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乡愁》之八十

“北方的大雪”故事之三

秋越往深处走,天越变得格外蓝。云越变得特别很淡,丝丝缕缕,像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

风很轻,轻得如萦绕在耳畔的软语蜜言。夕阳的微笑,泛着浅浅的暖,如此时光,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深秋的傍晚,如优雅的女子。千帆过后的波澜不惊,眼眸里是如水的柔。

可美好总是难留,夕阳总要落下,季节总要远走,无论如何难舍,也留不住夕阳留不住秋,走过美好记住美好其实已经足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天气好的时候,哪个有阳光的墙根下,也会有一排的老人坐在马扎子上晒太阳。

有的老人在唠嗑,有的就靠着土墙打盹,享受着难得的冬日的阳光。但老人们基本上都揣着手,手上也套着一截厚厚的暖袖。

这样,就不至于冻手。

不抗冻的老人们,出门时还会在破棉鞋外面再套上一双草鞋,既防滑还保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好像就只有北方的茅草才可以编织草鞋

但是,编织草鞋的技术,连父辈们也不会了。

只有爷爷辈或老爷爷辈的几个老人,还偶尔会采集点茅草

没事了坐在门口,用苍老、笨拙的大手,一点点地慢慢拧着茅草,给自己编织几双过冬的草鞋。

偶尔,一点浑浊的老泪,还会滴落到草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老人编织草鞋的时候,也会有孩子在旁边看;也会拿着一把茅草在手上乱拧,“叽叽喳喳”地问着老人要怎样才能编织草鞋。

老人温和地笑着,伸出粗糙的大手,摸摸孩子们冻得红彤彤的脸蛋,轻轻叹口气:“你们这些孩子享福,穿不着草鞋了。当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冬天里连草鞋都没得穿啊!跟着大人到处逃荒要饭,眼看着雪地里倒下了很多乡亲。倒下的人啊,就再也站起不来了……”

说了半天,老人停下手里编织的草鞋,才发现身边的孩子早跑没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过七十一本书。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不管老人年轻时做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雄心壮志,但他现在毕竟老了,老得只能勉强不在冬天被冻死,只能苟且偷生。

于是,老人叹口气,呵呵冻僵的手,继续拧着手里的茅草,也在拧着老人快要冻僵的记忆和沧桑。

又一滴浑浊的泪,落到手里抖动的茅草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老人的叹息声,就在寒风中慢慢传出去:“人老三不才,撒尿溅一鞋,迎风就流泪,放屁屎就来。以前啊,到六十岁就不中用,要被活埋了。现在,虽然不用被活埋了,但也老喽,不中用了……”

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已经不在乎别人说他什么了。

其实,老人也明白: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叹息完了,老人回去自己的小屋,拿出一个熏得乌黑的小锡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墙角里摸索半天,掏出一个盛了一点酒根的瓶子,抖缩着往小锡壶里倒了一点酒。

笨拙地扒拉开火钵上的灰,鼓着漏气的腮帮子,吹得屋里到处是飞灰,火钵里才总算有了火苗。

随着玉米芯的燃烧,热气也开始在充满了特殊老人味道的小屋里弥漫开来。

老人将小锡壶放在火钵上烫一阵,再在火钵的灰烬里埋上几颗花生,等烧得黑糊糊地扒拉出来,丢一个在嘴里慢慢咀嚼着。端起小锡壶,嘴对嘴地喝一口浊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于是,热酒度入衰弱的肠胃。酒热,血也开始热。

一层淡淡的红晕,抹上了老人皱纹重重的脸颊。

一双浑浊的眸子里,也有了衰弱的光芒。

“这种天气啊,要冻死人的,还是缩在屋子里吧。现在,至少在冬天里还有一把火,还能有一口酒喝,已经很满足了。以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叹息着,又拿起编了一半的草鞋,慢慢拧着。

不久,火钵里的玉米芯燃尽了,屋里又冷如冰窖。

老人的鼻涕水,不觉滴落到草鞋上。

风从墙缝里吹进来,啸声如鬼卒挥鞭,抽冷了人心,也抽散了人的魂魄。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这天气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老人叹息着,放下草鞋,缓慢地站起来,到门外的雪堆里,扒拉开积雪,从里面扒拉出来一些干燥的玉米芯,抱着回到屋里。

找一把破扇子,扇得屋里狼烟四起,火钵里才重新有了火苗。

活到老人这岁数,也快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了,但是老天不收,他也不能自己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那个年代也没地儿买伸腿瞪眼丸,他还是要挣扎活着,煎熬岁月,也煎熬着自己。

不过,他这一生也值得了,明白了很多东西。

到垂暮之年,也算是活明白了: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其实,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改放弃的,坚持了不改坚持的……

至于老人心中的秘密,包括哪些是他曾经坚持的、哪些是他曾放弃的,就没人能去探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生的道路上,梦想,可以天花乱坠;但理想,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坎坷道路。

至于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走过多少坎坷路、摔翻过多少跟斗,却是各不相同的。

以至于无数年后,关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浓缩为一句经典的话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