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引言 | 各方都要适应时代发展

20 24成都车展还没结束,一种观点引起热议:成都车展人少了。

作为下半年第一个A级车展,发生了什么?

1参展的媒体人数确有减少

主要原因很简单:车企邀请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以往车展,一些大型车型会邀请有影响力的媒体参展,并承担往返机票、酒店费用。一些中小车企,也会邀请友好媒体。知名度高、关系通达的媒体可能还会有富余名额,又可以赠给关系好、但没收到邀请的同行,相当于互帮互助。

少数企业为了省钱,会在开展前两三天才邀请媒体,这时媒体已解决机酒,邀请方能省下一笔费用,相当于搭了个顺风车。彼时的参展,更像是一种共筹共建。

好比一个村,村民们约好带酒聚会,见面后把酒倒入统一的大缸中,然后一起平分畅饮。有人带多、有人带少、有人以水代酒,但整体不影响聚会。

市场繁荣时,问题不大;但当大家都紧巴时,那些平日带酒的也想带水,于是大缸中的酒味就越来越淡了。

不过更严重的问题是,不但付费参展的邀请少了,连不付费的展台邀请也少了。

为何车企连顺风车也不愿意搭了?还是成本。

因为即使是不付机酒的邀请,媒体去了你展台,按行业惯例得给车马费吧?少则500元,多则1000元。我们取中位数600,一场发布会邀请100个媒体,就是6万元。车马费一般是现金给付,车企结算还要加上税费,另外还要算上活动公司的服务费,那么仅车马费就差不多10万了。

在平时,10万对车企真不多。但现在头部车企的单车利润才1000元,这10万相当于卖100辆车的净利总和。也不要觉得100辆车不算什么,这可能是一些新品牌一个月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更别算那些承担机酒的车企了,酒店不能差、还要大巴接送、机票可能会改签,还有一大堆第三方公司的人跟进,花在一个媒体人身上的接待费用差不多在3000元左右。如果再考虑进车马费、服务费、税费,估计要奔5000元/人了。

如果一家车企一次车展请200个媒体参展,100个付机酒、100个只邀请展台活动,那么一场下来要60万。

关键问题是,请来的媒体老师能报道出精彩的内容吗?一个经典场景是,一个媒体人会有七八个活动参加,白天要参展,晚上要聚会,花在一篇稿件上的精力能有多少?于是不少媒体老师就发发通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大家都发布雷同的通篇,那么邀请大家来现场的意义在哪里?直接把新闻稿丢到微信群,再发个大红包,让大家分发,不香吗?200篇通篇和50篇通篇,实际区别有多大?

所以,车企减少邀请甚至不邀请,是必然结果。

2为何传统的媒体传播走不通了?

因为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变了。以前信息渠道相对简单统一,呈金字塔式由上向下单向传递,搞定头部和主流媒体就能定调了。但是,现在信源呈现多点发散式传播,一个爆款新闻可以由一个普通人在一个不经意的场景下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民化社交平台的出现,让信源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加平等化,那么经过重复博弈,群众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新车信息,而自动过滤那些千篇一律的新闻通稿。从“你让我看什么,我就得看什么”,变成了“我想看什么,就有可能看到什么”。

简单说,信息的呈现从平台筛选变为了民众自选。

有人用了一个比喻,上述平民化平台的出现让民众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是过去的上百倍,作用堪比文艺复兴。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还在抱怨航班不合适、接待不周到、车马费不及时的媒体,对于拼命卷成本的车企来说会是一个负担。要知道,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才给媒体车马费。一个自然选择是:我不请媒体,不就不用付车马费了?

车聚君并不反对车马费,因为媒体老师确实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只是站在上帝视角,支付方的费用是否合理,不单纯以服务方的成本为准,还要看服务的价值。如果产出内容千篇一律,或者只是应付差事,那么ROI确实不高。

特别是当数码博主以更低价格、更快传播、更生动的表达杀入传统车媒圈时,事情变得更微妙了。新进入者确实良莠不齐,可问题是汽车市场本身也存在一定“求量不求质”的趋势,双方算一拍即合:汽车能在制造端降本,也能在传播端也降本。甚至,ROI最高的一种形势是:高管亲自出场,讲的更准确,可信度更高,还能自带流量。这样不但省钱,效果还好,可谓名利双收。

所以,北京车展相当于打了一个“流量车展”的样儿。车企突然发现:以前需要费心费力招待的媒体老师,突然间不那么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成都车展的时间,在立秋之后。秋天本来就是一个除出浮华、返朴归真、检验成果的季节。车企通过车展展示车辆的价值,媒体也应当通过车展展示自己信息的价值。最终,应该让真正掏钱的人来选择。

车聚作为一个小破自媒体,从私心讲,看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同行们待遇一年不如一年,是有感慨的;但是从公心讲,时代的变化难以阻挡,每个时代的资源总会向高价值聚集,抱怨没有用。

当然会有遗珠现象,那就期待缘分和整体公平了。

还是比如我们,成立整整十年了。3000多篇原创内容,都是来来往往几十位同仁的心血之作,没有什么名气,没赚什么钱,但能亲身经历并见证中国汽车这十年来的奇迹与变迁,言为心声,结识了一些铁粉和朋友,本身也是一种难得财富。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一直是我们创刊以来的信条,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今年春天的一个行业聚会上,车聚君就当着同行的面表示:在坐的各位资深媒体老师有可能会被新的传播浪潮淘汰。

按江湖级别和知名度,车聚君是没有资格这样讲的;只是巨变在即,感觉有责任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行业和同行有所警觉以发展更好,哪怕自己被嘲笑。

毕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算了,这些迂腐的古训也不适合今天的舆论环境。

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车企和传统媒体巨头之间的争议、媒体巨头之间的互相争论,其实只是上述时代潮涌中的一朵朵浪花。时间会给答案,水落终会石出。

3成都车展人的真的少了吗?

