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海上展区。
每到节假日,来这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停泊在这里展览的舰艇有驱护舰、护卫舰、潜艇等,它们大都是在海军部队服役期满后,退役送来展览的。
在这林林总总的舰艇中,有一艘“另类”的军舰:它不是退役后的原舰,而是专门为了展览而特意重新建造的。
这艘军舰的名字叫“长江”舰,停靠在展区的中心位置。它的原型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起义的一艘炮舰---“民权号”。
“民权号”原来由国民政府海军部下辖的上海江南造船所建造,隶属于原国民党军长江舰队。那么它和它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回到新中国的手中的呢?
逃亡重庆
1949年11月末,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一路追击宋希濂、罗广文部,逼近国民党所谓的“陪都”重庆。
在第3兵团的风驰电掣、雷霆万钧的打击下,此时的重庆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听着市郊传来的隆隆枪炮声,整个重庆市内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大乱,街面上一片狼藉。
11月29日,国民党行政院离开重庆,迁往成都。蒋介石此时已经决定明晚撤守沿江(长江)北岸。中午时分,他召集相关人员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决定新的作战计划,准备将第1军撤往后方。
但最新的消息传来,解放军已经在江津上游10余公里处渡过长江,正向重庆市直奔而来。前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但国民党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情势已经变得十分危急,重庆也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起来。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下定离开重庆的决心,尽管蒋经国等一众国民党元老及将领多次对其劝说。
11月29日晚10时,蒋介石在重庆的居住地林园的后面已经枪声大作。
“父亲,解放军已经攻进了重庆市区,再不走已经来不及了。”站在屋门外的蒋经国着急地向把自己紧锁在屋内的蒋介石喊道。
屋里没有回声。“父亲,罗广文从前线回来了,他说他的主力部队已经被解放军击溃了。”屋外的蒋经国又继续说道。
许久之后,屋门缓缓的打开,蒋介石从里面走了出来。“收拾一下,准备走吧!”他对蒋经国说道。此时,屋外传来周边兵工厂不断爆炸的声音,那是国民党特务在离开重庆前大肆地破坏。
这个时候,林园前的道路上,汽车拥挤,逃亡的人群拥挤到一起,混乱嘈杂。“再也不能拖延了,去机场宿营。”蒋经国当机立断,陪着蒋介石乘坐车辆前往重庆市白市驿机场。
可沿途情况的糟糕程度超出了蒋介石等人的预料,他的专车竟然被阻塞了三次。前两次好不容易由警卫兵清通了道路,到第三次实在无法前进。
蒋介石不得不下车步行,在警卫兵的护送下通过了拥挤堵塞的街道,然后该乘征用的吉普车前进,直到午夜时分才到达机场,登上了“中美”号专机夜宿。
11月30日凌晨3时许,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乘飞机逃离重庆。此时由江口渡江而来的解放军,距离白市驿机场仅10余公里。半个小时后,重庆被解放军占领。
步兵“打”军舰
进攻重庆的除了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1军外,还有配属3兵团指挥的第47军。就是这支军队让国民党军长江舰队“覆灭”。
与第11军不同的是,第47军率先进城的部队,是从水上来的。
11月30日上午,第47军的先头部队第141师423团乘胜进击,抵达重庆东面的广阳坝地区。此地距离重庆市中心约25公里,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
在广阳坝,423团意外地发现有3艘小火轮停泊在长江的江面上。
“你们是哪里的船?为什么停泊在这里呢?”423团团长梁青山和政委李钦哲派人把船上的负责人请了过来,询问道。
负责人答道:“我们是国生轮船公司的商船。前段时间一直停泊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后来惧怕遭到国民党军扣押征用,所以行驶到此处进行躲避。”
听到这里,梁青山和李钦哲一合计,决定请船员们帮忙,全团乘小火轮向重庆开进。
