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年,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的时候讲:“在我的战友里面,有个特别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人叫粟裕,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淮海战役,毛泽东给出了特别高的评价:“这一锅夹生饭,硬是让你们一口一口给吃下去了。粟裕堪称是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的大厨和美食行家的代表人物”
淮海战役是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解放战争里地位不容置疑。粟裕凭借超厉害的战场敏锐判断能力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本事,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直到今天,淮海战役仍然是美国部分军事院校学习的经典战例。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比起动不动就几十万人混战的淮海战役,粟裕反倒对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更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写回忆录的时候,他自己写的《粟裕战争回忆录》里压根没提淮海战役,可对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却花了好多笔墨。
后来咱们在《粟裕战争回忆录》里看到的淮海战役那部分内容,是粟裕的夫人楚青把粟裕回答他人提问的内容汇编成的《粟裕谈淮海战役》。
这么一看,三年的浙南游击斗争对这位军事大家的影响那可深了去了。在浙南一直以来的革命游击斗争里,要说最危险的一回,就得数浙南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游击斗争中的头一次反“围剿”,也就是粟裕跟罗卓英的较量。
【一、绝处逢生的红色革命火种】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革命情况特别危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红军总部为了吸引和牵制敌人的注意力,决定让红七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抗日先遣队从福州出兵,然后向北去赣东北根据地,跟方志敏的红十军会合。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是咱军史上年纪最轻,作战经验却特别丰富的出色指战员。他在 1927 年跟着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革命期间还跟着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
在多次反“围剿”的革命战斗里,寻淮洲凭借出色的作战指挥本事和无畏的胆量,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变成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
靠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寻淮洲 21 岁就做了红七军团军团长,是我军那时最年轻的军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七军团不光有能跟 101 相媲美的出色指战员寻淮洲,还有后来被赞为一代战神的军团参谋长粟裕。照理来讲,有这样厉害的组合,这样的红七军团横扫所有妖魔鬼怪肯定没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因为敌强我弱这类因素,红七军团跟红十军会合的时候,人数就只剩三千人了。全军团六千多人打仗那是相当厉害,可整个军团却只有一千来支枪,大多数战士手里拿的是大刀和梭镖之类的冷兵器。
他们从瑞金出发,手里的武器装备特别简陋,去执行那生死难料的任务,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会越来越血腥。
抗日先遣队失败后,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并成了红十军团,红军队伍的实力又增强了些。这把国民党反动派吓得够呛,国民党那边派出了第七师、49 师、补充第一旅以及浙江保安第二纵队总共 11 个团,在谭家桥、怀玉山两地跟红十军团展开了十分惨烈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打完,红十军团的先头部队 1000 多人,由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带领,冲破好多封锁线,辗转到闽浙赣边苏区,剩下的部分被整编成为红军挺进师。
虽说这是红军挺进师,可当下就只有 500 来人。从红七军团到红十军团,差不多一万名战士,如今就剩几百人了。寻淮洲、方志敏、刘畴西,这些曾经的战友都牺牲在那茫茫大山里,倒在了革命途中,粟裕心里得多悲痛呀,那是可想而知的。
