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9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开始播出纪录片《父辈们的战争岁月》,这部纪录片的主持人就是孔继宁。

早在2003年,他的妹妹孔东梅担任过《毛泽东和他的亲属》的主持人,反响热烈。

有人质疑毛主席的后代“触电”是在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赚钱,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孔继宁面对采访时总是强调:“我就只是一个普通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对他而言,出现在镜头前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是“毛主席外孙”这个身份赋予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触电”不是为了赚钱赚名,而是为了传播红色文化。

孔继宁是毛主席的孙辈中唯一生活在毛主席身边生活的孩子,也是与毛主席相处最久的外孙,然而就是这个吸烟时的姿态酷似外公毛主席的男人却说:“毛泽东外孙的身份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多了一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花样年华,情窦初开

孔继宁是李敏和孔令华的儿子,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外孙,也是毛主席的孙辈里唯一与毛主席有过接触的人。

1949年,孔继宁的母亲李敏从苏联回国,毛主席选择让她在北京八一学校念书。李敏能歌善舞,又是班级干部,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孔令华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需要负责组织开展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两人在校园活动中产生了交集,逐渐被彼此吸引。孔令华在高中毕业前写了一封饱含热情的情书送给李敏,李敏拆开情书,羞得面红耳赤,又甜得像掉进了蜜罐里。哪个少女能禁得住男生真挚的爱意呢?李敏欣然同意了孔令华的追求,成为了他的女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敏将自己和孔令华恋爱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是支持子女自由恋爱的,他听说女儿恋爱后非常开心,还打探起“孔令华”是谁家的孩子?他父母在哪里工作?

当时在北京八一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干部子弟,同学之间都不在意父辈的官职是什么,并且李敏认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与对方的家庭水平没有关系,所以她也不知道孔令华他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毛泽东拍拍女儿的肩膀,耐心地跟她解释说:“爸爸不是想阻拦你和小孔谈恋爱,只是想了解一下小孔父母是哪里人,姓什么叫什么,做什么工作,这样我才能放心让你和小孔继续相处。”

李敏明白了爸爸的心意,就去找孔令华询问他的家庭情况,这时两个年轻人才发觉相处了好几年却不知道彼此的父母是谁,孔令华于是就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讲给李敏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孔令华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后,毛主席微笑点头,李敏猜测爸爸对孔令华的家庭是满意的,李敏试探问:“您觉得他怎么样?”

毛主席笑着点头说:“我觉得他很好,只要你们互相喜欢,我就同意你们交朋友。”

1959年的夏天,李敏带孔令华去见住在南昌的母亲贺子珍,贺子珍也非常认可这个阳刚、聪明的小伙子。二人决定在这年结婚,毛主席政务繁忙,总是在外地开会,一时半会儿回不去北京,他两次给李敏打电话,反复叮嘱她等他回去主持婚礼。8月底,毛主席回到北京,他自掏腰包拿出400元钱给女儿办了三桌酒席,他特意嘱咐伙食管理员张国兴按照普通百姓婚宴的规格准备酒菜,不要铺张。

8月29日,两位新人在中南海迎来自己的婚礼,当天毛主席多次向参加婚礼的来宾们敬酒,气氛愉快舒畅。稍有遗憾的是贺子珍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女儿的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含饴弄孙,得享天伦

结婚第三年,李敏生下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孔继宁。

孔继宁出生在中南海,他出生时正逢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毛主席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紧张的国家大事,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愿意错过小外孙的成长,在外孙出生不久后他就前来探望,毛主席看着外孙安静的睡颜,别提有多爱了。

李敏看爸爸好不容易从百忙之中抽身来看一看孩子,便急忙提议让他给外孙起个名字。

毛主席摇摇头说:“应该让孩子的爷爷给他取名字。”

李敏笑着说:“爸爸,您就给孩子取名吧,公公也让您给孩子取名。”

