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我军越过三八线,成功将“联合国军”赶回南韩。

捷报传至中南海,欢呼声一片。

可西花厅内,周总理却满脸愁容,手里捏着一份电报,渐渐红了眼眶。

这是彭老总两个月前发来的电报,但他始终没敢拿给毛主席看。

当晚,毛主席拿着电报,双手微微颤抖着,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叹了口气,说道: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2020年11月,央视记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播出,这份绝密电报才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至此,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具体死因才被世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毛岸英

彭总的电报说了什么?

周总理为何隔了两个月才敢拿给主席看?

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毛岸英牺牲的秘密,回顾这段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而这一切要从1945年的那场重逢说起......

久别重逢,下乡务农

1945年12月初,初冬的延安万里无云,一架苏联飞机划破醉人的蓝天,缓缓降落在延安机场。

停机坪上,毛主席穿着一件薄毛衣,背着手站在风口,任由寒风打在脸上,含笑望向蓝天。

秘书叶子龙拿着一件厚棉衣走上前来,却见主席摆摆手,不肯穿上。

一旁的周总理笑着接过棉衣,打趣道:

“孩子要回来了,主席心里暖,再冷的天也冻不着他。”

虽然这样说着,他还是走上前去,亲自将棉衣披在主席身上。

这时,飞机的轰鸣声渐渐停止,舱门缓缓打开,

两个少年飞跑下舷梯,一边招手,一边激动地喊:

“爸爸!”

主席脸上的笑意更浓,快步迎上去,中气十足地回应:

“我的岸英、岸青回来了!”

说话间,他已经被两个孩子紧紧地抱住。

这一个拥抱隔了整整十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儿子送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避难,自己则义务反顾地走上了马革裹尸的革命道路。

然而仅过了三年,在毛岸英八岁生日那天,杨开慧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不久后,她便惨死在湖南军阀何健的刀下。

在外婆的陪同下,毛岸英只能带着两个弟弟流亡到上海。

没成想,二弟毛岸龙竟在颠沛流离中早早夭折。

只留岸英和岸青兄弟俩相依为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

岸英兄弟被交给一户不堪托付的人家,受尽虐待,最后还被诬陷为小偷。

作为革命战士的孩子,他们从小便有一身傲骨,于是毅然决然离开了寄养家庭,在上海漂流了三年之久。

直到1936年,他们才被党组织找回,而后被送往苏联学习。

而这一去就是九年之久。

这期间,他们与为革命抗日奔忙的父亲一面都不曾见过。

在此后的岁月中,父子三人只能靠着照片和书信来了解彼此的近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

重逢之后,毛岸英并没有躲在父亲的羽翼之下,贪图安乐。

次年初春的一天,他陪着父亲散步时,在凤凰山麓碰到了正在开荒的农民。

在春寒料峭的冷空气中,勤劳的人们卖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和镰刀,任由大滴大滴的汗珠划过脸颊,边干活边聊天,还不时仰头大笑。

毛岸英被这祥和的一幕深深感动,久久没有挪开目光。

毛主席见儿子看得出神,欣慰地笑开,说道:

“中国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你虽然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可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上一个‘劳动大学’,去向农民学习。”

就这样,毛岸英收拾行李,离开枣园,搬到了农民吴满有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临行前,毛主席反复嘱咐:

“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搞特殊。”

毛岸英满口答应,抬头见父亲的卫士牵来了一匹马,赶紧摆摆手:

“我既然是去劳动的,就步行过去,也没有那个农民骑马去耕地嘛。”

听了这话,毛主席满意地笑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远去,才转身回到窑洞继续办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满有

毛岸英对耕地一窍不通,刚开始不懂技巧,动作有些笨拙,时常用力过猛,下地第二天就把手磨出了两个大血泡。

但他毫不在意,包着毛巾继续抡起锄头干活。

这段时间,毛岸英跟着吴满有从掏地、烧荒,学到播撒,风雨不辍,技术也日益精进。

到了施肥阶段,他挂着两筐农家肥,一点一点地将粪撒到田里,从不嫌脏。

经过春夏两季,终于迎来丰收的秋天。

毛岸英又跟着吴满有学收割庄稼,谷场打枷,吆喝牛踩场、扬场、装仓。

其中最难的当属扬场。

这个环节需要用木铲把秕糠和谷物一起抛向空中,在风的作用下使两者分开。

一般只有老农民能胜任。

但毛岸英却能干得有模有样。

秋收之后,看着满仓的粮食,他与周围的农民一样,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回到杨家坪后,毛主席看着儿子黑里透红的脸颊,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又捏了捏岸英布满老茧的手,朗声大笑道:

