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3年,毛主席在视察南泥湾的途中,与干部们一起吃了顿饭。
谁料,饭后,主席竟将吃剩的鸡架子包起来,塞进口袋。
这一幕着实让在场众人很是不解,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随后还是主席的回答才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毛主席
一时间,大家眼含热泪地看向主席,思绪不禁回到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开垦荒地,任重道远
1940年9月2日,朱德与董必武等人从延安直奔西川。
此行的目的是为考察可以开垦的荒地。
自1938年日本攻占武汉后,敌人将矛头转向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不久后,国民党又掀起反共高潮。
大部队所在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严密的包围封锁。
此刻,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敌人的刀枪弹炮,而是严重的生存困难。
要知道,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本来每年收成就少。
大部队到来后,自然粮食更不够吃。
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军队供给濒于断绝,没油没菜、没衣穿、没被盖。
这直接导致我方损失了很多干部。
根据地也在不断缩小。
更糟糕的是,边区农民的公粮负担加重,群众里逐渐出现不满的声音。
再三思考后, 毛主席认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的政党。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岂不是本末倒置?
因此,要解决生存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那就是,大力发展生产。
毛主席视察南泥湾
那一天,朱德在西川观察了很久。
而后,他又跑去南泥湾一趟。
在那里,放眼望去一片黄土沟岸,他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真是一块好土地。”
回去后,朱德立马想出军垦屯田的方式来发展边区经济;
并写成文章交给毛主席。
不久,毛主席便找上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毛主席大赞朱德的想法,并十分肯定地说其这文章跟他想得一模一样。
因为和日军打的是持久战,军队必须要边战斗边生产。
这样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同年11月中旬,朱德开始在部队正式提出军垦屯田的设想。
最终,在不影响对敌战斗和日常训练的情况下,大家开始一起垦荒屯田。
朱德
没过多久,朱德还特地将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找来,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得知中央将派自己率三五九旅去种地,王震一个立正,表示坚决服从命令。
可没想到,他随即又补充一句:
“只是不要把我们派到太远的地方去 ……”
“为什么?”
闻言,朱德挑眉问道。
王震站得笔直、抬头大声回答说:
“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嘛!”
朱德看出这小子心里还有点疙疙瘩瘩的。
毕竟作为军人,比起种地开荒,他肯定更想上阵杀敌。
于是,他“对症下药”,笑着说道:
“你们到南泥湾去垦荒,可是要一手拿锄头,一手握枪杆子的。 ”
朱德的话也并不全是安慰。
实际上,南泥湾处于边区南部。
开垦此地不仅是发展生产,同时也是加强南线防御。
王震
王震闻言,眼睛一亮。
朱德看这反应后,又嘱咐他:
“南泥湾开垦困难大,一定要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淮备工作。”
最后朱德还发出命令:
“这件事,你只能干好,不能干坏,摸索出经验后还要向各战区推广呢!”
“保证完成任务!”
就这样,1941年3月,王震率359旅开赴南泥湾。
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只不过,当359旅抵达南泥湾时,眼前的景象着实把他们惊呆了。
放眼四望全是一片荒凉,几十里内渺无人烟。
要在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垦出一块沃土,实在是难以想象。
1940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南泥湾曾经也是一块人民安居乐业的富饶之地。
这里光可耕地面积,就有一百万多亩。
然而到了清末,此地开始内乱,民不聊生;
之后又是军阀土匪横行。
无论何时,战争中最绝望和无辜的永远是老百姓。
最终,这一带的人民只好逃离故土。
时间一长,南泥湾也就逐渐变成一片荒山野岭。
起初,王震还是充满信心的,他想着:
红军长征路都走过,哪里还垦不下一座荒山?
可开垦行动才开始几天,他就为自己的盲目自信而懊恼。
首先,别说生产。
在这里想要生活都异常困难。
南泥湾
他们部队没房子住,没粮食和蔬菜吃,没工具更没种子。
最关键的物资都缺乏,这工作怎么开展得下去。
情理之中,队伍里很快就出现了思想问题。
本来很多战士都是穷苦农民出身。
大家也是被日本人逼得活不下去,才参军打仗。
如今,非但不能上战场打日本鬼子,还来到这种地方开荒种地,他们心里能服吗?