毛主席像普通老百姓家里为了给孩子取名字整夜翻字典的老人一样,他在外孙的名字上也费了不少脑筋。他提议虎、豹、彪、杨、柳、松、牛、马这些字一概不用,孔从洲则认为孔继宁的生日与十月革命纪念日相近,在马、恩、列、斯几位伟人里,两人都觉得还是选“宁”字好。“宁”还有“宁静、安宁”之意,寄托了两位革命先辈对和平安宁的追求。

于是爷爷孔从洲和外公毛泽东共同为他取名为“继宁”,意思是继承革命先辈的事业。这个名字承载了两位长辈对他的期望,期盼他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主席爱小孩子,但是他年轻时很少有时间陪在子女身边,更别说花时间陪孩子玩儿了。以前毛主席身边的保健医生说毛主席生活几乎两点一线,不是在书房就是在卧室。他常常是吃完饭就直接去工作,也不走动走动,这样对消化不好。

现在毛主席工作累了就过去逗逗小继宁,抱着小外孙在院子里的树下坐一会儿,晒晒太阳。身边的警卫员封耀松看着主席跟小外孙玩闹的温馨场面也跟着高兴,他以前为了不打扰主席处理政务,只能看着主席在公务堆里忙得不得了干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继宁的出生无疑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欣喜,他还特意找来过去亲手制作的玩具哄外孙。

李敏看着父亲翻箱倒柜找出来的老玩具,好奇地问:“爸爸,您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些玩具,我怎么没有见过?”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我当初给你准备的,这个拨浪鼓还是我亲手制作的。只是你出生没多久就不在我的身边了,我就一直留着没有拿出来。”

很多年后,孔继宁看到李敏在她的书中再回忆起父亲这段含饴弄孙的温情时光,他说现在看到这些文字还是觉得心头一热,外公对我是隔辈亲,在这一点上他与普通家庭里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小继宁不爱哭也不爱闹,整天笑呵呵,毛主席从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外孙的疼爱,常抱着孔继宁骄傲地对警卫员说:“你看这个小家伙看起来虎头虎脑的,真是精神,和我颇有几分相像。”

从此,毛主席就给外孙起了个爱称“小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孔继宁在毛主席身边长到六个月,他被抱到生活在上海的外婆贺子珍身边。而小他十岁的妹妹孔东梅则是在上海出生,从没有见过他们的外公。

说起孔东梅,还有一段小趣事。

当时李敏一家生活水平一般,得知自己又怀孕后,不知道该不该要这个孩子,李敏特意写信给毛主席,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马上回信,让李敏生下这个孩子,并且给了几百块钱补贴她。

只是可惜孔东梅出生后,毛泽东的身体不太好,加上公务繁忙,没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外孙女。祖孙俩的会面是由母亲李敏把孔东梅的照片带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给她取名“东梅”,“东”来自自己的名字,“梅”则是毛主席平生最喜欢的植物。

贺子珍孤单寂寞的生活因为外孙的到来变得生动起来,每次和小外孙合照,贺子珍的脸上都洋溢着慈爱欣喜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家的小孩和孔继宁是同一天出生,贺子珍提议不如找把秤,称一称两家小孩谁轻一点,谁重一点。谁知小外孙轻一些,贺子珍就琢磨着怎么给他多吃点有营养的饭菜,要是再量体重时他比邻居家的小孩重一点,贺子珍就喜笑颜开。

小继宁孝顺懂事,洗澡时他看着外婆的后背上有多处深浅不一的凹坑,便疑惑地问道:“外婆,你身上的这些坑是怎么来的啊?”

