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写慈禧太后离开开封,吴永不再随驾,本文写完慈禧从开封到北京的路程,作为庚子西狩的结局。

由于之前都是以吴永的个人视角来写,比较狭窄,在这里,我们先对慈禧回銮做个大体上的描述。

慈禧一路经过很多小地方,照理都要修建行宫,大部队吃饭大概有这几种:满汉全席、一品锅、3个等级的酒席,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小吃。

根据各地县志记载,老佛爷都是很喜欢当地小吃的,如果挨个写,就成舌尖上的美食了,小吃这种记载有真有假,很多都是民间传说给自己贴金吧,就不一一赘述了。

随着回銮日久,各地攀比之风也越来越盛,往日一品锅,这时候就要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有134道热菜(一说108道),48个冷荤,再配上各种点心水果等。烹饪技法细密繁琐,一般分6次吃完,要吃两三天。

报菜名里报的就是满汉全席,具体有哪些去查查就知道了,报菜名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清朝刚灭亡十多年,应该比较靠谱。

一品锅是一种火锅,主要材料有鸡、鸭、海参、鱼翅,炖一锅,但做法非常复杂。主要名字也好听,所以称为各地招待热门菜。

满汉全席和一品锅之下,还有分3等酒席,不限人数,凭条据吃饭,有不吃酒席让折算成钱的,有的折价给钱后,还要再吃酒席的。

上千人吃完后,往往杯盘狼藉,酒肉随地抛弃,挥霍浪费,难以形容。

各地还给太后修了专门的皇家道路,名叫跸路,有的地方嫌路不平,竟然打算把快成熟的庄稼铲除再修路,最后被劝阻才作罢。

关于安全方面,各地方都害怕有人在路上行刺太后,防范很严,从开封到北京,一路都有人看守。

走在跸路的行人,必须要查验执照,看什么人,办什么事,没有执照不许行走。(根据当时报纸记载)。

过了开封,还路过很多小地方,在这里就不提了。

辛丑年(1901)十一月十二日,慈禧来到直隶省边界,由于有河南作为参照,直隶总督袁世凯自然不敢怠慢。

直隶的招待规格基本跟河南差不多,每过夜的站点,光干草都要备二十万斤,劈柴20万斤,甚至还要预备奶牛十几头,以供乳食之用。

甚至当地风景名胜,地方宦都要提前写好,画好并记住,以备太后提问。

但总体上,慈禧还是觉得直隶比不上河南,但袁世凯别出心裁地派自己的全副武装的德国装备新军,作为迎接队伍,慈禧看了感觉挺新鲜。

带队的是段祺瑞,他刚从德国回来,只让士兵行军礼,拒绝下跪,满族宗室大为火光,但慈禧却轻描淡写没有怪罪,可见其情商之高。

跟段祺瑞一同去迎驾的还有个军官名叫张勋,他很会讨慈禧欢心,回去后被任命负责紫禁城守卫。

过几天后,慈禧入住顺德,只住了一天,就把知州徐聪累的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慈禧后来想起这个人挺不错,想调京重用,才知道已经去世了。

可见,办事还得有个好身体,如果前文的知县吴永不是身体好,估计也扛不了几天。

二十一日下午,太后到达正定府,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县,正定、保定、北京是太后回銮的最后三个大站。

按照计划,慈禧要从这里坐火车回京。

正定专门修建了直通火车站的跸路,中间阔三四丈,两旁小路各一条阔三丈余,费工程甚大,几百个工人拿铁铲子,细细把这条路琢磨光滑。据说每下雨一次,或雪后大风后,必须重加磨过。行人敢在跸路上走一步,罚银三千两。(《杭州白话报》,1901年)

这份报纸一直报道太后回銮,极尽讽刺,走一步罚3000两,听起来很荒诞,可能有所夸大,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吧。

太后在正定过了3天,然后率领亲信随从登上了火车,其他人员继续走路回京。

这列火车由比利时铁路公司生产,是一辆豪华列车,一共21节车厢:

有9节车厢是装货用的,装着慈禧一年多来,搜集的金银珠宝等贡品。

一等车厢3节,分别给光绪、慈禧、皇后嫔妃等皇家女眷们乘坐。

李莲英有专门1节车厢,也是一等车厢。

荣禄、袁世凯等重臣乘坐1节二等车厢。

其他王公大臣共用2节二等车厢。

侍从太监乘坐2节二等车厢。

剩余的为铁路工程师、办事人员等车厢。

有史料说,慈禧在车上睡得是洋式大铁床,上面还铺着席梦思床垫。

我查了下,1876年一个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弹簧床垫,1900年,已经改进得不错了。

还有很少量的文献说,慈禧的车厢里还有鸦片烟具,说此时慈禧已经抽“福寿膏”,也就是抽鸦片了。

在前文吴永只说慈禧抽水烟,如果此时慈禧抽了鸦片,那只能说慈禧在西安的这一年多来,染上了鸦片。

但我认为不太可能,如果慈禧真上瘾了根本瞒不住,估计铺天盖地文献都有了,我查了下很少有记载,应该算是野史了。

有个在场的英国人记载,光绪面露懈怠,静默无声,偶尔发言,皇后看起来也有愁闷之色。

宫眷们都抽雪茄代替烟筒。

火车原本计划早上6点出发,结果慈禧下令算吉时,又改成了9点。

于是,送驾的宦员百姓们只好在寒风中多等了2个多小时。

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9点,慈禧的专列从正定出发,3个小时后,列车停靠一个小时,供慈禧吃午饭。

