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执政挺宽仁,这既是长处也有短处。皇帝仁慈,对百
姓那肯定是好事。但对官僚,特别是京城的那些高官,皇帝太宽仁了,往往就容易养出小人、奸臣来。
就康熙那时候的情形来说,汉人官僚里头有好些人品不行、做事违法的家伙。像高士奇、徐乾学这俩被康熙当成心腹的高级秘书,后人对他们的看法都好不到哪儿去。
今儿要说的这人呐,本是康熙帝的心腹重臣,可雍正瞧不上他,死了连个起码的谥号都不给。乾隆就更邪乎了,干脆把他说成是奸臣。这人就是王鸿绪。
【王鸿绪其人】
王鸿绪,是江苏华庭(现今上海金山那旮旯)的人,顺治二年降生于一个当官的家里头。康熙十二年,考中了一甲第二名进士(就是榜眼)。打那以后,先后担任过日起居注官、赞善、侍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些个官职。
瞧瞧王鸿绪的履历,能知道他是个学者型的官员,学问和文章
那肯定没得说,这便是他能当上康熙帝南书房顾问的重要缘由之一。
可能好多人对王鸿绪这人不太熟,说实话,在康熙朝他可不是啥一线角色,跟陈廷敬、张英、李光地他们比,差得还不少呢。他能在康熙朝有个位子,就俩原因:一个是编了《明史稿》;另一个是给康熙帝当私人密探。
《明史》的修撰啊,前前后后花了百来年的工夫。康熙三十三年的时候,经王熙和张玉书推荐,王鸿绪就参与进来修《明史》啦。可到了康熙四十八年,王鸿绪被免职,还被责令回老家去喽。
这时候呢,《明史》的编撰竟然停滞啦!王鸿绪回老家的时候,私自把史稿给带走了,花了五年时间删改润色,到康熙五十二年,史稿初步写成。本来啊,这些史稿主要是万斯同写的,王鸿绪只是个参与的。可万斯同一死,王鸿绪就把编撰的功劳归到自己名下,以个人名义刊刻《明史稿》,根本不提万斯同的名字。
就因为这事儿,王鸿绪被好多人指责,后人评价他还给他安了个“窃书”的名头。像梁启超先生就骂他是“大白天偷书的贼”;黄云眉也讲“王鸿绪看着同馆的人没了,史事也不成样子,就起了偷人家稿子的坏心思。时间越久
,居然把好多人的心血结晶,都算成自己写的,一点都不怕。”
【官居高位实则密探】
瞧瞧相关的记载,王鸿绪这人的人品恐怕是大有毛病。他当官那会拜在徐乾学门下,还跟高士奇是姻亲,这二位可都不是啥好人,真是近墨者黑哟!
康熙帝整治明珠那会,王鸿绪是出了力的,他跟徐、高两人合计着把明珠、余国柱那一党给赶走了。但明珠倒台后,他们仨又各自拉帮结派搞起党争。徐乾学死得早,高士奇也没活长久,就王鸿绪一直富贵着。李光地在《榕村语录续录》里,还讲王鸿绪“那就是个奸诈狡猾到处钻营的家伙,真是小人里头最过分的!”
(http://www.saleled.cn)
来源:http://www.clf8.cn
(http://www.millplant.com.cn)
来源:http://www.qiaqiacom.cn
(http://www.sufwf.cn)
来源:http://www.yxkyxk.cn
(http://www.i1191.cn)
来源:http://www.shengtiansf.cn
(http://www.r6688.cn)
来源:http://www.zenzhuan.cn
(http://www.cocoebuy.cn)
来源:http://www.3dbike.cn
(http://www.fuyuanwan.cn)
来源:http://www.255455.cn
(http://www.jyhonglei.cn)
来源:http://www.lapdg.cn
(http://www.jmacs.cn)
来源:http://www.cp325.cn
(http://www.ioqks.cn)
来源:http://www.guaizhe.cn
王鸿绪做过左都御史,后来被弹劾回家了,之后又当上工部、户部的尚书。打从康熙四十四年往后,王鸿绪就正儿八经给康熙帝当耳目啦。他自己在折子里讲:“承蒙皇恩恳切教诲,担心我走漏风声,这事儿关系太大,我感动得都想哭,闭紧嘴巴,就算亲如父子兄弟,也绝对不说,肯定小心又小心……”
从这儿能瞧出来,那时候康熙帝对王鸿绪特别信任,要不咋能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办。换个说法,随便哪个大臣接到这种任务,那肯定也得把自己当成牛马去尽忠。王鸿绪给康熙帝递折子,不写官衔,那些个公式套话也全都省了,听说这是康熙帝给他的特权。
在故宫博物院出的《文献丛编》里,拢共收了王鸿绪三十好几份“告密折”。这些个密折啊,多数讲的都是些小破事儿,像啥地方官硬卖女子,满洲侍卫官员偷挖人参,知府的儿子跟他爹的小妾通奸之类的。可真正关乎钱粮
、人事、盐政这些国家大方面事儿的,反倒没多少。
王鸿绪官居尚书,可实际上却是个密探,而且还当成嗜好啦。虽说这活儿是康熙帝交给他的,不过瞧瞧他告密那手段,就能知道他这人啥品性了。
据《啸亭杂录》讲,王鸿绪掺和进了康熙朝的储位争斗里头。康熙帝头回废太子之后,让大臣们推举新太子,王鸿绪老是向着皇八子胤禩,跟大臣们一块保胤禩当太子。
魏源曾经痛批王鸿绪,说他参与胤禩的阴谋,对待人家骨肉亲情,不秉持正道,根本就不是正直之士。还承担修史的重任,凭自己的私心乱来,把是非都搞乱了,让前朝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可信的历史。那些读书谈论世事的人,觉得这种舞文弄墨干坏事的,罪过比一时结党营私还要大呢!
王鸿绪在雍正元年就没了,那时候雍正还没冲着胤禩他们下狠手呢。后来胤禩被清算,可雍正瞧着王鸿绪已经死了,就没使劲追究,只是批评了几句,说他是小人,也就没给谥号。
乾隆四十三年,翰林院国史馆呈上王鸿绪的传。乾隆特别瞧不上王鸿绪这人的品行,直说他是奸臣不配立传。不过呢,为了让后人能有个实在的评价,就下令把所有弹劾王鸿绪的奏章都放进传里,让后人都清楚王鸿绪的罪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