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上周央行购买国债是无锚印钞或定向QE的说法又甚嚣尘上了。我们知识星球里也有很多人提出类似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行购买国债本身并不是问题,但被各种无良自媒体一解释一忽悠,可能就会给中产挖下返贫的陷阱(是什么陷阱我后文会提到)。甚至我的一个星球会员还给我发了几篇其他会员社群的付费文章,文章也是借助阴谋论一通胡扯。

考虑到关心该问题的人特别多,我还是专门写篇文章来讲下央行扩表和无锚印钞这个事情。

现代央行的印钞方式,称之为有锚形式的去中心化,也就是央行和商业银行采用类似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和货币扩张机制,来共同实现货币的增发和扩张。

这个怎么理解?什么是锚?什么是去中心化?

锚就是货币发行所要求的资产。

比如说,假设当前1吨黄金的价格是1亿人民币,且央行有1吨黄金的原始资产。

那么央行就能以这1吨黄金为锚发行1亿人民币,这时黄金和人民币是等价对应的,因此人民币就有其信用。

假设央行用这发行的1亿人民币,再一次购买了一吨黄金,那么央行的资产就变成了2吨黄金,而发行到市场的1亿人民币也就变成了央行的负债,此时,我们说央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了1亿人民币(资产增加一吨黄金,负债增加1亿人民币),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扩张了。

此时,由于央行有了新的一吨黄金,于是又能以新的黄金为锚再次发行新的1亿人民币去市场再次购买新的黄金,从而再次扩张央行持有的黄金资产。。。

也就是,有黄金,然后有锚印钞,印的钞票去买新的黄金,然后利用新的黄金为锚再次印钞,然后再度买入新的黄金,然后再度印钞。。。

循环下去,就是央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在持续扩张,也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

所以扩表就是印钞,印钞就是扩表。

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一是央行可以把市场上的黄金尽量收归国有,第二是货币和黄金等价,那么大家就可以使用货币作为支付媒介,比黄金更方便。

但在这里要注意这个顺序,你得先有黄金,然后才能印发等量的现钞,而不是说你可以凭空印钞再去买黄金。

前者是有锚印钞,后者是无锚印钞。

这个就是现代央行的运行机制,只是现代央行的资产,并不是只包括黄金,还包括外汇,国债等其他资产。

说到这个运行机制,大家有没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这个就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和货币增发是类似的。

这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说的印钞的去中心化。

央行印发出来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然后商业银行会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继续增发,商业银行增发的就称为信用货币。

央行通过国债为锚发行基础货币,而商业银行则通过企业债,个人债为锚增发信用货币。

很多人说央行买国债就是放水,其背后逻辑就是,当央行购买国债,相当于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增加了国债,那么在其负债端就要发行相应的货币投放市场。

商业银行也是同理,比如你因为买房去贷款100万,你的负债就是银行新增的资产,因为这项资产的新增,必然要增发对应的信用货币用于支付给开发商。所以企业和个人向银行借债就是货币增发。

在日常使用上,基础货币和信用货币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央行资产负债表可以无限扩张,而商业银行只能是有限扩张,这个限度,被捏在央行手里,也就是我们平时听到存款准备金率。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为20%的时候,当你去银行存100万,银行就要上缴20%,也就是20万给央行,他只能把剩下的最多80万借给他人,而当有人借了这80万,这新增的80万债务又可以产生新的80万存款。但这80万又得上缴20%给央行,也就是商业银行每扩张一次,其扩张的数额都会变小。

其扩张的上限,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比如当存款准备金率为10%时,商业银行可以把100万基础货币最高扩张10倍到1000万。如果是20%则只能扩张到500万。

好了,解释到这里,我们就能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

无锚印钞会发生吗?

永远不会!

这是法律所规定的。

只是我们的央行,未来会更多的以国债为锚来发行货币。就像美联储,其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过半资产,都是美国国债。

那么第二个问题,央行8月通过买入国债净投放1000亿,是QE吗?

不是。

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成为QE。

而买国债只是货币投放的一种方式,同样,央行还有很多已有的其他投放方式。

比如,我们看9月份以来的货币净投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发现,截止昨天,央行回收了1.2万亿的货币。相当于8月通过国债净买入投放金额的12倍以上。

但是,舆论上呢?

