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2日,张学良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负责节制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军政事宜,总司令部被设在西安,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追剿红军。

早在张学良主政东北的时候,杨虎城就进入陕西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不那么起眼的杨虎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军阀之间,对于地盘还是非常敏感的。老蒋此令一下,张学良20万东北军赶赴西北,比杨虎城的17路军总人数都多好几倍。而且,时任西安绥靖主任的杨虎城本人也被划归张学良节制。东北军难免要背上反客为主,抢夺地盘的嫌疑。事实上,自民国算起,在陕西历史上就已经发生过多起客军入陕,引起本地军阀不满,然后双方大打出手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时的张学良对西北这块地盘,还真没什么想法。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四年多了,张学良及其东北军也背了四年的骂名,忍了四年的耻辱。此时的他想得更多的其实是抗日,打回东北,而不是什么剿共。这从他当年对开赴西北的东北军将士的讲话中就可以看出,他说:

为了抗日,为了集中力量抗日,为了免除抗日战争进行中的后顾之忧,为了保证能够取得这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希望我全体官兵,同心同德,奋勇直前,完成剿共之重任,建树统一功勋。然后挥师北上抗日,收复东北,返回老家去,那时候,我们该多么愉快,多么光荣呢!

这里虽然还是有老蒋那种攘外必先安内的调子,但能看出张学良的心里,还是想挥师北上抗日,鼓励东北军复仇雪耻。

抱着这种想法,张学良主动请出洪宪皇帝袁世凯的驸马杨毓珣,请他提前赶往西安,向杨虎城传达自己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他对西北军地盘没兴趣,只想打回东北;第二,他知道光凭东北军不可能是日本人的对手,绝不愿意在此时与友军内耗。

杨虎城本人也是一位颇具爱国热情的将领,不然也不可能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早在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之时,杨虎城就曾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率领17路军北上抗日。对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杨虎城是一向反对的。

既然张学良明确表示不会在西北抢地盘,两人又都有一致的目标,杨虎城和张学良的关系自然有了一个融洽的开始。

张学良对老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归不满,但也没到公然抗命的地步。就任西北剿总后,东北军很快就和红军打了几仗。

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来说,东北军都远远优于红军。但是,决定战争走向的,终究是一个个有灵魂有思想的人。在战术灵活意志顽强的红军面前,东北军很快就吃了几次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10月初,陕西甘泉劳山一战,王一哲麾下的东北军110师被红军歼灭,师长何立中毙命。

10月中旬,东北军107师的619团在甘泉的榆林桥战役中,又被红军歼灭,团长高福源被俘。

11月,直罗镇战役,东北军董英斌部57军109师又被红军全歼,师长牛元峰阵亡。

短短一个月,东北军都快损失一个军的兵力了,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震惊。

一方面是因为仗打多了,他对红军的了解也加深了,非常同情红军,从内心里开始支持红军的主张。关于张学良思想的转变,被俘团长高福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北军损失太大,让张学良感到肉疼。东北军再兵强马壮,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日本人还没见到,倒先把自己给打残了。

此前,老蒋曾经许诺过,因为打红军而遭受损失的部队,享有优先补充的原则。于是,张学良在严令部队不得轻举妄动后,坐飞机赶往南京,要求老蒋补充装备,并给予两个阵亡的师长何立中、牛元峰各10万的抚恤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是财政确实困难,还是老蒋本来就是打着削弱杂牌军的想法。面对张学良的要求,老蒋突然不认账了。他非但不给抚恤,反而还撤销了109师、110师两个师的番号。

老蒋这种背刺行为,对向来重情重义的张学良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在这段时期的日记中,张学良牢骚满腹的写道:“我张某人混得不值十万块钱了。”

五十五年后,张学良在接受《世界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事还耿耿于怀:

我有两个最好的师(109师、110师)被打光了,中央不拨抚恤,东北老家又沦陷给日本人,伤者又回不去原籍……

张学良之所以发动兵变,毫无疑问是对老蒋强烈不满。显然,拒绝抚恤并撤销两个师番号的事儿,算是一个重大原因。这让张学良觉得,蒋介石就是借着剿共的幌子覆灭各路杂牌军,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内不一定单纯指的红军,也可能指的是东北军。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