斗争特别残酷,革命是会有人流血牺牲的,这会儿粟裕根本来不及伤心,只能把满肚子的泪水强咽下去,咬着牙保住这 500 多人的红色革命火种,让它绝处逢生。只要人还活着,把革命火种留好了,啥时候都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粟裕领着这由 500 多人改编而成的红军挺进师,一路又冲破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围追堵截,从赣东北抵达了浙西南。甩开浙江保安一团和福建保安二团等地方民团武装后,粟裕打造出了以仙霞岭为核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仙霞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通的关键位置,一直有着“东南锁钥”“八闽咽喉”的美名。《东舆纪要》里说:“仙霞是天险之地,只能容一匹马通过。到了关隘,山岭更加陡峭险峻。沿着台阶往上走,楼阁高耸在空中。登上这里,景色奇特空旷,小路曲折迂回,每一步都很危险。和函关、剑阁相比,差不多,真是天然设置的雄伟关隘啊”。
仙霞岭是仙霞山主脉,险峻雄秀得很特别,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军事防御方面来讲,把这里选为红军挺进师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军事方面暂时有了能休整的落脚处,接下来就得全力建设浙西南根据地啦。仙霞山那一带离蒋介石的老家奉化以及“小委员长”陈诚的老家青田都挺近的,在仙霞山周边弄根据地,就好比把革命的矛头直接架在了反动派的脖子上,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情况。
所以呢,红军挺进师到了仙霞山以后,国民党军还有当地那些民团武装,不光在军事上一直打压红军,还使劲宣传各种反动的思想,拼命地欺骗、糊弄群众。不少浙西南的群众不知道咋回事,心里特别害怕,一看见红军队伍就跑,这就让根据地建设一时间陷入了很困难的局面。
尽管根据地建设困难重重,但粟裕没撂挑子,依旧全心全意给人民群众服务,扎根基层,和广大群众处得火热。
靠着红军挺进师全体官兵的努力,没多久,咱们军队不但打破了国民党的一系列谣言和抹黑,还搞了打土豪分田地,实实在在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随着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扎稳了脚跟,根据地的范围扩展到了北至浙赣路,南达闽浙边,西至赣闽边界,东至丽水宣平的大片区域。
地盘不断扩大的时候,红军挺进师从最初建立时的 500 多人,很快发展成了 2000 多人的队伍。
红军挺进师不仅初步完成了中共中央交付的战略牵制任务,在浙江站住了脚,牵制住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粟裕带着身处绝境的红色革命力量摆脱了困境,就像一把钢刀扎在敌人身旁,令国民党反动派十分难受。
【二、对决罗卓英,向着敌人的心脏突围】
浙西南根据地发展壮大得很快,这可把国民党反动派给吓坏了。浙江一直被蒋介石当作后花园,那是蒋介石和陈诚的老家。国民党高层对这个地区看得特别紧,绝对不允许有一点变红的情况。
所以呢,粟裕带领的红军挺进师到了仙霞山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就在仙霞山周边建了好多碉堡和封锁线,想着用碉堡战术,逐步缩小包围圈,把红军将士都困在仙霞山上。
国民党方面自己在那瞎想,明显小看了红军指战员的智慧和胆量。当年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咱军队应对这种早就过时的战术那是轻松得很。现在又想用这套老掉牙的东西来对付粟裕的红军挺进师,简直就是在关公面前摆弄大刀,太可笑啦!
面对敌人碉堡战术的疯狂围堵,粟裕专门冲着敌人的薄弱点出击,把国民党反动派费劲儿构筑的碉堡防线打得稀里哗啦。敌人不但没让红军遭受大损失,反倒让粟裕带领的红军挺进师越打越强。
浙西南地区红军发展得特别迅猛,这可把在南京的“微操大师”蒋介石急坏了。他赶忙给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发电报,让他不管咋样,用尽所有办法,去“进剿”当地活跃的红军队伍。
黄绍竑属于新桂系三巨头之一,他管理军队很严格,长期在浙江主政,手下有一支“士官教育团”。这支部队的骨干是浙江各县保安队的基层队长和常备队长,配备着先进武器,反共的决心很强。黄绍竑特别得意,把这当作“怀中利剑”。
蒋介石让黄绍竑管浙江这老窝,不只是因为他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关系亲近,还认可他管理一方的本事。把浙江交给他,这里头大有深意。
如今粟裕带领的红军挺进师就在他眼皮底下不断壮大,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这对黄绍竑意味着啥,那是再明白不过了。
所以呢,黄绍竑为了把蒋介石交代的任务完成,派出了 9 个团的兵力,分作四路朝浙西南凶巴巴地冲过来。粟裕看准时机带着部队跳出了蒋军的包围圈,在运动当中不停地调动、消灭敌人。
结果呢,过了半个多月,红军挺进师没被灭掉,蒋军的 9 个团却损失特别大,粟裕借此机会把革命之火燃到了浙赣铁路两边。
浙赣铁路在清末就建起来了,把江西和浙江两省连一块。可糟心的是,蒋介石和陈诚的老家就在这铁路边上。粟裕在这搞革命,他们生怕自家老窝被端了。这下可好,蒋介石气得直骂“娘希匹”,陈诚急得直挠头。
国民党高层那像雪片一样的电令,跟催命符似的,把黄绍竑压得喘不过气。没办法,他只能心一狠、牙一咬,把自己当成宝贝的士官教育团给派出去,打算跟红军做个彻底了断。
谁能想到,黄绍竑口中的这支精锐,到了粟裕那里,几下子就被收拾得没了脾气,又急又恼又气又怕的黄绍竑,心疼得直跺脚。
经过几次反击,粟裕带领的红军挺进师一开始只有 500 多人,后来增加到 1000 多人,再加上 1000 多人的地方武装,能参战的红军总共 2000 多人,连同所有干部,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不但迅速扩大了根据地,还把队伍发展壮大了,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都到这个时候了,要是再不派个能干的人过去,别讲浙赣铁路那一块儿了,恐怕大半个浙江都得被共产党人给占喽!
