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刘胡兰从容赴铡刀的故事,家喻户晓。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我们更是从小便耳熟能详。

他们年纪轻轻,却都是含仁怀义的英雄豪杰。

当时,毛主席也曾为刘胡兰两度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却拒绝了隆化百姓为董存瑞题词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为何?

了解背后缘由,我们会看见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毛主席的拒绝

“主席还未题呢,过段时间你再来吧。”

这是冀兴坡第三次进内务部优抚司,空手而归了。

他是隆化县民政科的工作人员,一直做着陵园筹建的工作。

就在去年冬天,他接到一项光荣的任务——为董存瑞烈士扩建陵园。

隆化是董存瑞牺牲之地。

英雄的身躯虽然随碉堡粉碎,但其精神却永远与天地同存,庇佑着一方人民。

为了更好地缅怀烈士,弘扬革命精神,隆化县委决定扩建陵园、修筑纪念碑。

只是,碑文写什么呢?

又由谁来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存瑞

当时,全县人民一致希望由敬爱的毛主席来当这个题词人。

众所周知,伟人是个特有人情味的领袖,常常不惜文墨,为人挥毫题词。

且毛主席的字劲道疏狂,本身也是书法珍品。

因此,隆化县上下也希望能为董存瑞烈士争取到主席的墨宝。

冀兴坡便是肩负着众人的期盼来到北京。

然而此行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从中央办公厅到内务部,再到优抚司,冀兴坡辗转多处都未得到一个确切答复。

最后,优抚司司长听了他的来意,只让人回去等消息。

后来他又去了两次优抚司,事情都未能定下来,只叫人等等再等等。

4月,冀兴坡和另一名干部四到优抚司。

“领导还没定下来,我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回去等消息吧。”

尽管屡屡失望而归,冀兴坡还是充满干劲,一边搞施工一边等待画龙点睛的题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两月后,优抚司将题词交到他手上。

冀兴坡迫不及待展开这张16开大的题词,看清内容后却有些傻眼。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十分引人瞩目。

只是这落款之人……怎么为“朱德”?

当然了,能收到朱总司令的题词,他也倍感荣幸。

但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的词,为什么换成了朱老总?

毛主席是不愿给董存瑞题词吗?

冀兴坡满腹疑问,实在难以理解。

要知道,毛主席向来乐于为革命烈士题词。

为红军将领黄公略题挽词:“毕生何奋勇”。

为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题词:“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他上京办这件事的期间,毛主席还为刘胡兰二度题词了。

“生的光荣,死的伟大。”这句话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过两次。

这也是伟人唯一一次为一个人写了两次同样的题词。

在1957年1月,刘胡兰逝世十周年那天,山西省委便派人去北京请毛主席题词。

战争年代,主席曾听过刘胡兰的事迹后感动落泪,慷慨题词。

只可惜,那份题词因为战乱而不幸丢失。

主席知道缘由,特意抽出时间,再度提笔书就那八个大字。

足见伟人对刘胡兰同志的敬佩与肯定。

既然能给刘胡兰两次题词,毛主席为什么不给董存瑞题呢?

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

革命烈士董存瑞

董存瑞炸碉堡的一幕在我们的课本上、图画中、荧幕里……无处不有,且时常翻陈出新。

尽管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英雄高举炸药包的伟岸身影早已定格成永恒的大仁大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事迹之所以流传几代,经久不息,当然是因为其中无穷无竭的力量。

至今都是行路者的指明灯。

说起来,刘胡兰和董存瑞还有还有几分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少年英雄,刘胡兰10岁加入儿童团,牺牲时不到15岁,是我党年龄最小的烈士。

而董存瑞在11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8岁舍生取义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们不过刚刚书写了一个灿烂的开头,就戛然消逝,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其一生虽短,创造的价值却不可磨灭。

刘胡兰宁死不屈,董存瑞更是战功赫赫。

他1945年入伍,三年时间经历上百场战斗,立下三次大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

小小少年能有这一身冲劲儿,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那么小就有推锋争死的勇气与决心,还不是被敌人的暴虐所逼。

无数的革命志士的初衷不过是反抗压迫、驱逐敌寇,董存瑞也是如此。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南山堡很快成为了抗日游击区。

河北人民惨遭鬼子的屠戮与践踏,他们流干了鲜血,流尽了眼泪。

曾经宁静美丽的村庄,如今片草不生,唯一还能疯长的只有满腔的仇恨。

11岁的小存瑞褪下纯真稚气,一夕之间就长成了一个小战士,加入抗日儿童团。

那时,区委书记王平是他的忘年交。

小存瑞喜欢听王平讲战斗故事,还掩护过他躲避日军追捕。

他们都叫自己抗日小英雄。

小存瑞得意洋洋,就盼快些长大跟朋友们一块儿上阵杀敌。

可惜,后来王平牺牲了。

董存瑞听闻他战斗至最后一刻,拉响手榴弹冲向了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存瑞父母

这件事带给董存瑞极大的冲击。

悲愤之下,他毅然加入当地民兵组织。

而王平同归于尽的壮举,也成为他心中反复描摹的图景。

1945年7月,董存瑞成为了八路军战士,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

此刻他才15岁,属于军中的小朋友,但很快他就让众人见识到自己的英勇。

他敢独自夺下敌军机枪;徒手甩出身边冒白烟的手榴弹;在班长牺牲后,挺身带领大家作战。

凭借一身胆量,成为“模范爆破手”,带领的班荣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

如果一直走下去,毫无疑问,董存瑞将成为东北野战军的耀眼新星。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进程永远停留在了隆化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连队接到主攻任务——进攻核心阵地隆化中学。