直到下午3点,列车才到达当时的河北省会保定。(去掉一个小时停靠时间,我算了下车速大概时速25公里,跟当时火车速度差不多。)

袁世凯专门从天津请来西洋乐队,用西洋乐器演奏《马赛曲》,迎接慈禧,慈禧很受用,对袁世凯连连夸赞。

慈禧在保定住了4天。

十一月二十八日,计划早上7点从保定出发,这天早上慈禧提前一小时,早早地到达车站。

袁世凯他们很多人挤在两三个车厢,非常难受,于是就在保定,加挂一节车厢。

但在站台上的慈禧看到后问,为什么要加挂此车,诸人回答,太后不允许,勒令撤下车厢。

于是各大臣不得不在拥挤的车厢内。

上车后,太后亲自去各车厢查看,问大家住的舒不舒服,都说很好。

我猜慈禧在上文更换开车时间,在这里又勒令撤掉新加车厢,除了迷信因素外,更多的可能是为了个人安全考虑。

像这种人出门在外,又第一次用新事物,是很多疑的,害怕被刺杀。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上午11点半到达丰台车站,慈禧奖励比利时工程师5000元大洋。

接下来乘坐英国人管理的铁路,到达马家堡车站,慈禧换乘轿辇车进京,直奔北京正南的永定门。

下图为八国联军占领期间的北京街市。其实对于慈禧的流亡或回銮,大多数老百姓并不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吐槽下,有本专门写慈禧回銮的专著,竟然写慈禧从保定到丰台,150公里,蒸汽火车开足马力,一个小时就跑到了。

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可能,这比绿皮火车还快。

我昨晚写这篇文章已经查了很多处文献,实在太累,懒得再查了。

今天早晨想想还是查查吧,由于原文也没标注文献来源,我甚至看到另一篇文献,数据也一样。

最后终于,在一个洋人记录中查到,花了4个半小时,这看起来就合理很多了。

(虽然我也没有查完所有最原始的文献再做个对比,那样太花时间,就目前来说,这个应该更靠谱一点,凑合看吧。)

总之,那个150公里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在没有可靠文献的情况下写文章就这样,遇到一个疑惑的点,就得查一个点,会非常耗时间。

从马家堡换乘轿辇之后,慈禧一行便直奔北京城正南的永定门

报纸在前一天报道了清廷的规定:凡銮驾所经过的地方,一律不准行人来往,商铺一律闭门,居民不准观看,各公使已经定不去迎接,有愿意迎接的自便。

(但实际上,由于很多洋人去观看,最后百姓也蜂拥观看,索性也就不管了。)

下图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被毁坏的正阳门箭楼,1900年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装点门面,宦员们在毁坏的正阳门城楼上临时搭建了两座牌楼,共花了5万多两。

下图摄于1901年,太后回銮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泰晤士报》所记载光绪和慈禧的外貌:

光绪他双颊深陷,肩窄胸扁,面孔瘦长,满脸戚容,看起来很虚弱。他的穿着很朴素,和一般的中国绅士一样。

光绪没有什么可以完全证实的正面照片,下面这一张很可能是光绪,还不能百分百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外貌:

她衣着华丽,戴着满族的头饰,牙齿脱落,显得苍老,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

这次回来,慈禧对洋人态度陡然变好很多。

光绪一路上无视洋人,但太后见到洋人,就命人撩开帘子,含笑拱手,有时候见到某公使夫人她认识的,就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含笑作揖,洋人也答之以礼。

当时很多报纸都批评慈禧的媚态,这次回京惴惴不安,害怕洋人跟她为难,有向洋人乞怜的意思。

我倒不认为这个有太大问题,其实,这也只是国际正常交往的礼仪而已,反倒说明慈禧能拉下面子,老媪可教。

自两宫西逃后,一直守候在紫禁城内的太监、宫女等人跪倒迎驾,个个涕泪交加。

1901年10月6日,从西安回銮用时共124天。

至此,自1900年8月15日西逃,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阔别近18个月后,慈禧终于重返紫禁城。

在李鸿章活着的时候,签完条约,回寓所后大口吐血,稍后给慈禧上奏折:

臣等考察了近几十年的情况,发现每一次争端,必多吃一吃亏。上年事变尤其突然,创深剧痛,薄海惊心。

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微稳定,仍期望朝廷坚持定见,对外和睦相处,对内图富强,或许可以逐渐迎来转机。

譬如身患多病的人,好好调养,尚且害怕伤害元气,如果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矣。

2个月后,李鸿章就去世了。

太后回銮看似热热闹闹,一片和谐,但其实那几年是灾荒不断的年代,

1901年,东南数省洪灾,一片汪洋。直隶、河南先旱灾,紧急着又洪灾,黄河决口。山西、陕西部分地区旱象严重,饥民遍地。

到了1902年,主要是旱灾和瘟疫,有的地方赤地千里,旱灾已遍,死人无数。

大劫过后,这片土地又逐渐恢复了平静。#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