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余刚,男,汉族,1968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现任复旦大学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
1968年3月,马余刚出生于浙江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家庭,籍贯浙江宁海。高中毕业于余姚梁弄中学(现余姚市第八中学)。
1989年,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4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二层次人选。
2014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8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24年1月,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科研综述
马余刚领导RHIC-STAR中国组研制完成了基于MRPC型的大型飞行时间谱仪,极大提升了STAR探测器的粒子鉴别能力;与合作者发现了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发现了最重的(截至2017年11月)反物质原子核—反氦4,首次实现了对反物质相互作用的测量,以上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提出了原子核Zipf定律,测量了氩核的量热曲线并系统给出了氩核液气临界现象的实验证据;测量获得了22Mg的高激发态双质子发射的实验证据,提出了利用输运模型研究核反应总截面的新方法,提出了轻核α团簇结构的新探针等。
学术交流
马余刚先后在法国岗城大学核与粒子物理实验室、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访问研究。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11月,马余刚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等。
马余刚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荣誉表彰
1994年 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 上海市科技精英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
2004年 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2005年 第五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06年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年 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 2007—2009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2011年 上海市领军人才
2011年6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 亚洲成就奖(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201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
2007年 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2012年12月 第三届国际重离子碰撞核反应动力学研讨会会议主席
2014年1月 《核技术》第八届编辑委员会主编
2014年1月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核技术:英文版)第四届编辑委员会主编
2014年1月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主编
(http://www.lcc520.cn)
来源:http://www.411t.cn
(http://www.81684415.cn)
来源:http://www.283z.cn
(http://www.qe80.cn)
来源:http://www.csxkd.cn
(http://www.wwjrm.cn)
来源:http://www.sdjfd.cn
(http://www.360sport.com.cn)
来源:http://www.scaro.cn
(http://www.fxkaq.cn)
来源:http://www.cr61.cn
(http://www.babycenter2.cn)
来源:http://www.tc227.cn
(http://www.gzdbqx.cn)
来源:http://www.022hyl.cn
(http://www.ygis.com.cn)
来源:http://www.shuiyueshi.cn
(http://www.8expo.cn)
来源:http://www.guangdabw.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十二、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委员会成员
美国相对论对撞机—STAR国际合作组理事和STAR Talks委员会成员
国际无中微子双β衰变合作组(CUORE)理事
首届亚洲核物理联合会(ANPhA)理事
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核学会主任委员
相对论对撞机(RHIC)螺旋形径迹探测器(STAR)国际合作组理事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
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Nuclear Physics News》国际编委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编委
《Chinese Physics C》编委
《现代物理知识》编委
《Nuclear Physics News》编委
马余刚已经成为一名活跃在重离子物理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以身作则,注重科研道德建设,在对青年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马余刚成功领导了高能核物理STAR国际合作的飞行时间探测研制,并在反物质超氚核、反物质氦4核的发现和金-金碰撞的双电子产生的研究做出了先驱性工作。这些成果对理解宇宙早期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