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9月4号8点50分,厦门海沧区东孚中学,学生们正在跑操,监控视频显示,一名初二男生突然停下来手捂胸口,随后倒地抽搐,很快整个人就僵硬不动了。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周围的同学立刻围了上来,其中7名是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队员。
这当中一位女同学叫林嘉蕙,发现这位男生已经没有了呼吸,立刻和同学一起摆正体位,开始胸外按压。
不久,这位倒地的男同学手动了一下,慢慢的苏醒过来。
这时候校医也赶过来接手救援。
心路星尘: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名同学忙而不乱,迅速分工合作,有负责组织疏散围观同学的,有报告老师的,有通知校医的。
纵观这几年在中学里发生的多例心跳骤停,相当多是不治身亡,也起了不少纠纷。
这几位初中同学的表现,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
因为,不少在学校学习的心肺复苏培训都流于形式,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记得通过神志和呼吸待判断是否心跳骤停,然后分工救援,单这点就超过了大多数的成年人。
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应急救护培训课”在东孚中学,几乎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学校的“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是厦门唯一的国家级生命教育基地。
学校从2009年就成立了首批红十字会,也因为各种扎实的急救训练获奖无数。
所以,这世界上无所谓偶然,只有伪装成偶然的必然。
一切必然终归是要以某种偶然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次偶然发生的事件,成功得益于平时不懈的培训和不间断的练习。
心路星尘:
我国每年发生的猝死有54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而发生在校园里的青少年猝死并不少见。
在我国,目前院外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极低,远小于1%。
有学者统计广东地区2007~2021年374例和运动相关的猝死,仅23人得到了现场救治,占6%,仅两人使用了AED。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统计显示,心跳骤停最经常出现在家附近或者单位,而第1目击者常常是亲属或同事。
所以如果人人都能学会心肺复苏,那么获救的机会将会大很多。
出现心跳骤停后,1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可能达到90%,4分钟内成功率仍然可以达到60%左右。但超过10分钟之后,再抢救的成功率基本为0。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抢救黄金4分钟。
心路星尘:
有研究显示,运动性猝死最常发生于高强度运动和对抗性强的运动,例如篮球,跑步,羽毛球,足球等等。
另外,现在很多人工作生活繁忙,熬夜加班,下班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这时候还坚持大活动量的运动,也容易出现意外。
在2021年6月欧洲杯足球赛场上,全世界都在电视上看到了心肺复苏的神奇。
当时丹麦队中场核心埃里克森突然倒地不起,出现了心跳骤停,在及时的心肺复苏+AED体外除颤后成功救回。
而反面例子也有,今年6月30日,我国年仅17岁的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在比赛中突然晕倒。
当时没有人判断是否心跳骤停,没有现场救治或者心肺复苏,也没有AED,黄金时间都浪费在转运去医院的路上了,非常可惜。
作为心内科医生,心肺复苏是家常便饭,我们经常一边按压、一边除颤、一边急诊介入手术,多人合作同时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骤停的病人。
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到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神奇。
那么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心肺复苏的要点。
1、先确定抢救现场安全。
2、拍打双肩,大声呼喊判断是否有意识。
3、观察胸部或者腹部有无起伏,有没有呼吸,判断不要超过10秒。
4、如果无意识无呼吸,请大声呼救,并拨打120电话,如果只有一个人,请使用免提功能,边心肺复苏边电话求救。
5、立刻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要点:按压点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伸直,手指交叉互握并翘起,张根放在按压点,通过掌根部用力下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
人工呼吸: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2。5个周期后,重新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
6、及时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点击链接:
这些操作并不复杂,可很多人虽然学过,但并不会用或者并不敢用,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疏于练习,导致心里没底。
回到这次成功的抢救,还有什么值得改进吗?
我觉得:如果有人及时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那就更完美了。
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万一胸外按压不成功,那么,这将会是患者活下来最大的希望。
这烟火人间,还是值得留念的,幸福或遗憾,往往就在一瞬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