贺子珍只是平静地说:“这是敌人飞机扔下来的炮弹炸出来的。”

人到中年的孔继宁回忆起外婆伤痕累累的后背,忍不住地流泪,他红着眼眶说:“我看到外婆背后有个‘洞’,好像可以把我的小拳头放进去。我外婆太苦了,那个洞,就是她在敌人的炮火中留下的伤口。”

孔继宁说外婆遗体火化时,人们发现了骨灰里有几块坚硬的不明物体,这居然是留在她体内的炸弹碎片。因为这些伤,组织给外婆发过革命军人残疾人证,一年可以领取330元的残疾人补助金,在那段经济还没有复苏的岁月,330元是一笔不少的资金,但是贺子珍的证书上收款人签名栏是空白的,她没有领过一次残疾人补助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暮云亲舍,祖孙情深

早早就离开外公身边的小继宁没有生疏这位疼爱他的长辈,他总是缠着爸爸妈妈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去见外公?我想见外公。

李敏看着儿子眼巴巴的样子,却只能拒绝孩子的请求。她也想带小继宁去见父亲,祖孙三代共享天伦之乐,但是她也很难见到父亲。如果她要见毛主席需要写请示打报告,审批后她才能见到父亲。只有每年毛主席的生日,他们一家才能轻松的来中南海欢聚,陪毛主席热热闹闹的过一个生日。

孔继宁不肯不见外公,磨着跟父母打赌,说:“等我哪天戴上红领巾,你们一定要带我去中南海看外公。”

孔继宁等啊等盼啊盼的,终于在上了一年级的时候戴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红领巾,他回家激动地说:“爸爸妈妈,我戴上红领巾了,这下应该带我去见外公了吧!”

父母没有失信于孔继宁,他牵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地来见外公。可是到了中南海,他还是没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外公。

毛主席正在开会,没有时间接待他们,是周总理陪他们吃了一顿饭。

孔继宁回忆起和外公见面的场景说:“见外公的次数太少了,记忆有些模糊,但是仅有的几次见面中,我发现外公不是很注重个人的身体,休息吃饭时间总是不确定,外公一生为国为民,却很少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孔继宁再长大一点去看外公的时候,毛主席看着自己的外孙越长越好,笑着说:“原来虎头虎脑的孔继宁已经长大了,现在是一个小老虎喽!”

孔继宁跟外公保证说:“我听外公的话,将来要成为一只大老虎!”

毛主席慈爱地说:“好啊,我们宁宁将来可要好好学习,长得更加强壮,为国家多做贡献。”

祖孙俩说了很久的话,孔继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南海回家,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他还是坚持送他心爱的小外孙出中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用心良苦,为之计深远

毛主席虽然疼爱这个小外孙,但是他不溺爱。

李敏不许小继宁抓鱼缸里的鱼,他就坐在地上耍赖大哭,嚷嚷着非抓不可。哭声把毛主席引来了,小继宁看见平时总是哄着自己玩儿的外公来了哭得更起劲儿了,但是毛主席只是看他一眼就走了。

怎么外公都不哄哄自己呢?小继宁哭得更伤心了。

李敏看儿子大哭不止,便问毛主席:“爸爸您这儿有没有点心?给他拿一块,说不定他就不哭闹了。”

毛主席淡淡地说:“没有点心只有糖。”

李敏赶紧拿来一块糖喂给孔继宁,她看孔继宁吃起糖就不哭不闹了,也把要抓鱼的事儿忘在了脑后,她刚松了口气,就听毛主席严肃地说:“以后不许这样,小孩子不能惯着。”

李敏明白毛主席的用心良苦,他是怕孔继宁养成骄纵的性子,靠家庭背景过日子,小时候有什么不合心意的就又哭又闹,长大了利用自己的身份搞特殊、欺负别人。

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有提到这件事,她说:“父亲向来对子女要求严格,主张男女孩都不能娇生惯养,他嘱咐我‘莫要惯孩子’,是担心他不在眼前,我会宠着孩子!”

