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光辉

案头文友李树刚先生赠送的新著《侠骨柔情》还散发着油墨清香,捧读这本充满着对陕北这块高天厚土的挚爱和眷顾,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真情和实意,以及书中那一篇篇写真人、说真事、抒真情、悟真理的文章,不由得想起诗人、作家、文化学者曹谷溪老先生几年前给李树刚先生题赠的一副字来:“芦子关前一树李,刚直不阿傲风雪,不与牡丹争娇艳,府首倾心奉甘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李树刚先生相识已有10个年头了,因离开媒体行业,大家又都为各自生活奔波着、忙碌着。见面的机会少了些,偶尔在微信上聊天打个招呼或者他来单位坐坐,每次相聚都很短暂,并未影响彼此的感情,通过微信、抖音、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相互间了解更广更深了,在相识相交中体悟到他的侠骨柔情。

树刚是一位不断奋斗,依靠学习,改变命运,收获成功的人。出生于陕北农村,为追求幸福生活,一路走来从事过很多职业,也遭遇很多困难,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做的得心应手甚至成为行家里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做到不退缩不言败,且愈挫愈勇坚毅前行。在《侠骨柔情》的自序中说,“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一个农村娃,没钱没关系,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诚实守信,边学边尝试”。从14岁开始他就懂得独立自主的生活,寒暑假用自行车拖着洋芋到延安去卖赚钱,后来又贩过枣、收过药材、卖过粮油、学会开车、跑过出租、开过油罐车、干过媒体等等。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或在何等艰难环境下,他都很注重文化知识学习,依靠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在经济条件好了,他又报了函授班,与同事一起学习写作。由此可见树刚是一位有追求的人用自己的单打独斗,诚实守信,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幸福生活。

树刚是一位重亲情有爱心尊孝道有故土情结的人。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获得多大成就,她永远是我们的牵挂和归宿,作者在《侠骨柔情》家乡家人篇章引子中说,“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是我们记忆的家园,见证我们的快乐,记录我们的成长。”每一篇章都包含亲情体现着关爱传递孝道。在《父亲是山》中讲述父亲78载为家庭幸福和兄妹和睦的人生的辛苦操劳,以及他的言传身教,留下顾全大家庭的可贵精神,家训为人要厚道,做事要稳重,以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邻里和睦等等为人处世之道。在《侠骨柔情》的自序中说,“我长大出门在外打拼时,无论婶娘、大哥、姐姐、姐夫们逢年过节或身体不适,都会去看望,后来凡是哥哥、姐姐、妹妹的事,只要能办到的事,我只要绝不含糊。”在《我的母亲平凡而伟大》中,描写母亲最后一次回娘家,第二天离开时情节,有一种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情景,读后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树刚是一位有追求讲真话敢担当的人。正如谷培生老先生在《峡谷柔情》序言说得那样,做人难,著书立说更难。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带着一些戚戚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树刚上学不多,第一学历仅为高中,但他从未放弃学习文化知识,后来又在电大上了函授班。但学历从未影响他的写作,可能正是知道自己学历低,文化知识底子薄,便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淬炼自己。在他十几年记者生涯里,他坚守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新闻观,凡事必须亲力亲为,深入新闻现场,看真情,听真话,大力宣传真善美,勇于揭露假丑恶,为百姓鼓与呼,采写了《富县:葫芦河畔稻飘香》《延安山丹丹,天地一百合》《以沟治沟,开启社区民俗康养新模式》等新闻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和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善良为文学的底色,守住善良,也许我们就守住人生底色,守住亲情友情人情的本真。

真情实感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讲真话说人话,讲好生活的故事,记录好生活的瞬间,用心用情感悟人间冷暖与沧桑,用力书写人性善恶美丑,那就是文学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