投放1000亿就是QE了,但回收1.2万亿却几乎没有任何自媒体提到。

这个,就属于对普通人的误导了。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我就说过,今年的主基调是收水而非放水。我们去看今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会发现从1月的45万亿缩表到了7月的43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今年央行的整体基调是缩表而非扩表。这也印证了我年初的判断。

然后我们来说第三个问题,既然不是QE,那么8月份央行为什么要买短债卖长债。

这个其实在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里已经提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提到,要理顺市场利率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也就是短期利率可以低,但随着债券的期限逐步延长,利率也应该要逐步走高。

所以买短债,是为了压低短期国债的利率,卖长债,是为了提升长期国债的利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由短及长,利率逐步走升的一个传导关系。

即便我们去看美国,虽然现在是高息,但长期国债也是不高的,也就是美国和我们是反过来的,由短及长是利率逐步走降的一个传导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长期角度,大家对美债的收益率,没有那么高的预期。

好了,文章写到这里,我应该完整解释央行净买入国债的原因,以及大家对于净买入的疑问。也就是,这次并不是QE,并且根据法律,央行永远不可能无锚印钞。

而所谓QE或放水的说法,其实就是在引诱你扩表,让你陷入返贫的陷阱,在当下的通缩环境去扩表,无疑就是给富人送血包的行为。

因为这一轮房价见顶,富人其实是在房价顶点大量卖房套现,并且把负债转嫁给中产或穷人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找到答案。

下图是我上一篇文章放过的图,但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没有把逻辑说的很清楚,所以又收到了不少粉丝的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从2022年10月起,上海居民存款增速开始猛增,然后2023年9月前一直持续在高位,直到认房不认贷落地后存款增速开始下行。

根据该项数据,我们把2022年10月~2023年8月,称为上海富人的集中套现区间。我个人也是在这个区间进行楼市套现的,并且我也在2023年2月的顶点也公开发文提示楼市见顶风险(点击:)。

那么有的粉丝的问题就是,根据现代货币体系,货币和债务就是一体两面。每新增一份货币必然新增同等的债务。那么上海居民的存款猛增,必然对应着债务的猛增,那么是不是说明有很多人在贷款买房呢?

并不是!

因为任何一份新增货币对应同等的新增债务,一定是全国范围的。但上海是局部范围。

我举个例子,假设我在南京卖出一套1000万的房子,南京的买家用自有300万首付和贷款700万买了我这套房子。那么因为我是上海户籍持有上海的银行卡,所以上海的居民存款就增加了1000万,但同时南京的存款减少了300万,债务增加了700万。

全国范围看,存款和债务同时增加了700万,但是分配上,增加的债务在南京,而增加的存款在上海。

也就是,货币和债务的同增同减,在全国范围内是成立的。但在特定城市不成立。

那么,上海居民存款增速远远超过贷款(如下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明上海人对于外地的房产,是套现,是净卖出。

也就是,存款正在流向上海,而负债正在流向外地。

如果用一个更残酷的说法就是,存款在流向富人,而负债在流向中产或穷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没有哪个富人会把自己的资产数据展示给你看,也没有机构肯做这个统计,根本没有这个维度的数据。所以我们只能找到近似的方法,去寻找富人的操盘踪迹。

比如上海持续多年都是全国最大的豪宅交易市场,我们有理由认为上海的富人,应该是全国最多的,至少是最多之一。那么我们可以把上海的居民存款和贷款数据,近似的理解为富人的行为偏好。

也就是2022.10~2023.10,是上海居民的集中套现区间,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富人的集中套现区间。当然,在这一段时间,也是我不断写公众号文章提醒粉丝卖房的时间。

这也说明,大家利用数据对市场的趋势判断,是一致的。也都在楼市顶点实施了套现。

后记:

从今天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所有的真相,所有的动态,都隐藏在数据当中。我上一篇文章说过,在投资中,你到底是收割别人,还是被别人收割,主要取决于信息差。而信息差则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你掌握完备的数据。

第二,你有这个认知能力,能从数据中获得独立结论。

而这个也正是我们这个号一直在普及的事情。

我周末也会以最新公布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为例在知识星球里详细写一下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解析,会比较枯燥,但其中有一个项目的缩表反而是放水的特征,所以感兴趣的星球同学可以看一下。以后也可以自行根据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判断QE与否。

文章的最后,还有个事情说一下,8月底公布的PMI数据不太好,而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出厂价格和采购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项数据和过去的月份相比都出现了断崖式大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厂价格和采购价格的大跌,说明通缩有加剧风险,会不会有刺激的举措我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后面需要紧密跟踪下未来的数据,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