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辈子的海鲜,陈阿姨(化名)怎么也没想到,竟被一条海鲈鱼害得差点截肢,原来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医生提醒:处理海鲜时千万要注意这些“海鲜刺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从手掌到手臂
肿得动弹不得
一天上午,陈阿姨在菜场里买了一条鲜活的海鲈鱼,准备回家清蒸。上午10点左右,她正在厨房处理鱼时,左手虎口处突然传来一阵刺痛。陈阿姨一看是被鱼刺扎了一下,但没有流血,她也就没在意。
当晚12点,陈阿姨开始发烧38℃,还伴有寒战,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当地医院。血象检查显示有炎症指标,医生为她进行输液抗炎治疗。
到了第二天中午,陈阿姨被鱼刺到的虎口至手背出现肿胀。见状不妙,她来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急诊科就诊。
由于病情发展迅速,陈阿姨手背上出现发黑、乌青。接诊医生王俊怀疑不是普通的细菌感染,一边安排其住院对症治疗,一边进行基因检测。
治疗期间,细菌培养结果证实陈阿姨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与此同时,她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入院不到24小时,整个左手从手掌到手臂都肿了起来,又痛又痒,皮肤表面冒出水泡,且部分坏死感染,动弹不得。再发展下去,不但左手可能保不住,甚至会因为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性命。
经手术评估及充分准备,王俊团队为陈阿姨施行彻底扩创、减压松解、清理感染毒源等手术。术后,又为陈阿姨进行强力的抗感染处理,她的患臂疼痛、麻木感明显缓解,逐渐消肿,情况转危为安。
这种人更容易被攻击
据王俊介绍,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或称海洋弧菌,为隶属于弧菌属的革兰阴性菌,有“食肉菌”之称,是致死率极高的致病弧菌。
这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夏天是它活动的高峰期。如被感染这种细菌的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或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就可能感染此菌。
被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可能被迫截肢保命,死亡率很高。“我们以前就遇到过更严重的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就医,不得不进行截肢。”
创伤弧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症状分为以下三类:原发性脓毒症:占比最高,达43.1%,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创伤感染:占45.9%,通常因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表现为皮肤、肌肉坏死,并可能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严重时需截肢;胃肠炎:占比最少,约为5%,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症状较轻。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比较常见,但真正引起严重感染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年高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王俊提到,陈阿姨年纪大又免疫力低下,易成为创伤弧菌攻击的对象,但年轻人群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近来有海水、海鲜接触史(尤其是体表有伤口),且出现发热、皮肤损害并快速蔓延等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感染创伤弧菌后如何应对?
若在接触海水或者海产品后出现发热、畏寒、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或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皮肤呈黑紫色,有水泡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海水或者海产品接触史。
一般情况下,创伤弧菌感染的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感染,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因此,创伤弧菌感染尽管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我们应该积极预防,不可掉以轻心。
处理生鲜海产品时戴手套,以防被刺伤。若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使用酒精或者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创伤部位应避免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尽量将海产品完全煮熟后再食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