蒋介石心里直发毛,“小委员长”陈诚也是吃不好睡不好,他清楚:这次进攻,不行动就算了,一行动就一定得把对手一下子干掉!瞧瞧,国民党里有这样凶狠作战水平的军官挺多,可陈诚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信、“土木系”的罗卓英。
陈诚给老蒋推荐了他,不光有派系方面的考虑,罗卓英这个人确实不一般。
罗卓英毕业于保定军校,这保定军校跟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一起被称为“影响近代中国的三大军校”。陈诚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蒋介石也是保定军校的校友。
罗卓英不仅有名校学历,人脉也广,还是国民党里善于谋略、作战勇猛的将领。特别是在 1941 年的上高会战中,罗卓英带领的军队,兵力稍占上风,可武器装备和空军都处于劣势,却打败了日军第 33、34 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让日军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损失惨重,何应钦还把这场仗称作“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就这一点来说,罗卓英可不是国民党里那种纯靠关系爬上去的没本事的人,起码在国民党内部,他具备旁人比不上的对战场的敏锐感知力和指挥打仗的能力。
像这样出色的一位将领,被陈诚当作左膀右臂,陈诚对他满怀期望。所以,陈诚向蒋介石推荐了罗卓英,老蒋当然就同意了。
1935 年 7 到 8 月的时候,蒋介石让罗卓英当了“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的副总指挥,集结了国民党军总共 63 个正规团,凶巴巴地朝着粟裕压过去。
不过呢,在这回出发之前,“微操大师”蒋介石又在战略上把这次行动定性为“清剿”。他觉得红军主力长征走了以后,留在南方的红军也就算“残余”了,对他们用兵不能称作“围剿”,只能叫做“清剿”。
蒋介石在战略上压根儿就没把红军挺进师当回事,可罗卓英不这么想。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罗卓英发现:粟裕他们的发展势头,比当初中央苏区发展得还猛!
罗卓英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可不敢大意,为了打败这个厉害的对手,他用上了国民党常常使用的碉堡战术,把浙西南根据地给围得严严实实。
和别的国民党将领用碉堡战术不一样,罗卓英在东南方向安排了 6 个团的兵力,把粟裕跟闽北、闽东根据地的联系给切断了。
这招可太狠啦!罗卓英派重兵包围和分割,这么一来,一方面闽北、闽东根据地没法跟浙西南根据地互相配合,另一方面,国民党大军一步步紧逼,浙西南根据地越来越小,能活动的地方大大缩减,物资军需都没着落,这种情况想突围出去太难啦。
另一方面,在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里,毛泽东虽说总结出了“敌进我退,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运动战策略,可这时的浙西南根据地跟当时井冈山的状况差别很大。
在井冈山斗争的时候,我军的纵深挺宽广。当时红军面对敌我兵力差别特别大的状况,在运动战里,随时都能集中起占优势的兵力,攻打一路敌军。只要把敌人的一路打败了,整个围剿也就被打破了。
当下的状况是,浙西南根据地不够深,对开展运动战不利;队伍规模是扩大了不少,可敌军数量是我军的几十倍,我军集中兵力很难打败其中任何一路,顶破天最多也就能够歼灭敌人一个营。
(http://www.eri3.cn)
来源:http://www.am71.cn
(http://www.aksu0997.cn)
来源:http://www.zq79.cn
(http://www.bulryq624.cn)
来源:http://www.wapkula.cn
(http://www.b696.cn)
来源:http://www.157215.cn
(http://www.wfsjzt.cn)
来源:http://www.jet-soft.com.cn
(http://www.ghugh.cn)
来源:http://www.lianbing.com.cn
(http://www.deedas.cn)
来源:http://www.cicnews.cn
(http://www.fjguangbiao.com.cn)
来源:http://www.dcfx.net.cn
(http://www.npo2.cn)
来源:http://www.uebar.cn
(http://www.04cp.cn)
来源:http://www.wdkjw.cn
直接照搬井冈山的斗争经验那肯定很危险,前途未卜,革命的火种才在浙西南刚燃起,红军可承受不了这样的事。
2000 名红军战士的生存状况极其危险,粟裕反复琢磨,决定用“敌进我进”的办法,让两个纵队留在浙西南根据地,把敌人拖住,与此同时,趁着敌人还没完全围拢,亲自带领主力冲出包围圈,猛地攻击敌人的核心区域浙南,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接着再攻打蒋介石、陈诚的老家,迫使罗卓英回去救援,这样就能化解浙西南根据地的危机。
