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有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阅读文章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引言:
最近,有人提议把印度踢出金砖国家。且慢,先看看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62.2亿美元,中国对印出口1176.8亿美元!双方的经济账真这么容易算清吗?有钱可不能让你说踢就踢。
事件概述:
事情还得从金砖国家的“内部矛盾”说起。巴西、俄罗斯、中国、南非加上印度,凑成了这个五国联盟。但这几年,印度成了大家眼中的“拖油瓶”,让人觉得有点闹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度的经济表现简直可以用“拉胯”来形容,产业基础薄弱,制造业缺乏竞争力,连基础工业品都要靠进口。2023年的中印贸易数据更是直观:双边贸易额高达1362.2亿美元,中国对印出口1176.8亿美元,进口185.4亿美元,贸易顺差近1000亿美元。看到这里,有人提议,干脆把印度踢出金砖国家,省得拖后腿。
但问题真有这么简单吗?别忘了,这块“金砖”虽然不太发光,可每年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近1000亿美元!你说,这样的“冤大头”哪里去找?所以,聪明人都明白,这一脚真踢出去,还不如继续忍着,稳住这块肥肉。
为什么踢印度毫无必要?
说起要把印度踢出金砖国家,真是没事找事。看看中印之间的贸易账本,数据简直亮瞎眼: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62.2亿美元,中国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而进口才185.4亿美元,这差额简直让人怀疑,这生意是按谁的规则在玩?中国的贸易顺差差不多1000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印度买的可不是什么高精尖科技产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工业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这些玩意儿中国自己产得多得堆满仓库。中国的出口赚得盆满钵满,印度经济却还得靠这些基础货物转动它那摇摇欲坠的工业轮子,这生意做得这么稳妥,踢了印度还怎么赚钱?
其实,站在中国的角度,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地缘政治考量,这场“中印贸易战”都是稳赚不赔的。先看看经济层面,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简直就是一场单边收割。印度虽然嚷嚷着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经济现实是,2022年它的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商品占到了13.8%。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领域,印度离开中国,自己的工业体系就得停摆。真以为印度的工业产品都自产自销?别开玩笑了,像是汽车零部件、医药中间体这些东西,印度没少从中国大采购。踢了印度出金砖,反而会打乱这套极具优势的贸易格局,让中国这方怎么舍得放手?
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地缘战略考量。中印之间的这场“你买我卖”贸易秀,不仅仅是一笔笔交易,更是中国在战略上稳住印度的重要手段。与其让印度经济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形成更大的地区竞争力,不如用经济枷锁牢牢套住印度。贸易顺差就是中国手中的王牌,让印度每年都吃这个“巨额逆差”的哑巴亏,内心有火也烧不出来。这样一来,印度的“歪脑筋”也少动些,至少不敢太过冒险。踢了印度,不光没了这个经济利益的大肥肉,还失去了地缘政治上的一颗“稳定器”。
印度经济如此依赖中国?
说到印度经济,真是让人又笑又愁。一个号称要当“世界工厂”的国家,却连工业化的基本盘都打不好,实在是个谜。别的不说,光是2022年,印度就从中国进口了约1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要知道,印度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水平简直像个小作坊,芯片制造几乎为零,只能依靠进口。中国的企业,像是华为、小米、联想,早已把印度市场当成自家后花园,赚得不亦乐乎。印度人想要换手机?去商场一看,八成都是中国品牌。自己搞不出,买中国货成了唯一选择,简直成了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再来看看那些大宗商品和初级工业品,印度更是离不开中国。这不,光是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了20亿美元的化工产品和30亿美元的机械设备。这些可不是能随便替代的玩意儿。印度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化工、机械等行业生产设备和原料都得仰仗中国的供货。没有这些基本的化工原料和机械配件,印度的工厂只能停摆。中国卖给印度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它那摇摇欲坠的工业生命线。让印度自给自足?听起来像个笑话,这不是扔个枕头让它自己打自己脸吗?
