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环境中,军队将领身兼地方职务屡见不鲜,刘贤权却显得有些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调任北京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后,还身兼青海省委书记,这是什么路数呢?

1963年,身为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等刘贤权,被叫去谈话,调他到西北担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军区司令员。

在青海任职期间,发生一桩影响很大的政治事件,被称为“青海事件”。原因是在大运动时期,刘贤权受到冲击,行动受限制。一位副司令员支持一派,镇压一派导致严重流血事件,惊动中央。在上级部门的干预下,刘贤权出来主持工作,处理善后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刘贤权,担任省革委会主任,主要是安定团结,消除派性,防止武斗,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与两大派谈工作,要文不要武。可是事件爆发后,两派更是剑拔弩张,工作做起来非常难,但依然不厌其烦对各群众组织做大量工作,最终使得局面稳定下来。

对于刘贤权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毛主席、周总理是看在眼里,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决定把他调往北京工作,参与处理军队的日常事情。

处理军队日常工作的机构是军委办事组,刘贤权虽然成为其中成员,办事组组长并没有给安排具体工作分工,这让他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也不习惯上层工作,没有任何经验,斗争经验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次给毛主席、周总理说做一些实际工作更踏实,他先被安排到国务院文化组,因为文化底子薄,工作上吃力,怕出错。为此,辞去文化组副组长的职务。

没多久,他被安排到铁道兵政委,后转为司令员。可是在他担任司令员时,还兼任着青海省委书记。自己人在北京,青海的事情怎么能管得了。索性辞去职务,让合适的人担任。

当报告给周总理后,总理在征询毛主席的意见后,给他一个答复,让他继续挂名,可以不管工作。至于为何,考虑大内外的影响。

这一点很好理解,青海事件给群众组织带来很大影响。尽管在此后得到平息,可全国各地都还有武斗出现,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青海事件出来后,如出一辙的内蒙古事件也出来了。让刘贤权继续挂名青海省委书记,目的也很明确,告诉青海的各群众组织,刘贤权虽然调任北京,青海的工作还是在管。也就是说,让刘贤权继续挂名,就是稳定地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当时毛主席用人是非常有艺术性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局势都得到好转,青海也非常稳定。

在担任铁道兵司令员时,他指挥部队在全国各地修建铁路,最绕不开的就是为北京修地铁。因修地铁人手不够,需要从外地调兵过来。经过上级批准后,调几个营前来,可是在之后的运动中,把他调兵这事给上纲上线,认为是有所图谋,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济南军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京当官不容易,尤其在那个特殊年代,没有一定智慧和政治斗争经验,很难不栽跟头。与他同时期调北京工作的李德生,担任总政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甚至被选为党的副主席,同样也受到冲击调沈阳军区工作。

在大军区工作相对来说,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1978年1月,62岁的刘贤权退居二线,改任济南军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