也是这一下,王震才明白,朱老总为什么告诉他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可奈何,王震是个粗人,不会说什么大道理。
最终,他想破了脑袋才提出“一把撅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
趁热打铁,他先用口号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自己再去做好干部们的思想工作;
最后再让他们去组织动员下属。
费了好一番功夫,他总算稳定了人心。
然后才开始正式的生产工作。
第三五九旅指战员正在打草鞋
彼时,整个部队从王震到每一个战士全部都要投入到生产运动中来。
没有住的,他们就用树枝、杂草搭帐篷;
没有吃的,就去百里外运粮,挖河边野菜,打猎;
没有穿的,就砍柴烧炭取暖。
就是靠着一股吃苦耐劳,绝不认输的劲儿。
全旅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埋头苦干一个月,硬是开出五千多亩地来。
到1941年,他们共开荒种地上万亩。
次年又翻了一番。
此时,部队的经费已经几乎完全可以自给。
开垦南泥湾
人人每天都能分到5钱油和盐;
一个月还能吃上2斤肉;
住处也从简陋的帐篷变为温暖的窑洞。
主席视察,振奋人心
南泥湾大丰收的消息,很快传到毛主席耳里。
他决定要亲眼去看看五谷丰登的盛况。
于是,1943年10月26日,主席在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南泥湾视察。
入目所及,一片随风飘荡的金黄稻子。
这一幕看得人心里十分喜气。
毛主席一边走,一边和正在地里劳动的战士亲切交谈。
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已悄悄溜走。
事实上,听闻喜报和亲眼所见是两个感受。
眼见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真的变成沃野粮仓,毛主席心里实在太高兴。
毛主席
当王震提出先去旅部吃饭休息时,他才反应过来时间不早了。
于是,毛主席笑道:
“这一来就开饭,看来你们粮食多得很咧!”
饭菜上桌,虽然样式简单。
但这是同志们自己种出的菜和收割的粮,吃起来格外美味。
半天坐车的颠簸和步行,在这一刻统统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饭桌上,毛主席问王震:
“部队的伙食现在怎么样了?”
王震挠挠头,如是说道:
“刚来时的窘状就别提了。
不过在大伙努力大半年后,每人每天吃两餐杂合饭。
就是用土豆、南瓜、野菜、小米或玉米面混合搅拌做成。
两年后,情况更是大翻转。
每人一年平均种地亩数从第一年的3亩变成10亩。
每天大家都有一斤半的粮和菜,每月还能有两三斤肉。
今年部队已经完全做到了粮食经费全自给。
而且还超出了预期。”
1942年4月,朱德(右三)、贺龙(右四)等视察南泥湾
说到这儿,王震还表示已想好了明年的口号:
耕二余一,即不仅要实现自己够吃,还要给政府上交公粮。
毛主席听着汇报,频频点头,然后幽默地说:
“你们这里不花一分钱, 就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
国民党想困死我们,我们反而越胖,连同志们的柳拐病(大多数柳拐病都是缺乏营养导致)都消灭了。”
王震等人闻言哈哈大笑,震得窑洞窗户纸直忽闪。
不过随即,毛主席话锋一转,语重心长道:
“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如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众人深以为然,只要自己动手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几年,在党中央屯田政策的指引下,边区其他部队也纷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真正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南泥湾大生产硕果累累
饭后,毛主席又去到金盆湾附近视察。
他参观了展品房、战士宿舍、养猪场等地方。
其中,硕果累累的展品房给毛主席留下的印象最深。
他看着丰收的硕果,内心阵阵激荡,流连忘返。
最后还是王震劝了多次才把他带回去休息。
后面几天,毛主席白天就跟着王震等人去庄稼地和部队巡视察看。
直到天黑才回到住处。
晚上又和大家一起讨论工作。
10月30日,毛主席在视察完359旅后,准备返回延安。
最后一顿午饭,战士们杀猪、宰鸡,拿出最的丰盛食材来招待中央领导。
吃过饭后,王震发现毛主席正将桌上的鸡架塞包起来装进口袋。
王震
他不禁疑惑地问道:
“主席,您为什么要将鸡架带走?”