“这就是你‘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毛岸英

而后,毛岸英又主动奔走各地参加中央土改工作。

建国之后,他也没有一官半职,主动到北京机器总厂做起了一名普通工人。

若没有随之而来的那场战争,毛岸英也许和所有进步青年一样。

他会永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奋战,做一颗最靠谱的螺丝钉。

可是,这一美好愿景在帝国主义的野心中化为灰烬。

1950年6月28日,朝鲜战争爆发仅三天,美帝国主义的海军第七舰队便开入中国台湾海峡。

随后,美军在仁川登陆,并悄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剑指新中国。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华热血儿女再次背起行囊,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而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正是毛岸英。

并且推动他走向战场的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

足智多谋,司令秘书

1950年10月7日晚,北京的夜月朗风清,中南海菊香书屋内,摆上了几盘小菜和一瓶茅台。

对于节俭惯了的毛主席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格外丰盛的一餐了。

只因今晚的客人是即将奔赴朝鲜战场的彭德怀总司令。

毛主席亲自为老战友践行,特地让毛岸英作陪。

三人把酒言欢,惬意轻松。

席间,岸英为自己满上一杯,向彭总举杯,坚定地说道:

“彭叔叔,我要第一个报名去当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听后,连连摇头,立刻劝道:

“朝鲜太危险,你在工厂好好干,也是支持抗美援朝。”

毛岸英刚要开口继续争取,毛主席便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对彭总说:

“老彭,我替岸英求个情,你就收下他吧。”

彭德怀一脸为难,看着主席,始终没有表态。

他其实就是因为心疼这个老战友,才拒绝得如此干脆。

毕竟毛主席已经在革命中失去了五个至亲,又与岸英分别了多年,好不容易团圆,正是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

而且彼时,毛岸英与妻子刘思齐新婚还不满一年。

毛主席看出了彭老总的想法,接着说道:

“战场上的战士哪一个不是别人的儿子,我毛泽东的儿子更不能例外。”

听了这话,彭总心中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就这样,毛岸英成了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刘思齐、毛岸英

临行前一天,他蹬着自行车来到北京人民医院,看望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妻子。

毛岸英执起刘思齐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歉意,柔声开口:

“明天我要出差,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那边通讯不好,你收不到我的来信,也不要担心,我不在,还要麻烦你每周去看看爸爸,好吗?”

出于保密规定,毛岸英并没有将去战场的事情如实告知。

但他出差是常事,刘思齐也从来不会多问,纵有千般不舍,也只能红着眼眶点头。

两人又温存着说了一会儿话。

岸英才吻了吻妻子的额头,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而后,他又赶到岳母张秋文家中辞行,对她说:

“我又要出差了,这次估计要很久才能回来,请您帮我照顾一下思齐,另外,我对岸青也不太放心,也劳烦您多多看顾。”

说完,毛岸英向岳母深深鞠了一躬。

张秋文赶紧将他扶起,笑着打趣道: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见外,又不是不回来了。”

说话间,她拿出一块表,亲自为岸英带上,嘱咐道:

“照你这么说,生日肯定赶不回来了,那就提前给你,看着上面的时间,可要快些回来,别让我们思齐等太久了。”

毛岸英一口答应,再三致谢,才告辞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秋文

就这样,朝鲜北部大山大渝洞山区志愿军总部多了一位“刘秘书”,负责翻译工作和彭德怀的秘书工作。

整个司令部只有彭总和他的秘书张养吾知道“刘秘书”是主席之子。

其余人虽不知其身份,但对他十分佩服。

别人上战场带着都是干粮、衣物,但“刘秘书”的箱子一半都是书。

当时,美国掌握了制空权,三不五时就有敌机越过司令部上空。

一听见轰鸣声,大家就多躲进防空洞,或者是旁边的马尾林。

即使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刘秘书还能想起来抓本书看。

除了过人的学识,最让战士们佩服的就是:这位秘书有“搞定”彭总的本事。

战场上的彭德怀将自己视作铁人,在作战室一坐就是一天,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连饭也不吃。

