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香港最近在金融上加速创新的步伐,推出资产代币化,由金管局启动测试,共有二十五个机构参与,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展示香港强大的城市竞争力,不惧西方种种莫须有的制裁,打铁还须自身硬,要靠自己源源不断的创新,才可以更上层楼,走出长期依赖房地产的投机,而是在更多的其他领域突破,开拓全球最前沿的天地。
这项名为“Ensemble”项目的沙盒测试由金管局启动,第一阶段凝聚了二十五个鼎鼎大名的机构,包括汇丰、中银、恒生、渣打等银行,还有HashKey、蚂蚁等科技企业,探索在实际业务的场景中,如何应用代币化技术。由于是沙盒阶段,金管局表示不会有真实的资金交收,也暂时没有时间表。但这就成为香港金融创新的基础设施,争取脱胎换骨,要打脸那些看扁香港的所谓金融精英说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谬论。
无独有偶,香港股票市场近日在上升,打破了闷局,显示不绝如缕的金融力量正在强势回归,尤其是美国即将开始减息、新加坡传出正在严查洗钱,重罚一些中国大亨,很多来自各国的热钱在全球兜兜转转,山穷水尽疑无路,还是回到资金和人才出入最自由的香港,才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香港的国际保险公司在今年的上半年,都获得巨大的利润。如AIA友邦保险公司的业务飙升,盈利上升。去年盈利三十七点六亿美元,按年升约百分之十三,以固定汇率计升百分之十五。派末期息每股一一九点零七港仙,全年派息一六一点三六港仙,两者按年都增加百分之五。集团去年透过股份回购计划,向股东返还三十六亿美元;连同股息合共返还五十九亿美元。
金管局是在今年三月开始展开Ensemble项目,五月成立架构工作小组,与各大机构合作成立沙盒,透过央行数字化货币(CBDC),推动以代币化货币进行无缝的银行同业结算。由于沙盒的试验,避免风险,金管局须验证代币化资产、代币化存款和CBDC之间的技术互通性,也会让业界参与验证在实际的应用场景,对代币化资产交易做出具体的测试。
香港持牌券商都在开拓虚拟资产市场,交易额急升,代表了市场需求。由于港元长期与美元挂,被视为“第二美元”,可以吸纳更多的国际资金进入香港来参与这场新的游戏,看似“务虚”,但其实正在“由虚到实”,甚至是“虚实相应”。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沿的发展,也是迄今中国大陆未能进入的领域,而香港恰恰发挥了一国两制的特色,敢于做第一个吃金融螃蟹的城市,享受前所未见的变革美味。
这都是中国的优势。中国大陆由于避免金融风险,还没开放人民币资本账的国际化,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全球南方和很多被美国制裁的国家都要投向最有信用度的人民币。香港作为资金流动自由的城市,率先进入金融代币化,可说是天作之合,展现香港独特的金融位置。
长期以来,香港都是神州大地最有实验性的城市,不断紧跟全球变革的先列。但近年香港在这方面已经变得保守,在企业和城市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都落后于中国大陆的大城市。从移动支付到银行业务到外卖,香港都只是跟随者的角色,亦步亦趋,无法回到当年引领全中国的架势。但如今在金融创新的步伐上,却开全国之先河,引领亚洲,领先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
但香港从金融创新开始,还要观念创新,需要联系实际,要打破地产霸权的条条框框,不要陷入香港唯地产论的黑洞。近来很多不满香港当局经济政策的说法,认为香港房地产若无法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经济就无法继续向前,但这样的思维定势的前提,就是香港没有其他新兴的经济支柱。新加坡就是他山之石,这是一个中产阶级都住在政府组屋的城市,但近年GDP已经飙升到八万多美元,比香港高了差不多近倍,背后就是新加坡有炼油业和货运业者,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也有庞大的金融服务业为东南亚服务。香港人对此大多视而不见,只是沉迷在房地产的炒卖中,难以自拔。
这都需要观念的创新,拒绝历史的成功成为今日和未来的障碍。香港在金融上的创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善用自己的长板,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从资产代币化开始,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开拓新的视野和愿景,瞄准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