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绕飞美军”的文章,文章作者布兰登·J·韦切特曾在美国国会任职,是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历深厚的地缘政治分析师。
文中认为,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进步,正逐渐改变亚太地区力量平衡,而且中国已经准备好将美国赶出亚太。
东风-17的类乘波体弹头
在谈到中美两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水平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已经在该领域远远超过潜在的美国对手。如今,中国正在开发新的高超音速导弹冷却系统,同时还在研究如何将6G激光通信用于导弹制导。除非美国迅速开发下一代技术来抗衡中国的技术,否则就会失去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这已经不是美国权威媒体,第一次对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提出担忧。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分析者意识到,中国掌握着比美国更为先进的导弹技术,但这篇文章却却讲到了一些以往不曾有过的关键点。
中国导弹有望达到20马赫末端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所说的高超音速导弹,指的通常是具备高超音速滑翔机动能力的导弹,这种导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像俄罗斯“锆石”导弹一样,采取类乘波体设计的巡航导弹;另一类是像东风-17或“伊斯坎德尔”一样,采取类乘波体或双锥体弹头设计的弹道导弹。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但这些导弹的原理却十分一致,即利用气动设计产生压差,进行高超音速乘波飞行或滑翔,延长导弹射程,并通过高超音速飞行或滑翔状态下的机动躲避敌方拦截。其中,乘波体能够更加充分利用激波包裹特性,获得更高的升阻比,在更小攻角情况下获得必要升力,减少滑翔能量损失,并获得更强的机动性。
东风-26发射画面,可见其双锥体加弹翼构型
对于弹道较为单调、可以轻易被雷达观测,并被计算机算出落点的弹道导弹来说,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可以让弹头飞出更为复杂的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敌方难以推测弹头落点,或让弹头主动躲避对方拦截,从而大大提升导弹的毁伤效率。
但在高超音速状态下,被猛烈压缩的空气会在激波的高压区剧烈升温,产生严重的气动加热。这极大制约了弹头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时间,因为随着时间的累积,导弹舱内温度不断升高,最终会超过材料学极限,导致弹头损毁。
同时,这也制约了导弹的末端速度,由于飞行高度越低、空气密度越高,气动加热效果越明显,导弹必须控制命中时的末端速度,避免弹头在低空的稠密空气中烧毁。
论文中展示的冷却试验系统图片
以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延长导弹的可用滑翔时间,提高导弹末端速度,科学家们只能在材料学上下功夫,为导弹研发更为高效的隔热材料;但如今,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主动降温的方案。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的某研究团队,就在近期发布了一篇有关高速飞行器轻型半主动冷却装置的论文。该论文中提出了一种装置,

以温度敏部件产生压力推动容器内的冷凝剂循环,将高超音速飞行器受热面的热量带走,从而确保舱内温度低于100摄氏度。
该装置相较于以往的高温热管,结构更为简单且更容易实施,有望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热管理难题,而这一难题已经卡住美国多年。
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一旦应用这种技术,将能够实现长达2.5小时的稳定热管理,并将末端速度提高至最高20马赫。而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一枚以20马赫速度飞行的机动弹头,是不可拦截的。
但对于中国来说,仅仅是快还不够,在无法拦截的速度基础上,中国还可以利用最新的通信技术,让导弹打的更准。
6G网络与激光通信技术的结合将刷新历史
《国家利益》杂志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6G激光通信技术”,恐怕很多人都闻所未闻。但实际上,文中这个词指的是将激光通信技术与6G网络相结合,并应用于导弹制导,我们需要将其拆成两部分来看,分别是6G网络技术与激光通信技术。
6G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6G技术将会使用太赫兹频段,相较于如今的5G技术提升50倍传输速率,并将目前的毫秒级延迟降低至微秒级。
6G网络架构
而激光通信则是一种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方式,这里指的是大气激光通信,其直接利用激光束进行照射来传递信息,基于这种技术所开发的太空宽带可以直接利用卫星发射激光,向地面或空中目标传递信息。
