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看了一遍《建军大业》,拍的水平怎么样咱就不多说了,倒是里面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一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总理对前途很担忧,特地去武汉找毛主席,两人在江边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说:“莫灰心,我们拥有百万军队。”

周总理问:“哪里来?”

毛主席说:“中国有四万万农民,他们祖祖辈辈就被那些地主老财欺压,受尽了苦难,他们就是遍地的干柴,只要把火星子丢上去,那就是熊熊烈火。

这就是典型的毛主席式的语言,豪情万丈,又能化繁为简,让人不自觉地对未来充满信心。

后来的历史,也确实印证了毛主席的话,正是那四万万受压迫的农民,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不过,在看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孙中山,其实当年孙中山也说过类似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有一次去新加坡为革命筹款,演讲结束后,当地一个侨胞问:“你说要推翻满清,那你有多少军队?”

孙中山说:“我们的军队很多,有百万之众。”

这个侨胞很奇怪,又问:“在哪里?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时,孙中山说了这样几句话:“清朝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清朝的士兵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子弟,等他们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后,就会掉转枪口,推翻满清王朝的!

是不是跟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话很像?简直就是同出一辙。

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孙中山说的话并没有变成现实,别说百万军队了,就连辛亥革命的果实,都被袁世凯轻轻松松就夺去了。理想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

在那个时候,孙中山有个绰号,叫“孙大炮”,比喻他爱说大话,不切实际,连袁世凯都这样评价他:“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更荒唐的例子,胡汉民曾向孙中山提议,说对付袁世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武装斗争,打掉他的嚣张气焰。但孙中山不同意,信誓旦旦地说:“袁世凯虽然阴险狡猾,但我们要利用他,如果利用得好,比用兵强十倍。”

听听吧,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跟马云说:我要跟你谈一项合作,如果做成了,能让你的市值增长十倍!

当然,后来孙中山还是认清了现实:手里没有兵,谁会听你的?于是,开始筹建黄埔军校。在1924年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敢讲一句话,中国在这十三年之中,没有一支军队是革命军!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将来就是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这就是教训,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再回到刚才那两个类似的例子,孙中山没做成的事,毛主席为什么能做成呢?我们可以研究出很多原因,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实还是谁来做的问题。

同样一件事,有人能做成,有人做不成,这就是能力的差距。孙中山虽然也是一代伟人,但不得不说,毛主席的才能更加伟大。

(来源:马少华 历史客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