但众人皆知彭总的暴脾气,根本没人敢上前劝。

好在“刘秘书”却有妙招:只需摆上象棋,引彭总大战几局,便能让他趁机休息片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一套审讯俘虏的独特方法。

10月30日,美军将领莱尔斯被我军俘虏。

美国大兵被押进审讯室后,浑身僵直,被绷带吊在脖子上的左臂不停地颤抖着。

张养吾厉喝一声:“坐下!”

那人被吓得咽了一口唾沫,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毛岸英扯了扯张养吾的衣袖,然后拿过桌上的烟盒走到莱尔斯面前,抽出一根递过去,用英文问道:

“左臂怎么伤的?伤到骨头了吗?”

莱尔斯正猛吸了一口烟,被他的问题惊得连连咳嗽,一五一十地回答了。

而后,毛岸英见他脸色不太好,又问:

“是吃不惯战俘营的中餐吗?”

莱尔斯木木地点了点头。

毛岸英起身回了宿舍,回来时递给他一盒饼干。

如此友好的关照下,莱尔斯逐渐放松下来,审讯也变得格外顺利。

张养吾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

“那绝不是简单的审问技巧,而是源自其内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打动了对方。”

后来,彭德怀将这段审讯记录印发全军,要大家共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

可任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才干出众的战士竟然会死得那样惨烈。

英勇牺牲,合格儿子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正紧张进行着,一夜未眠的彭德怀终于下达完了所有的命令。

他终于得以休息片刻,合衣睡在作战室的行军床。

旁边的值班室内,秘书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人正在奋笔疾书,登记重要电报,还有两个参谋在整理文件。

突然,大渝洞上空传来熟悉的轰鸣声。

4架B-26野马式战斗轰炸机越过志愿军总部上空,由东向西飞去。

这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众人并没有太过慌张,而是井然有序地向防空洞撤退。

作战指挥室主任成普飞奔进作战室,高声疾呼:

“彭老总,快走,敌机来了。”

说话间,成普直接掀开杯子,拖着彭老总就往外跑。

彭德怀睁开惺忪的双眼,虎着脸训道:

“慌什么?这么怕死啊。”

刚走到防空洞门口,只见四架战斗机去而复返,紧接着近百发燃烧弹如雨而下,直奔司令部。

就在这时,一个人慌张地叫了起来:

“不好,值班室还有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美国战斗机

彭德怀心里一紧,忙问:

“都是谁?怎么还不疏散?”

说话间,只听“砰”地一声,火光四起,几间作战室瞬间被大火淹没。

在轰鸣声中,那人哽咽着开口:

“是刘秘书和高秘书他们,本来都跑出来了,但又回去抢作战地图和机要文件了。”

闻言,彭德怀作势就要往外冲。

成普死命抱住他的腰,说什么也不松手。

彭德怀用力全力挣脱,直冲值班室,结果被追上来的战士死死拖住。

这时,只见值班室门口,两个参谋被烟呛到,咳得撕心裂肺。

彭德怀冲上去握住其中一人的肩膀,慌忙问道:

“他们呢?岸...刘秘书和高秘书呢?”

两个参谋顿时红了眼眶,哽咽了半天,硬是说不出话来,只知道摇头。

彭德怀睁着猩红的双目,想要在大火中找到那个孩子的身影,嘶声大喊:

“岸英,你们快出来,听见没有?快跑出来!”