与一些媒体同行的感受不同,车聚君一位同事在成都车展现场说:人还是挺多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网友@金哲7168 说:昨天(9月1日周日)被朋友拉去车展,没想到人山人海!

网友@漫游天下 说:(周日)下午去转了一圈,转到5号馆,看了丰田、红旗、大奔、长城、大众,人数还是不少嘛。

网友@迷雾森林119 说:历届人数最多的一次,走路都堵,别说上车看了。

看来普通群众和媒体老师的感受,不尽相同。当然,媒体老师也没说错。

网友HelloChengdu 说:自主品牌人山人海,合资品牌门可罗雀,时代变矣。

网友@灵敏奶酪Pk 说:媒体日冷清。

看下来,一些媒体老师说成都车展冷清是事实,只是局部事实。从整体看,这次车展的媒体日,确实冷清了,原因前面说了;但是非媒体日的人数,特别是周末两天,人数还是挺多的。

那怎么评价这种变化呢?车聚君觉得挺正常的,甚至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回想一下四个月前的北京车展,人多也热闹。但媒体的焦点在哪里?在争相做秀的企业家们。他们比明星还明星,所到之处,人群如潮水一样涌来,现场一度拥挤到险些发生踩踏事故。甚至还有人上了车顶。

在一个行业内部群中,有人调侃:消费者上车顶是要进拘留所的,大佬上车顶是要上热搜的。

车聚君不反对企业家们露面与互动,也赞成他们与民同乐,倾听用户心声。只是凡事有度,如果为了做秀而做秀,为了流量而流量,引发的热点不是为了行业、不是为了消费者,而是互相吹捧、攀比流量,把车展变秀场,那就有些变质了。

所以,成都车展少了大咖做秀、少了媒体参与、但多了群众参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媒体老师调侃:2024成都车展是体验最好的一次车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车聚君觉得,这可以当成是一种正面评价。一般来说,那些能被车企承担机酒邀请参展的媒体,应该有过人之处;一些被车企忽视但也有才华的媒体,可能自己掏钱参展了,他们必然会珍惜这次机会,给读者呈现优质内容;至于没有人请、也不愿意自己花钱去的媒体,那也怨不得别人。

最后,车展媒体日冷清点,在场媒体拍的顺利点,有什么不好呢?

4车展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其实,展会方也有压力。北京车展时,各位大佬频繁亮相与互动,可以理解为另一种营销模式。一些车模妹妹的亮相机会,被压缩到了中庭的露天喷泉旁。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明星企业家的风头都盖过了新车本身,包括他们自家的车。

这对花费巨资参展、精心准备活动、但缺乏流量明星的实干型品牌,不太公平。对真心看车买车的消费者,意义也没那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

成都车展开幕之际,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于8月27日发声明:上海贸促会单方面召开了“2025上海车展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未征询其意见,且单方面改变了主办单位架构。对此,作为共同组织方和主办单位之一,该会正在向有关部门反映,以期2025上海车展的组织工作重回正轨。

二者都是中国贸促会的分支机构。

从字面看,地方机构想甩开行业机构单干,行业机构不满因此发声。这在以前非常少见,类似长城公开举报比亚迪。不一样的是,两家车企没有共同领导,而这两个机构同属于中国贸促会。有一个大家长在,还让“家庭”内部矛盾批露出来,说明内部压力确实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成都车展面对压力,表现了诚意:首次启用了9号馆、室外展区扩容、设立5000平技术展示区。为配合车展销售工作,还投入1亿元进行第三轮“购车奖励”活动,购车最高可有8000元奖励。

从参展方看,9个品牌缺席,8个品牌新增,这次成都车展不算冷清。从观众看,除了媒体日,人流依然众多。从形式看,少了华而不实的流量属性,回归并加强了销售属性,没什么不妥。从人情味看,有位消费者在某展位前维权,没有出现拖拽倒地,事后也没有警方通报,说明未触及法律红线或违法情节极轻微。

多重压力之下,成都车展办成这样算可以了。

车聚小结

就在收尾之际,阿维塔的店员打来电话,详细介绍了阿维塔07的亮点,并主动提出可以开一辆阿维塔12上门,让我深度体验最关心的ADS 2.0智能驾驶。他并不知道车聚君从事汽车媒体工作,看来普通用户足不出户也有机会试驾新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车聚网

离家一公里,有一家新开的商场。里面有NIO House、华为/问界展厅、极氪展厅、智己展台、极狐展台,偶尔还能看到极星和特斯拉的车。再远几公里,岚图、理想、小米、极氪、别克一应俱全。

车聚君一位参加成都车展的同事,在某品牌展台前排了半天队,也没能轮到内场拍摄机会。而车聚君在上海,坐在家里就有体验某品牌智驾的机会,出门一会就能试驾各个品牌的车。

那么,车展的意义还有以前那么大吗?

抛开媒体Party、大佬秀场、模特舞台,车展回归老老实实的现场卖车本质,也挺好。汽车市场的主角应该是一个个消费者。只是说,这时它的卖车功能如何与新零售竞争?新车发布、试驾体验,可以通过在线直播、上门试驾来替代,体验更好。可能车展唯一优势是,你在现场能比你在当地体验店早一星期看车。

接下来,广州车展、上海车展要有心理准备。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如有投稿、建议、爆料,可发邮件至:tou@auto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