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他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
毛主席口中的“他”,正是“8341”的掌舵人——汪东兴。
汪东兴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而汪东兴也在无数个历史关口,坚定地站在了伟人身前。
汪东兴参加红军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后来在1976年成为了中央副主席。
不过,汪东兴的副国级领导只当了不到三年,就选择了辞职。
那么,汪东兴“让贤”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
毛主席“我历来是当教员的”;陈云“老老实实地当小学生”
陈云晚年经常对孩子们说:“我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大官,所以你们也不是什么功臣子弟,要记住,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不能所有人都在历史上留名,我要做不留名的。我自己实际上是个工人出身的人,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陈云是青史留名的开国元勋,又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但他本人低调而又谦逊,每当报刊上提起他的丰功伟绩,他总是说:“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我说的那么好,我也有很多反面。”
陈云如何形容自己呢?——“小学生”。
他常说:“一辈子,要老老实实地当小学生。”
陈云是“小学生”,他的老师则是毛主席。
延安时期,陈云对“如何不犯错误或不犯大错”看得很重,书本中没有答案,他就去找毛主席请教。
毛主席的身上有很多头衔,他最钟爱的就是教员。
毛主席曾对斯诺说过:“总有一天要把那些称谓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
革命年代,延安是全民族学习的中心。
而毛主席,是这个学习中心最著名、最忙碌的“诲人不倦”的老师。
陈云既是“诲人不倦”的老师之一,也是“学而不厌”的学生之一。
面对陈云的困惑,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想要少犯错误,关键是端正思想。你不是经验少,而是方法不对头。你不妨去多学些哲学。”
后来,毛主席又曾两次当面提点陈云,让他学好哲学。
正如陈云晚年所回忆的那样:“在延安,我当组织部长的时候,毛主席先后三次当面同我谈过,要学哲学,还派教员来帮助我们学习。”
陈云说道:“毛主席的哲学秘书辅导我们的哲学。他思维清晰,讲得透彻。”
陈云先学了几本马列原著,又开始攻读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等。
陈云利用在延安相对安静的环境,珍惜分秒时间,工作之余,不打扑克,也不跳舞,全力地读书学习,“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
陈云信心满满地说:“过去我只是有实践经验,现在我又有了理论。又有理论,又有经验,将来无论再遇到什么事,我都不怕了。”
1956年,毛主席下达了这样的指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
不过,那时国家初立,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面临一些不良资本家的捣乱破坏。
上海,就是这些资本家兴风作浪的基地
派谁去上海与他们较量呢?毛主席心中冒出了两个字:陈云。
陈云到上海后,先后跟不良资本家打了“银圆之战”“粮棉之战”,挫败了资本家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在经济上打了一个大胜仗。
毛主席当时就说,陈云在上海领导地与资本家较量取得的胜利,是“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的胜利。
后来,他还用一个字称赞陈云:“能”。
而陈云则认为,他的贡献都源于毛主席思想的指引。
陈云恍然大悟地说:“在延安的时候,我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书籍。在这些文件中,我发现了一个贯穿整体的基本思想:实事求是。”
从此,“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深深地印刻在了陈云的脑海里,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陈云顿悟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为什么汪东兴“要一直跟着”毛主席?
1977年,为了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陈云多次提出:“实事求是是传统做法,作风就应该是这样。要对抬轿子、吹喇叭,保持警惕。这样做的,都不是实事求是。必须落实毛主席历来倡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且,不论是评价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陈云都在倡导“实事求是”这四个字。
在陈云看来,为一个人定性的时候,只有既看他的今天,也看他的昨天;既看他的功,也看他的过,这样才能全面,才能“实事求是”。
那么,陈云是如何评价汪东兴的呢?
汪东兴曾任“红色御林军”8341部队的负责人,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
土地革命后,汪东兴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参加了方志敏的红十军,经历了第四、五次反“围剿”后,跟着部队一起长征。
抗战胜利后,汪东兴出任中央直属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又跟着毛主席一起转战陕北。
后来的东渡黄河、“进京赶考”还有毛主席首次访苏,所有的安保工作皆由汪东兴负责。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的职务一直在变动--警卫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总参警卫局局长等等,不变的是,他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护卫领袖安全。
因为毛主席说过:“他(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
毛主席还曾这样评价过他:“东兴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毛主席如此信任汪东兴,是因为他在用一生践行两个字:忠诚。
即使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汪东兴还参与了保护毛主席遗体任务以及“769”计划。
而且,汪东兴还遵从毛主席遗愿,协助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办了一件“天大的事”。
1977年,汪东兴正式出任常委、中央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人。
但在“两个凡是”上,汪东兴有所坚持。
从1980年开始,汪东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在当年举办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主动卸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委员、军委常委职务。
当然,汪东兴的候补委员和中顾委委员的职务得到了保留,他本人按照中央委员的待遇离休,也算是对他贡献的肯定。
2015年汪东兴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面对辞职,汪东兴以八个字回应
“汪东兴同志是出了力的,对这一点我当时就请叶(剑英)副主席转达我的敬意。”
1978年12月,工作组会议上,陈云一改缄默的习惯,对汪东兴做出评价:“我不说什么汪东兴同志立了一大功,我说这是一个党员在必要的时刻,做了必须做的工作。对汪东兴同志在这件事情上出了力,是应该记录在案的。”
陈云话锋一转:“我认为,汪东兴同志,应该对一些不正常的事情作出说明。”
陈云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次年,在围绕汪东兴展开的“组织生活”会议上,最终形成决议:汪东兴等同志已经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显然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允许的,鉴于他们以往曾经做过一些对有益的事情,决定对他们的问题处理不扩大化。
汪东兴片刻沉默后,淡然地回答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980年,汪东兴等人提出了辞职请求。
陈云做了表态:“我同意他们提出的辞职。”
“我不赞成对扭住不放。检讨没有完没有了。我认为这不是好作风。既然接受了他们的辞职,就要分配他们做工作,在生活上要照顾他们的需要。”
陈云又反过来讲:“当然,一些同志也不要觉得自己委屈了。我说,应该想一想。想什么问题呢?想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可以不犯这样的错误?”
汪东兴辞职后不久,华国锋也辞去了领导职务。
而陈云也在十三大之后,退出了领导岗位。
那时的陈云已经82岁了,经常生病、住院。
不过,对于生死,他早已看淡。
陈云常说:“死怕什么,人总有一死嘛!”
对于身后事,陈云看得也很开。
他早已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并表示:“我不仅赞成火葬,我还赞成尸体解剖。因为这无损于死者而有益于医学。”
1995 年陈云逝世后,遗体按他遗愿,捐献给了医学事业。
参考文献:
刘启芳.陈云是怎么谈自己的[J].世纪风采,2020,(06):3-6.
陈立旭.知人善任的毛泽东[J].党史博览,2024,(06):11-16.
1979年陈云定调:汪东兴当领导 全党都不答应 凤凰网
张金才.陈云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一贯态度[J].党史博览,2016,(05):10-13.
张凤翱.陈云的“不折腾”思想探析[J].上海陈云研究,2014,(00):220-228.
曹应旺.陈云:毛主席要我学哲学[J].党史博览,2022,(10):13-18.
毛泽东:“我历来是当教员的”《党史博览》2023年第12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