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其中一部分关心时事,热衷政治的,不可避免就也要参与进那个混乱时代的政治生态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傅斯年莫不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先后担任过北大教务长、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铁道部长等诸多显赫职位的北大名师顾孟余。

顾孟余,1888年出生于宛平,1906年赴德国留学。在德期间,顾孟余结识了不少在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未来的北大同事蔡元培,还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成功后,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曾邀请顾孟余回国担任教育部司长。顾孟余念在学业未完,婉拒了蔡元培的邀请,选择留在德国继续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

1913年,顾孟余回国,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兼德文系主任,几年后又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务长。1915年,蔡元培来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开始以兼容并蓄的思想治理北大,顾孟余作为蔡元培的私交好友,自然成为蔡元培治校的得力助手,为推进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按学术成就来说,顾孟余其实很一般,也没留下什么传世之作。但是顾孟余文理俱通,博学多才,加上留欧多年,精擅多国语言,属于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教授,在当时的北大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北大上座率最高的几位教授之一。

作为在京的学术名流,又参与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顾孟余和李大钊等人也就慢慢结识,引为同类。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中山先生制定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顾孟余作为跟随孙中山几近20年的老同盟会员,是坚决拥护此三大政策的,因此,他被认为是国民党左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

当时的北京还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国民党在北方的势力相对还比较薄弱,主持工作的也大多是一些跨党人士,比如国民党北方党部的负责人就是我党元老李大钊。

李大钊和孙中山分别作为两党先驱,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互相信任人品、欣赏才华。关于一些北方国民党员干部的推荐提拔上面,李大钊的意见对孙中山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为了两党能够更好的合作,当时我党也尽量选择团结一些对我党有好感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显然,顾孟余就是最好的团结对象。在一份李大钊写给孙中山的荐贤名单中,顾孟余被列为首位。

因为李大钊的推荐,顾孟余在国民党内地位显著上升。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后,灵柩被移送到碧云寺。当时,顾孟余还和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冯自由、何香凝、陈少白等人一起执绋。显然,既有资历又有文名还深受中山先生赏识的顾孟余,虽然早期参与革命事业不多,此时也成了国民党内的一尊大佬了。

1925年,顾孟余南下广州,就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长等要职,声望也与日俱增。

作为国民党左派人物,顾孟余很快就和左派领袖汪精卫扯上了关系。两人因此政治立场的接近,两人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顾孟余很快就成了汪精卫派系的核心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在汪精卫的授意下,顾孟余甚至还和陈公博、王乐平等人甚至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也就是后来的改组派。显然,此时的顾孟余,几乎可以说是和汪精卫穿一条裤子的。

1929年3月,顾孟余联合一批反蒋势力联合发表《关于最近党务政治宣言》,公开反蒋,还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开除了党籍。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汪蒋在外部压力下再次选择合作,顾孟余才得以恢复党籍。

此后几年,顾孟余牵涉的政治斗争相对较少,老蒋考虑到他在德国的留学经历,让他担任铁道部长。直到此时,顾孟余才终于以自己在欧洲留学时学到的知识,为国家真真切切的干了点实事。在他担任铁道部长期间,连接湖北湖南广州三省,修筑三十年还没完工的粤汉铁路成功竣工,为抗战爆发后的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作为前北大教授,未来的中央大学校长,加上自己欧洲留学生的身份,顾孟余对人才的培养一向都很上心,在这段时间,顾孟余也利用自己的职位资助了不少青年出国深造。

1937年,抗战爆发。在前一两年的抗战中,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早就做好全面侵华的日军战力还是相当强大的,那时的国军虽然也不乏血性,但还是屡战屡败。军事上的失败,让一些软骨头动物起了曲线救国的心思,首当其冲者就是汪精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重庆出逃,在昆明得到龙云的配合,成功来到越南河内,勾搭上了日本人。为了个人的前途,汪精卫同意发表艳电表明自己拥护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原则。

就在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汪精卫认为顾孟余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派系的大将,肯定会像陈公博等人一样死心塌地的追随自己。因此,在没有事先和顾孟余沟通的情况下,就让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等人拿着艳电电文到香港动员顾孟余附议自己的主张,并且在香港《新闻报》发表。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顾孟余在事关国家民族的大节问题上,却是毫不含糊。见到电文后,顾孟余怒不可遏,把这几个昔年老友痛骂一顿,强烈反对发表艳电。

不过,此时的汪精卫已是吃了衬托铁了心,不可能回心转意。1939年1月1日,代表汪精卫投日的艳电在香港发表。随后,顾孟余也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自己绝不接受艳电的立场,并断绝和汪精卫及其同伙的关系。为了眼不见心不烦,顾孟余决定离开投日人士众多的香港,跑到重庆,即便他不喜欢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大变的顾孟余,对政治的热衷一下就淡了很多,开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生活。老蒋念在他关键时候背刺汪精卫,狠狠的打了汪精卫一个耳光,也不念前嫌,总想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

以顾孟余的经历来看,最适合他的还是教育部门。1941年,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离职,蒋介石考虑再三,最终听从了陈布雷的建议,请顾孟余出山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

此时顾孟余已经闲居两年多了,也很愿意出来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点人才,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一职位。在担任校长期间,顾孟余秉持当年和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兼容并蓄的思想,大力改善了校内的学术环境,并且提出了一切党派退出学校的口号。一时之间,校内风气大好,各种文学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喷涌而出。

然而,顾孟余和老蒋,实在太不对路了。1943年,老蒋不知道要搞个什么会(说法不一),要求重庆各大学校长出席。顾孟余可能是在家闲居两年闲散惯了,也可能是一向就看不惯老蒋,就是不去,只叫了个训导长出席会议。老蒋可能是觉得自己被藐视了,丢了面子,指桑骂槐的说了一大通,就差没点顾孟余的名了。事后,顾孟余得知自己被老蒋一通明朝暗讽,直接就辞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孟余的辞职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浪的,因为在学校口碑很不错,学生们甚至全体罢课,要求挽留顾孟余继续担任校长。老蒋有时候脾气大,有时候还是能屈能伸的,为了让学生们消停点,亲自上门挽留顾孟余,希望他能继续担任校长,不过还是被去意已决的顾孟余拒绝了。

别说,看到这里,我都觉得顾孟余有点不近人情了。为了学生,也不能这么任性啊。当然,对于这种人,我还是愿意往好的方面想。我想主要原因应该还不是蒋介石对他的指桑骂槐,而是他作为汪精卫派系的前核心人物,在重庆方面没有多少朋友,办学上压力太大阻碍太多,才不得不选择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顾孟余辞职后,国民政府先后考虑让吴南轩、陈立夫来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结果都被为顾孟余鸣不平的学生所反对,甚至闹出了驱吴拒陈风波。无奈之下,老蒋决定亲自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风波才算平息。

全国解放后,顾孟余先在香港定居,之后又寓居日本、美国,直到1969年回到台湾定居。1972年,顾孟余在台湾病逝,享年85岁。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