闻言,毛主席长叹一口气后,严肃说道:
“现在条件虽然比之前好点儿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吃不起饭。
这些鸡架扔了可惜,我带回去还能熬点鸡汤喝。”
听了这一番话,在场的人十分感动,也很惭愧。
炮兵团营长宋承志见盘中还剩半只烧鸡。
这种稀罕物,大家也是舍不得吃才会剩下一半。
于是,他便将这剩下的烧鸡塞进了毛主席的口袋里。
等到主席走后,这件事便流传开了。
一时间,部队士气大振,决心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生产运动中,在下一年上交更多的公粮。
我们知道,主席向来俭朴,在吃这方面更是没什么要求。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他就和红军们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
他常说:
“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作风依然没有改变。
毛主席大多时候就是粗茶淡饭。
那些燕窝、鱼翅、鲍鱼什么的根本不吃。
他的厨师陈代增说:
“在北京饭店学到的本事,在主席这儿根本用不上。
每一只鸡都要物尽其用,将胸脯做给家人吃,鸡腿做成辣子鸡。
剩下的鸡架子熬完汤后还不能扔,还要装在一个细铁丝网里,放进中南海水里捕虾米小鱼。”
主席就是这样一直以身作则贯彻艰苦朴素的作风。
而这也是闻名于世的南泥湾精神的体现。
精神永驻,无数模范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生存危机;
而且给部队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
什么是“南泥湾精神”?
这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使一无所有,也要凿出一片天的信仰。
毛主席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它的实践者。
他在窑洞门前就带头开了一亩地。
每天凌晨,当毛主席结束了疲惫的工作,就会在睡觉前,扛着撅头开会儿荒。
别的同志看他领导抗战,工作辛苦,不想再让他增添负担,便提出代耕。
毛主席挥手拒绝,说:
“大生产是党中央的号召,人人都应该参加,我怎么可以置身于运动之外,袖手旁观呢? 我只开一亩地,不多不少。”
不久后,毛主席门前这块地就长出了油亮的蔬菜和鲜红的辣椒。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最喜欢的就是辣椒。
这样一来,他的心中甭提多有成就感了。
斯大林
不仅如此,主席还将亲手种出的红辣椒托人送给斯大林。
以此表达对苏联支援中国抗战的谢意。
在毛主席的带头下,许多中央领导人也跟着效仿。
后来,毛主席、张闻天等人还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
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
正是有领导人们的表率,屯田垦荒政策才能被执行得如此坚决、彻底。
而这场大丰收的最大功臣,还得是带着部队上山开荒的旅团首长们。
他们忠诚地执行了组织的任务,与战士同劳动、同流汗,带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将大生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942年12月,毛主席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大力表扬了第359旅团以上干部。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其中,王震功不可没。
他是带头者,不管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劳动。
就连下部队检查工作,其也总是一把镢头一身泥。
一位外国记者曾感叹:
“他的双手和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像个庄稼人。”
毛主席则为王震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
此外,还有更多劳动模范,他们都是这场生存战的英雄。
分管全旅实施和供给的罗章。
他每天扛着镢头奔波于百来个生产点,连惊马摔伤右臂,也在继续工作;
八路军团长陈宗尧;
他率领全团走几百里路去背米。
而且这一路上,其绝不骑马,自己背米,马也背;
359旅的三位独臂团政委晏福生、左齐、彭清云,他们无法种地,就尽己所能给部队烧水做饭;
就连曾在战斗中负伤15次的补充团队长苏鳌也常参加劳动。
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陕北边区经过几年的生产运动,从一块贫瘠的黄土地,发展成令人向往的天堂。
最终,这里吸引了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和国际战士来投奔。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例军垦屯田。
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壮举。
如毛主席所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为此特地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南泥湾》。
1943年,电影即将完工。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亲自为电影题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
他书写的片段也被拍摄进《南泥湾》中。
影片放映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轰动整个延安。
后来,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湾》更是响彻神州大地: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结语
爱国华侨陈嘉庚曾说:
“我到重庆见到的是多达百人的各处办事员,以及一席百元的林立酒楼菜馆;
而在延安所见,是和公务员一样勤俭诚朴的领袖。
由此可断定,国民党政权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这场大生产运动创造的不仅是财富,它培育出的“南泥湾精神”至今打动人心。
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敢为人先的拼搏创新精神,指引着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
今后,我们还会带着这种传统,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资料:
[1]何亚平.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连载五)[J].中国农垦,2021(06)
:71-75.DOI:10.16342/j.cnki.11-1157/s.2021.06.029.
[2]冯捷.毛主席与朱德商讨开发南泥湾[J].中国农垦,2005(01)
:85-88.DOI:10.16342/j.cnki.11-1157/s.2005.01.025.
[3]何立波.情系大生产运动的毛主席[J].党史博采(纪实),2013(10):11-1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