1935 年 8 月,罗卓英对浙西南根据地展开了很凶的“清剿”,红军挺进师在粟裕指挥下,让第二、第五两个纵队留在原地作战,尽量多地拖住敌人。
其余的主力部队瞅准第六十七师和第十一师还没合拢的当口,从他们中间的空隙穿过蛤蟆湖、龙泉河,一下子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悄悄地进到浙南国民党的核心地带,还在浙闽边区和敌人兜圈子。
【三、蒋介石震怒,保住祖坟要紧】
红军挺进师主力成功突围的消息,很快被罗卓英知道了。这时候,他面临两个选择:
一、不再“清剿”浙西南根据地,去追击粟裕带领的主力部队。
二、接着一直对浙西南进行“清剿”,安排一部分兵力去追击粟裕带领的大部队。
高手过招常常就在瞬间做决定,哪怕一点点小差错,都能让整支军队遭殃,甚至影响战局走向。罗卓英身为久战沙场的国民党将领,对粟裕的战略想法,当然一看就懂。
所以啊,就算粟裕领着大部队成功突围出去了,罗卓英还是把主力兵力用在围困浙西南,就只派了 5 个团去追击。
他心里明白得很,让 7 万多人的部队去追那还不到千把人的部队,就跟“拳头打跳蚤”一样,根本没啥用。再说了,粟裕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分散在大山里头,就算把所有人都派出去追,也不一定能有啥效果。
罗卓英派出来的 5 个团虽说不是国民党军的主力,可对于此时粟裕的兵力来讲,还是比挺进师的主力多出十倍呢,粟裕主力部队行动的时候,老是被后面追着打,怎么甩也甩不开。
红军挺进师跟敌人打得又激烈又频繁,损失越来越重,然而罗卓英就是不上当,不把围困浙西南的敌军撤走,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对红军挺进师可不好。
既然小鱼小虾没法把这条大鱼钓上来,那干脆来个大动作:创建浙南根据地,让部队开到老蒋跟陈诚的家门口!
依据这个战略作战的方案,粟裕规划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布局:
第一步,成立“突击队”,主要发动浙南的群众,次要去歼灭小股敌人,狠狠惩治根据地内那些顽固死硬的首恶分子,让根据地的人民能看到盼头,从而坚持斗争下去。
第二步,组建“牵制队”,在整个浙南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把敌人吸引住并牵制住,给基本区和根据地的斗争打掩护,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开拓新的根据地。
历经半年的拼死抗争,红军在落脚的基本区域周边,搞出了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新根据地,挺进师的人马又壮大了一些。
这时候,罗卓英还是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持续围困浙西南,想要把浙西南根据地彻底毁掉。
粟裕瞅准时机,接着走出了第三步:火速出兵奇袭蒋介石跟陈诚的老家!
既然软的硬的都不管用,那就得来个厉害的釜底抽薪!粟裕带着红军挺进师在浙南扎稳脚跟后,很快就带着部队,一会儿奔袭蒋介石的老家奉化;一会儿又突袭陈诚的老家青田。
当然啦,这种常常搞的突袭,不是为了占领土地,而是要给这两个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弄出紧张的气氛,让“微操大师”蒋介石再“微操”一把,迫使罗卓英回救浙南,这样就能解除浙西南根据地的危机了。
奉化和青田这两个地方的国民党反动派,被粟裕反复折腾,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他们特别害怕红军挺进师,就怕红军战士啥时候到他们那儿去“串门”。
可真是怕啥来啥。有一回,红军战士打到了奉化,还专门在蒋介石一个近亲家里吃了顿饭,并且让这人转告蒋介石:罗卓英要是还不回头,蒋介石可得留神他家祖坟。(出自《莽莽昆仑:粟裕大将征战轶事》之转战万里)
这话让蒋介石知道了,可把蒋氏子孙给吓惨了,蒋介石气得不行,脸都变了色,赶忙命令罗卓英回去支援,要保住奉化、保住祖坟,还悬赏抓粟裕。
实际上,咱军队向来纪律严明,咋可能把蒋介石反动的责任算到他先人那里去呢?反倒是蒋介石自己小心眼,所以才做出了这么让人笑话的决定。
罗卓英本来眼看着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了,可偏偏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又被“微操大师”这么一搅和,实在没办法,只能“回头”。
敌人被调动起来后,挺进师再次获得较快发展,主力迅猛增加到 1600 多人,地方武装扩充到 3000 多人,活动区域涵盖了三十多个县。
关键在于,这次跟罗卓英的较量,粟裕不但把危机变成了转机,打破了敌人“清剿”浙西南根据地的计划,还顺便恢复了浙东南根据地,创立了新的浙南根据地,让粟裕带领的红军部队在浙江这地界儿越来越猛,越来越厉害。
就像陈毅元帅评价老搭档粟裕用兵那样,是“愈出愈奇,越打越妙”,粟裕不愧是一代战神!
3.晋城党史网,第六章“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发表时间:2012-03-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