下午4点多,乘船而来的423团抵达长江以北的青草坝一带,随后下船登岸。为了隐蔽地接近敌人,全团立刻分成数路小分队向着重庆市区的纵深穿插进去。
此时,国民党军的大部分已经溃逃或者被歼灭,只有一些零星保安部队偶尔进行一下反击。但这点战斗力对423团来说,无异于挠痒痒,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到了晚上6点左右,423团到达了朝天门码头。岸上的国民党军早已经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只剩下国民党长江舰队的5艘军舰停泊在江面上,没有任何的动静。
这其中,离朝天门码头最近的一艘大军舰,是长江舰队的旗舰---“民权号”。其他4艘军舰静静地停靠在长江南岸的深水区内。
“怎么办?打还不是不打?”梁青山看向身边的李钦哲,向他询问道。
“步兵‘打’军舰,可是头一遭啊!”李钦哲嘿嘿一笑:“到嘴边的肉,可不能放过了。”
“这五个‘大肉’可真是‘大肉’啊!”梁青山接着诙谐地说道:“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
最后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决定采取“先文后武”的办法,借“打”迫使敌人投降。
长江舰队投诚
按照计划,梁青山将全团的轻重火器都调集了过来,在江边的有利位置做好了部署。
随后,梁青山把侦察股长滕锡高叫了过来:“老藤,你率领侦察排,等会乘船靠近军舰。按我们商量的计划行事。”然后,他把计划告诉了滕锡高。
晚上7时许,此时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停泊在江面上的“民权号”旗舰上也亮起了灯。此时,两只木船从岸边的渡口向着敌军舰划了过去。
木船上坐着的正是滕锡高率领的侦察排。500米,400米,300米.....滕锡高还以为会遇到敌人的喊叫阻击,但军舰上的敌人未作出任何反应。
很快,两只木船驶近到距离敌舰30米的地方,这个距离也是枪支的射击范围之内。滕锡高命令战士们打开枪支的保险,揭开手榴弹盖,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情况,
“我们是解放军,先要求你们放下武器,不要抵抗。我们宽待俘虏。”滕锡高开始向着军舰上敌人喊话。
没等他喊第三遍,对面的敌舰就拉响了汽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动作。
“好了,好了,他们鸣的汽笛意思是欢迎你们。”随船的码头工人高兴地说道:“这是军舰的沟通方式。”
“快速前进,准备登舰。”滕锡高命令两只木船快速靠近“民权号”,然后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通过敌舰上放下来的软梯迅速登上了旗舰“民权”号。
登上军舰的滕锡高没有停留,带领一部分进入到舱内的驾驶指挥室,此时国民党国民党长江舰队少将司令叶裕和正站在那里等他们。
“欢迎,欢迎!国民党已经彻底完了,给我们的任务是死守重庆,但昨天晚上他们却悄悄撤退了,把我们仍在了这里。”见到滕锡高后,叶裕和有些拘谨地说道:“今天早上,上面命令我们毁船逃离,撤往成都。我们不愿意,这可是陪伴我们的军舰啊。现在就把军舰交给你们。”
“欢迎叶司令认清形势,主动投诚。”滕锡高进一步问道:“其他几艘军舰是什么情况?他们的想法是怎样的?”
“这个请你放心。这个决定是我们5艘军舰共同做出的。各舰都同意被接收,请你们派人过去即可。”叶裕和肯定地回答
随后,在这位前国民党海军长江舰队司令的命令下,“民权号”上的信号员开始向各舰发出联络的信号。很快,滕锡高就收到了他们“同意接收”的反馈信号。
一时间,5艘军舰开启了舰上所有的灯,长江的江面上一片通明。
11月30日晚8时,曾经在长江上游荡的国民党长江舰队,向人民解放军投诚。这5艘军舰是:“民权”号、“永平”号、“常德”号、“英德”号和“英山”号。
原来长江舰队没有“覆灭”掉,而是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正是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最终也难逃被“覆灭”的命运。
起义后的“民权号”等舰艇,成为了初生的人民海军中的一员。1950年5月17日,“民权”号改名“长江”号,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
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登上了“长江号”炮艇,并亲笔题写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度大的海军”。“长江号”(民权号)从而成为人民海军建设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