上。其后刘伯承重新担任军委总参谋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内全面抗战开始。8月,中央军委下令。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陕北红军第二十九方面军等,合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刘伯承担任师长。1938年1月,邓公调任一二九师政委。自此,刘伯承与邓公长达13年的合作指挥开始。合作期间的二人,齐心协力相得益彰。据当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副部长的张春山回忆。一天下午,士兵报告刘伯承参谋长找他。当他到达指挥部时,看到邓公正举着蜡烛,帮刘伯承师长照亮地图。邓公举着蜡烛的手,随着刘伯承师长的眼睛移动。有时候,邓公还会将地图上的地名,念给刘伯承师长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刘师长的眼睛不太好,邓公为了使他的眼睛得到休息,有时候就当起了刘师长的眼睛。为了照顾刘伯承的身体情况,邓公还交代下去,让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多多注意。刘伯承与邓公之间对待下属严慈相济,二人在合作上意见高度一致。其中一方下达的决定,另一方也会按照指令严格执行。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刘伯承邓公等人商议之下。决定绕到敌后, 在太行山一带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其后刘伯承与邓公齐心协力,指挥了多次战斗,均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1942年,恰逢刘伯承50岁生辰。 邓公向党中央申请,希望可以在太行山根据地为刘伯承举办寿宴。但此时正值我国抗战的艰难时期,刘伯承听说大家要为他庆生之后,言辞坚定地拒绝了。表示现如今战事日渐紧张,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为了不必要的事情耽误时间。筹办这件事的工作人员见状,急忙去向邓公“求救”。邓公便说此事包在我身上,我有办法让刘师长同意。随后,邓公便去往刘伯承处。

一进门,邓公并不是先婉言劝说。而是直接对刘伯承说明,举办寿辰这件事可是中央都同意了申请的。看到刘伯承没有说话低头沉默,邓公随即转变了语气,向自己的这位好兄弟说道:“既然中央都批准过了,就将此事定个日子好了。你看是选择定在哪天呢?并且既然要办,就要将活动举办得隆重一些。刚好可以趁此机会,激励将士们抗击敌人的决心。”刘伯承最后还是松了口, 点头同意了为自己举办寿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12月16日,太行山上为刘伯承举行了50岁寿宴,这项由党中央批准的活动举办的很是盛大。据后来报纸报道,当天去往太行山参加寿宴的群众多达上万人。邓公作为宴会的发起人,在宴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仅写出了刘伯承在革命期间,所做出的优秀成绩和贡献,更用言语激励了万千将士的抗战决心。

革命年代的刘伯承和邓公,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事前线,为保卫国家鞠躬尽瘁尽心尽责。八路军一二九师,也成为抗战期间歼灭敌方人数最多的一个师。1946年7月,中央军委在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局势后,批准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成立。刘伯承担任其司令员,邓公担任野战军政治委员,刘邓再次联手进行合作。其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1947年6月30日,为了在解放战争中占据有利局势。

中央军委下令: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兵力南渡黄河,突破国民党部队在黄河沿岸的战略防线。邓公与刘伯承率领的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随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一位记者曾经去往刘邓大军指挥部,作为随军记者采访了一些将领。在采访刘伯承的一位部下时,他感慨地说道:“刘邓大军就是刘邓大军。中间连一个顿号都有。”此言无疑不说出了刘伯承与邓公之间,不仅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更是在战争中可以将后背交予对方的战友。邓公与刘伯承领导的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重大功劳。

二人的合作分开则是在1950年,美军进入朝鲜战场。 我军在与美军交战的过程中,更加认识到了培养军队人才的重要性。于是 1950年11月, 中央军委派遣刘伯承去往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我国培养军事人才。在任期间,刘伯承陆续创建了海军等军事院校体系。提出了“军必先治校”的建校方针,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的邓公则留在西南,任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多年间,邓公在西南地区的土地改革,生产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知己的二人,虽然都离开了战场。但却继续在其他岗位上,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真正做到了,合则天下无双分则各自成王。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邓公闻此讯泣不成声,随即赶往刘伯承家中, 为刘伯承主持了悼念会。

为了纪念友人,邓公写下了一篇《悼伯承》。“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字里行间写满了对刘伯承的思念,和邓公对友人逝世的无限缅怀。

刘伯承与邓公多年来, 作为战友,二人在战场上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作为朋友,二人无话不谈渐成莫逆之交。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各位看官对于邓公与刘伯承二人之间,难能可贵的知己之情,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