二者结合并应用于导弹技术之后,可以通过卫星向再入大气层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发射6G互联网激光,突破飞行器周围等离子泡所造成的黑障效应,实现弹道导弹领域史无前例的“人在回路中”。让控制人员从导弹发射到命中为止,时刻监控导弹状态,提升导弹打击精度,甚至为导弹更换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激光通讯演示
这也会让弹道导弹攻击船只等小型目标更为轻松。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掌握弹道导弹红外寻的技术,但将其应用于反舰作战时,由于黑障的存在,仍旧需在导弹发射前提前装订目标信息。飞行过程中,由导弹自身利用陀螺仪、星光制导、卫星制导等方式飞至目标临空,而后打开红外或雷达探测器,根据装订的目标信息进行比对,修正末端弹道。若是侦察卫星或侦察机,未能提前获得目标信息,或者导弹发射后又发现更为重要的目标,已经发射的导弹无法改变自身攻击方式。
(http://www.zxhamanda.cn)
来源:http://www.nupuffs.cn
(http://www.fxsky.cn)
来源:http://www.teamvanrens.com
(http://www.happyweek8.com.cn)
来源:http://www.kingsrq.cn
(http://www.520soso.cn)
来源:http://www.pipipipi.cn
(http://www.388378a.cn)
来源:http://www.kujira.cn
(http://www.liuhedaquan.cn)
来源:http://www.apyushu.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www.gydnw.cn)
来源:http://www.360pda.com.cn
(http://www.okmake5.cn)
来源:http://www.ieric.com.cn
(http://www.tmczs.cn)
来源:http://www.bareta.cn
(http://www.anonymizer.cn)
来源:http://www.topthinks.cn
而实现“人在回路中”之后,即便导弹已经发射,技术人员也有能力改变导弹目标,再加上导弹本身的滑翔机动能力,其整体打击弹性会大幅上升。
核威慑任务弹性是美国保留战略轰炸机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如今美俄等国仍旧保留战略轰炸机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轰炸机相较于弹道导弹,有更加灵活的任务弹性。即便轰炸机已经起飞,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员仍有选择的余地,而传统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就只有命中和自毁这两个选项。如今,新技术已经赋予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类似于轰炸机的能力,一旦技术得到应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威慑能力将会急剧上升。
恰好我国在激光与6G通信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以40.3%的6G专利申请量高居全球首位;同时已经进行过多次激光通信卫星试验,将来这两大技术有所突破,中国弹道导弹定然领先于全球。
美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身
对于这些现实,美军未必不知道,加紧开发下一代技术对于美军来说也至关重要,否则美军被赶出亚太就只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美军所面临的真正困难并不在于是否投入技术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不在于技术问题本身,而在于美国的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多年以来,美国军工复合体缺乏监管、内部混乱,在明知事关国家未来的前提下,各个高超音速导弹开发项目内部仍旧管理疏松。大量来自纳税人的研发经费被无端浪费,甚至一些科学家根本没有正常从事科研工作。这让本来拥有丰厚技术基础的美国只能原地踏步,白白浪费了早年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所积累的经验。
AGM-183项目的终结,体现美国体制性问题 AGM-183项目的终结,体现美国体制性问题
在2022年时,美国就曾爆出空军实验室丑闻。其高超音速导弹专家戈德,为了方便自身,居然帮一名妓女伪造数据,并利用职权向空军国防承包商推荐,以20万美元每年的高薪,将其聘请至自己工作的导弹研究基地。甚至还将多名研究人员一起拉下水,进而影响研究项目。
2023年时,被宣布终止的AGM- 183项目,最早主打通用性设计。但却因为各个使用方之间的推诿扯皮与开发者的技术问题,技术指标一改再改、弹头尺寸一缩再缩、开发进度一拖再拖,最终整个项目超支严重、试射成功率过低,只能直接取消。
X-51“乘波者”的经验曾让美国领先全球
这些案例都直接证明了美国今天在导弹技术上处于劣势,并非中国有多么可怕的研发能力,而是美国自己绊倒了自己。中国不论是技术基础、历史经验还是资金投入都不如美国,只是在美国内部问题不断,技术停滞不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候,中国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稳扎稳打地提升技术,最终实现“直道超车”。
而这只是中美竞争的一个小缩影,中美两国在态度上的差距正在逐渐决定成败。像美国如今这样只会炒作对华遏制,却不愿意回头正视自己的问题,最终要面临的结局不仅仅是被赶出亚太,而是全面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