孔继宁在父母的教育下,他和妹妹小的时候都严守秘密,从不说自己外公是谁,他们也没有成为蛮横任性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继宁在爷爷孔从洲所在的炮兵部队附近上小学,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里的孩子,他们穿的衣服都是打过补丁的,孔继宁穿的衣服和他的小伙伴们一样,也是打过补丁的。孔继宁上小学的时候没有同学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外孙,直到他去参加毛主席的葬礼,缺课半个月,大家才知道,原来班上这位学习优异,为人谦逊的男同学是人人敬爱的毛主席的外孙。

毛主席去世那天,孔继宁正在学校跑操,老师把他叫出去告诉他他的家人要接他回家一趟,李敏单位派了一辆临时的专用车把他接了回去。孔继宁很疑惑,家里是有什么事了吗?在他回家后爸爸妈妈就告诉了他外公去世的消息。

多年后,孔继宁依然对这段回忆记忆深刻,他说:“那天我们一家人几乎都是在悲痛中度过的,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六、谦虚谨慎,含明隐迹

长大后的孔继宁依然不张扬,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听话,话不多,低调,不活跃。就连与他相处了一年的女朋友都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外孙,还是学校调查出来孔继宁与毛主席的关系后他女朋友一家才知道原来这个相貌堂堂的小伙子是毛泽东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活里他抽几块钱一包的中南海,打火机也就是普通一次性打火机。

在工作上他没有利用身份为自己谋取任何优待,他出身军人世家,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到总参谋部任职,因为工作成绩优异,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但是在1997年,母亲李敏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人照顾,在不久后孔继宁转业回北京,也是在这段时间,孔继宁开始在媒体上曝光,但是曝光频率很低。

在母亲身体有所好转后,2001年他们母子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借助这个平台,开始宣传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第二年他开始在深圳发展这个文化平台,给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提供资金支持。随后,他开办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这家公司的项目也是传播红色文化。孔继宁开公司赚的钱很少用在自己身上,他接受采访时曾说:“我的想法很简单,钱能满足自己正常的日常所需即可,剩下的钱应该拿出来看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他的人生阅历不断提高和对毛泽东思想的不断研究,人到中年的孔继宁对自己的外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毛泽东思想是常学常新,不同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会产生不同的成果,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中国的发展能够有一些指导意义。”

在宣传毛泽东精神和毛泽东思想这件事上,孔继宁有个原则,那就是不宣传他自己,拒绝把宣传毛泽东精神和毛泽东思想当作炒作自己、用来捞金的生意,事业的重点就是“传承、发展和指导”。

至今为止,孔继宁已经策划并出版了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等书。并且他成立的研究中心多次举办现实问题的研讨会,资助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发表研究成果。

孔继宁认为,现在还多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和革命历史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老一辈无尘阶级革命家思想是金字塔尖上的理论,如果不能把这些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食粮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将会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受毛主席的影响,对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关心,他曾说:“我并不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但是我希望能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孔继宁对农民生活的不断深入了解,他发觉农村存在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想要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是重中之重。

在2006年,孔继宁推出了一个项目,那就是“希望医院——乡镇卫生院救助行动”。这个项目是他发起并建立的基金会推出的首个项目。

孔继宁在采访中说:“在我的印象深处,对外公的记忆并不深,但我始终以外公和爷爷为榜样。”

他的妹妹孔东梅受到哥哥的影响,在她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宣扬红色文化、宣传毛泽东家风的活动中。她在2001年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菊香”二字的出处是毛泽东当年在中南海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就叫做菊香书屋。

她还与丈夫成立东润公益基金会,基金会的收入被用来培养国家科学人才、救助灾区。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孔东梅夫妇成立的基金会驰援灾区十余次,捐助款项高达上千万元,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孔继宁依然保持着他的低调作风,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享受着安稳的幸福家庭,闲暇之时,把精力花在书籍上。孔继宁搭建的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持续地联合着全国研究毛泽东和许多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学者,为他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机会,为让他们发表研究成果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他还大力支持创作红色题材的文化产品,以达到传承、传播、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目的,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