他们的最大阻碍,便是敌人修筑的大量碉堡。

身为爆破组组长,董存瑞肩挑重任而信心百倍。

出发前,他慷慨陈辞:“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

谁知道一语成谶,他成了此战胜利路上的铺路石。

事实上,战况原本还算顺利。

董存瑞率人接连炸毁多个外围炮楼和地堡,不料却栽在了一座暗堡手上。

那是在一条旱河的桥上修建的碉堡,位置巧妙,把我军狠狠压在土坡之下难以抬头。

不拔除它,连队就无法突进中学内与兄弟部队配合。

眼见率先出战的3名爆破手接连倒下,十万火急,董存瑞抱着炸药包便冲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和战友郅顺义默契配合,一个开火掩护下,一个匍匐前进。

敌人的子弹从耳边尖利呼啸而过,董存瑞好不容易冲到桥下,腿却中弹流血不止。

此时,他也没工夫顾虑伤情。

因为眼前的困境,实在把他给难住了。

桥下根本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地面离桥有一米多距离,河床上又找不到支撑物。

怎么办?

董存瑞听见自己的心脏咚咚跳,这提醒着他,时间正在一秒一分地流逝。

他思考的功夫不过片刻,却觉得好似过了一个世纪。

进攻的号声骤然响起,他回头看眼接连倒下的战友,做出了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郅顺义看见董存瑞抬起托着炸药包的左手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只见他把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底,右手朝导火索伸去……

郅顺义急忙朝旱河沟里跳下,想要阻止,却只听见董存瑞的大喊:“卧倒!卧倒!快趴下!”

接着,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炸在耳边,彻底吞没了董存瑞的声音。

董存瑞与碉堡同时化作弥漫的硝烟。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冲破迷雾,冲向胜利的终点……

他一手托举起的,是这场战斗的胜利,也是重达千钧的信仰。

每一个听过董存瑞故事的人,皆会忍不住动容,为他恻然感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自然也不例外。

也正因这份感情,得知隆化县的请求后,他沉默许久,才开口:“我不合适。”

主席的题词规矩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十年的陈秉忱曾回忆说过:“记得1939年,有一位抗大学员以4尺漂白布请求毛主席题字作纪念,时隔不过10天就写回来了。”

他还说,这并非个例。

实则在抗战初期,毛主席收到了无数题字留念的请求。

对于大家的期望,主席几乎无不满足。

他正是用革命题词来鼓舞战斗。

不论是有志青年、革命烈士,或者亲朋好友……许多人、许多地都留有主席的墨宝。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毛主席就是有求必应,随意题词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一个革命者、政治家,伟人处事绝非仅凭个人好恶,而是高度依循一套原则与分寸。

凡是他拒绝过的题词,必有伟人的特殊顾虑。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吧。

我们都晓得韶山是伟人的家乡,但毛主席却两次拒绝为韶山灌区题字。

1965年4月,湖南省委向主席汇报了韶山灌区的建设情况,并请求为灌区题词。

毛主席听了,只说了五个字:“要灵了再写。”

这什么意思?莫不是对大家的鞭策或考验?

省委领导一边琢磨话中玄机,一面加强建设.

为此,他还特地调来省委书记华国锋指挥全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华国锋的带领和韶山人民的团结努力下,灌区于1966年4月如期完成。

中南局和湖南省的各级领导纷纷为灌区题名题字,庆贺这一伟大工程的顺利诞生。

湖南省领导这时想起毛主席的话,眼下灌区不就是“灵了”吗?

于是,信心百倍地再向主席请求题字。

不曾想,毛主席又用五个字回绝:“要高产才算。”

省领导又将这番话细细思忖,方觉出一点滋味来。

纵观全韶山,有伟人题词的仅有一处——“韶山学校”。

这还是他的塾师毛宇居专门上京“请”的。

主席是个重情之人,却对家乡如此“不近人情”。

想必是出于对家乡的严格要求,更或许是爱之深,近之怯,所以才回避题词。

这也是他“不搞特殊化”原则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在他拒绝,同窗老友周世钊,以及历史老师罗元鲲的题词请求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可给董存瑞题词不正是弘扬烈士精神,从大局着眼,为人民利益而题吗?

毛主席又怎么说不合适呢?

其实伟人的意思是,董存瑞是军人,表彰军人,还是由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这是出于对烈士的重视,以及对朱老总的尊重。

这是伟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同样身为烈士,董存瑞是军人,刘胡兰是群众,国家主席为群众题词自然顺理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题词一事甚为不解的冀兴坡,在听了优抚司邹司长的解释后恍然大悟。

同时,他也对伟人一丝不苟、恰到好处的为人处世叹服不已。

1957年10月18日,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正式落成。

碑面“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把对英雄的敬意永恒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结语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的题词是插向敌人的刀,是鼓舞革命志士们奋勇冲锋的号角。

在和平建设时期,他的题词又是各行各业摸索前进的灯标。

成为我们指南的,不仅是主席的题词,还有其言行做派。

这些东西不论何时都值得大家不断品味与学习。

参考资料

孟红.毛泽东题词的“规矩”与分寸[J].党史博采(纪实),2010(0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