有人说印度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怎么摆脱?看看2021年,印度政府搞了个“自力更生”计划,想着扶持本土制造业,结果搞得一地鸡毛。几大“印度制造”项目不是亏损就是停摆,什么“新德里制造”、“孟买制造”听着挺唬人,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归根结底,印度的工业体系缺乏核心竞争力,连个汽车零部件、手机屏幕都得靠从中国进口。印度人心里苦啊,想要摆脱依赖,结果越挣扎越深陷。把钱砸进去,最后还是得买中国货,这口气憋在肚子里,没地儿发泄。
中国为何要对印度让步?
想知道为什么中国对印度有时候“示弱”?这可不是因为怕了,而是精明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看看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拉锯战”,有时中国明明有实力硬碰硬,却还是选择有限的策略性让步。原因何在?那就是要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间搞点平衡艺术,稳住局势,进一步巩固对印度的经济控制权。
中印之间的边境纠纷是老大难问题,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让双方剑拔弩张,但中国并没有选择进一步加剧对抗,反而通过外交谈判减少紧张局势。这不,2021年9月,双方第12轮军长级会谈后,宣布在实际控制线部分地区脱离接触。这一招可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不想让一个潜在的市场因为过度摩擦变成死敌。
要知道,中国的战略眼光可不仅局限在边境线上的那几公里。和印度搞僵,倒霉的可是千亿美元的贸易额和顺差。印度在中印贸易中扮演着巨大的“金猪”角色,2023年中国对印出口1176.8亿美元,占据了印度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中国要的是“敌人未动,粮草先行”的局面,让印度的经济命脉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越是让步,越能看清对手的动向,这不,印度的底牌也一清二楚了。经济利益的背后,是更大的战略布局。
这么说来,中国的“策略性让步”看似吃亏,实则是在博弈中占了大便宜。稳住中印边境局势,让印度不得不低头认输,这样中国就能在未来更从容地在南亚地区推行自己的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想想看,如果印度彻底倒向美国阵营,搞出个“印太小圈子”来,中国在亚洲的腹地就会多一根刺。但现在好了,经济这根“锁链”把印度拴得死死的,不让它“闹腾”,印度经济发展缓慢,军备建设落后,想在大国博弈中当“搅局者”?还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金砖国家的未来会有变数吗?
金砖国家,这个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国组成的“新兴市场联盟”,到底还能不能继续玩下去,真是个大问号。2023年,金砖国家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31.5%,看上去挺威风的,但仔细一琢磨,内部差异可真不小。就拿印度来说,2023年GDP约为3.73万亿美元,听着还不错,可和中国的19.37万亿美元相比,这差距也太大了。金砖国家本该是“团结就是力量”,结果反而变成了“众口难调”的大杂烩。印度的经济实力不足,政治上左右摇摆,再这么下去,真可能拖累整个“金砖大厦”。
看看最近的金砖峰会,南非约翰内斯堡2023年峰会上,大家嘴上说得挺热闹,要推动本币结算、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统,搞一套去美元化的新秩序。可这真能行得通?中国和俄罗斯倒是积极推动,尤其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去美元化成了重要议题。可印度呢?一直在犹豫观望,担心彻底倒向中国的经济轨道会让自己失去在美日等国面前的战略平衡地位。巴西、南非更是左右为难,地理和经济上的离散性让它们很难在关键议题上形成合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么折腾下去,金砖国家的内部“裂痕”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印度继续在经济和政治上掉链子,金砖国家的未来方向可能就得重新考虑了。有人提议要不要扩容,把更具经济潜力的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拉进来。2023年,金砖峰会上就讨论过扩容的可能性,尤其是面对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金砖国家内部需要更有话语权和实际经济支撑力的伙伴。而现阶段,印度在区域经济中的“投机”态度和相对落后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让其他成员国看出了问题。这样下去,印度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更有实力的新兴经济体替代。到那时候,谁还能保证金砖不会变成一场“内部大洗牌”?
到底是要靠内部调整来弥补经济与政治上的分歧,还是引入新的伙伴来重新分配利益,这成了金砖国家未来必须面对的抉择。大局未定,变数还多,一场新的博弈正在上演。谁能掌握金砖未来的方向盘,还真得看各位“大玩家”怎么出招了。
结语:
那么最后我想问:金砖国家未来如何平衡内部差距,维持合作,这个账又该怎么算呢?对此你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