战士们扑灭大火后,在废墟般的值班室找到了两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焦尸,已经无法分清他们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

就在这时,彭德怀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过去,停在那具带着钢制手表的尸体前,缓缓蹲下去,低头沉默了许久。

旁边的人看不清总司令的表情,只看见一滴滴豆大的眼泪落在地面,渐渐晕开。

当天晚上,周总理收到彭老总的电报,哀叹了一声,缓了许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电报的大致内容是:

“...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

直到70年后,央视才将这段内容公之于众。

当然,这是后话。

周总理拿着电报走到菊香书屋门口时,突然顿住了脚步。

只见昏黄的灯光下,主席披着外套坐在沙发上,一边看文件,一边捂嘴咳嗽。

总理心里一阵酸涩,脚步一转,去了刘少奇的居所。

两人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主席身体抱恙,加之还要指挥作战,决定先压下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直到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告捷,毛主席身体好转,那份电报才被送到菊香书屋。

毛主席拿着那份电报读了许久,除了双手微微颤抖着,面色始终沉静如水。

他下意识地想要点烟,刚拿起烟盒,又放下去找火柴。

明明火柴盒就在面前的桌子上,他却一直在口袋里翻。

一时间,屋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没人敢说一句劝慰的话。

不知过了多久,毛主席深深地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说完,他转头看向书架上岸英结婚时的合照,交代道:

“先别让思齐知道,她受不住的,让她先安心学习吧。”

后来,周总理提出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

毛主席却摇了摇头,他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别的烈士都没回来,就让他和战友在一起吧。”

就这样,毛岸英永远留在了他战斗过的土地上,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中国人民的英勇和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951年2月,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全部经过,歉疚地说道:

“主席,对不住,我没把岸英带回来。”

毛主席听罢,望向老战友,眼里没有一丝责怪,反而宽慰起彭总来:

“打仗总要死人的嘛!那么多战士都牺牲,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作一件大事。”

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从未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极度的悲伤,而是将丧子之痛深埋心底,默默承受。

他这样做不但是怕战友自责,也是为了瞒住儿媳刘思齐。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自别后,刘思齐每天照常生活学习,周六就去看毛主席和岸青。

但心中的思念如泉涌,每次见面,她都会问:

“爸爸,岸英好吗?我不用知道细节,只想知道他好不好?”

毛主席心如刀割,表面仍要风轻云淡。

直到1953年初,摄影记者侯波带回来一组毛岸英身穿朝鲜人民军服的照片。

刘思齐这才知道爱人原来是上战场了,便每日都盼着丈夫凯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思齐与毛岸英

同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生效。

战斗英雄们分批次陆续回到国内。

刘思齐每天都会穿戴整齐,别上结婚时戴过的发卡去火车站。

站在人群中间,她雀跃极了,踮着脚,伸长了脖子,仔细盯着每一个下车的战士,只为了找到她朝思暮想的爱人。

可直到最后一批战士回国,始终不见毛岸英的身影。

她终于忍不住了,径直冲进菊香书屋,问毛主席:

“爸爸,为什么大家都回来,岸英还不回来。”

毛主席放下书,想要拿烟,伸出去的手却不禁颤抖起来,火柴划了好几次才燃。

良久之后,刘思齐听见他说:

“岸英,早就牺牲了...”

话音刚落,刘思齐脸色煞白,眼眶渐渐蓄满了泪水,难以置信地望向爸爸。

毛主席心疼极了,握住儿媳的手,柔声说道:

“你要好好生活,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刘思齐

1959年,毛岸英牺牲九年之后,刘思齐才终于得到机会去给丈夫扫墓。

此行没有惊动朝鲜政府,一切开支都由毛主席私人承担。

临行前,毛主席嘱咐道:

“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不能去看他。”

此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个对亡子满怀思念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思齐在毛岸英墓前

回国后,刘思齐向毛主席报告了一路的行程后,将一本日记递了过去。

那里面,几乎每一篇日记都有同一句话,是毛岸英每天都会向自己提的问题。

时隔九年,刘思齐代替丈夫问了出来:

“爸爸,岸英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毛主席顿时红了眼眶,轻轻抚摸着爱子的笔迹,颤声回答:

“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后记:

古人云:“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毛主席言传身教,养育出了一个英雄儿女毛岸英。

这份父子之情在国家大爱之中更显光辉。

这才是真正的子承父业,传承的是精神,继承的是志向。

参考:

军事历史:《毛岸英上“劳动大学”》

党的文献:《彭德怀机要参谋回忆:从认识毛岸英到朝鲜战场永别》

铁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毛岸英-访毛岸英妻子刘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