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基金公司和高管在4月30日收到了上海证监局的警示函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有人在社交平台帖子,说是了解背后的细节:

1)被处罚的是洪木妹,兴银基金的副总经理兼固定收益部总经理。

2)不仅仅是违反公司制度那么简单,而是重大违规,货币基金买入了监管严禁投资的低评级AA债。

(PS:2016年证监会曾明确规定,货币基金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这点也写进了基金合同)

3)目的嘛,通过做高收益,吸引基民买入,做大规模。据传,2023年5月,新董事长上任后曾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年末货基必须干上500亿,拿下余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情况是,兴银基金辟谣了:

“董事长受处罚”、“相关产品违规买入低评级债券”,这两个传言均不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媒体报道,监管警示函主要是源于该公司去年一次交易指令的失误所致,和网传的投资低评级债券无关。

01

货基业务确实挺猛的,

2023年一季度,货基总规模是171.7亿元,年底冲到了613.8亿元,比传言中的“500亿”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规模的主要是这3只基金:兴银现金增利、兴银现金添利、兴银现金收益。

比较3只基金的业绩和规模,

兴银现金增利,连续多年业绩排名靠前,规模也一直都很大。

不过,以机构资金为主,机构持有比例超过99%。去年上规模也主要是机构资金贡献,没啥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银现金添利

这只基金就有意思了,连续多年业绩不佳,但2023年冲到了同类第1,货基中的冠军。

亮眼业绩也成功吸引了资金关注。

2023年3月成立的C份额,规模一下子从2.7个亿干到了152亿,还主要是个人资金。

A份额,虽然规模增长不明显,但也实现了“机构份额为主”到“个人份额为主”的转变。

不管高收益咋来的,这只基金在去年是相当成功,可以说已经稳了。

果然靠业绩爆发拉规模是最有效的办法,即使是在求稳的货币基金领域,也有不少人想多赚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银现金收益,

业绩没做起来,连续4年排名“不佳”。

去年下半年虽然有50多亿的机构资金申购,但因为业绩不佳已经做鸟兽散,又赎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然后是今年,“兴银货币A”爆发。

二季度,净申购11.2亿份,还主要是个人资金在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只基金我有印象,

当时还奇怪,为什么会把它选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这只基金业绩依旧不理想,但规模却多出了十几亿,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不明就里的买了。

03

(1)基金公司有没有违规买入低评级债券?

既然敢在《声明》中说“传言不属实”,那我愿意相信没违规买入低评级债券。

(2)如果没买入低评级债券,“兴银现金添利”凭什么实现业绩逆转,在2023年夺冠?

除了信用下沉,买更高收益的标的外,还可以通过拉长久期,买剩余到期时间更长的标的赚钱。

这个我们应该不陌生,在今年的债券牛市中,30年期国债ETF涨了13%,十年期国债ETF只涨了5%,长久期的标的比短久期标的更具进攻性。

我去看了几只货币基金,

“兴银现金添利”2022年业绩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持有的主要是短久期标的,2022年3季度、4季度“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分别只有17天、36天。

但2023年,提高到了100天以上,接近行业最高水平,业绩也就起来了,还夺冠。

表现一直比较平稳的“兴银现金增利”,“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一直是八九十天左右。

余额宝的“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还要再短一些,50天左右,所以也一直被诟病业绩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

“兴银现金添利”主要是通过改变策略,买“剩余到期时间”更长的资产实现的业绩逆转。

债券基金是按照“市价法”对所持标的估值,底层资产每日的涨跌都会反映到净值上,碰到债券熊市,还踩踏的话,那绝对是灾难,不少网红债基就是这么倒下的。

货币基金则是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底层资产每日的涨跌不会反映到净值上,所以虽然买了更长久期的资产,但只要底仓资产不暴雷,那就没问题。

所以,也很难说基金公司的做法有没有问题,就是把一只货币基金的久期从“行业偏低水平”提高到了“行业偏高水平”,然后夺冠了,吸引了上百亿资金买入。

不排除有赌的成分,但赌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