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蕾
2023年9月10日,张勇和吴泳铭完成了“交接”,吴泳铭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
彼时,马云认为阿里“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阿里经过多轮组织调整,努力拥抱变化。
如今,吴泳铭交出了一年的成绩单,阿里的变革进展如何?
淘天“掉链子”
先来看阿里在今年二季度各个业务线的成绩:
淘天营收1133.73亿元,同比下降1%;
云智能营收292.93亿元,同比增长6%;
国际数字商业营收221.23亿元,同比增长32%;
菜鸟营收268.11亿元,同比增长16%;
本地生活营收162.29亿元,同比增长12%;
大文娱营收55.81亿元,同比增长4%。
阿里总营2432.36亿元,同比增长4%。
可以看出,阿里六大业务板块中,只有淘天的数据“掉链子”,成为本次财报中唯一负增长业务。
淘天收入占阿里总收入47%,因为淘天不完美的表现,导致阿里本次财报的营收略低于市场预期。
阿里在本季度没能实现盈利增长:经营利润为359.89亿元,同比下降15%;经调整EBITA为450.35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240.22亿元,下降27%。
过去一年,阿里重组,吴泳铭和新高管团队开启了新的变革,吴泳铭亲抓阿里最核心的电商和云两个业务。
其中电商是阿里最核心的业务,也是阿里受外部冲击最大的板块。
在经历了内部变动和外部冲击后,阿里需要在主战场获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提升士气。
电商难出好成绩?
吴泳铭曾表示,淘宝是一个超级App,覆盖主流的三种销售模式:直播内容驱动模式、品牌营销模式、日销低价模式。
但阿里这三种销售模式都有竞争对手:内容电商有抖音,品牌电商有京东,低价有拼多多。
在电商市场份额受到挑战后,淘天业务已经经历了多轮调整。
在戴珊时期,淘天提出了“五星价格力评价体系”,依据价格高低评判商品是否有优势;到2023年双十一,淘天进一步将低价提升至所有部门最重要考核指标。
2023年5月,马云回归后,曾指出淘天未来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同年11月,吴泳铭第一次以阿里CEO身份参与电话会议时称,淘天业务要聚焦三个方向:做综合性平台,做“万能的淘宝”;执行消费分级与价格力;定位为互联网消费平台。
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吴泳铭兼任淘天CEO后,吴在内部明确要以GMV为第一指标、回归货架电商。
今年618过后,淘天“绝对低价”的战略变了:今年淘宝考核的重点由订单量,转变为GMV(交易金额)、AAC(平均消费金额)。
这意味着,吴泳铭在去年财报电话会议中称,淘天“将执行价格力策略”、“会将用户购买频次优先于GMV作为平台经营的最关键目标”等方向也将调整。
不可否认,在吴泳铭和高管的变革下,淘天取得了新成绩。
财报显示,二季度淘天GMV同比高单位数增长和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时,高端消费者数量在扩大,88VIP会员数量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超过4200万。
但淘天依然面临变现压力。二季度淘天集团的收入为同比下降1%至1133.73亿元, EBITA也下降1%至488.1亿。这意味着,淘天的GMV增长并没有转换为收入。
淘天想出新成绩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吴泳铭和其他高管多次提到了盈利、变现率、减少亏损。
淘天战略要继续调整。下一步,淘天要加速货币化。
有媒体消息,618过后,淘宝对商家分层会进行调整,商业化投放占比将有可能成为评判商家层级的核心指标。而从目前消息看,流量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将成为其强化商家的费用考核、加速货币化的重点。
今年4月,阿里妈妈推出了“全站推广”,这是一款AI驱动的全平台市场营销工具,用于提高商家市场营销投入及改善其市场营销效率,打通了付费和自然流量之间的双向通道,被外界视为淘系增长新飞轮的关键引擎。
而阿里妈妈测试了近一年的“万相台无界版”已经完成功能迁移,整合了淘系几乎所有的商业流量,从搜索、曝光、短视频、直播、线索到动态图⽂一应打通。
除了AI工具,淘天也将在9月1日调整服务费的收费规则,计划向商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
“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客户管理收入)增长将与GMV增长逐步同步。”吴泳铭在业绩电话会上称。
提高CMR、加速货币化,是淘天新的阶段考题。
值得一提的是,淘天在新阶段有一个不错的开场。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督导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三年整改。此前,阿里因“二选一”问题,被罚款182.28亿元。
阿里在回应中称,"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阿里在二级市场也传来好消息。8月28日,阿里巴巴完成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市场预计阿里有望在9月9日纳入港股通。
而拼多多这次的财报日,终于没有重现市值超越阿里巴巴的一幕。
另一个好消息来自互联网大厂间的互联互通。9月4日下午,淘宝发布《关于淘宝网新增微信支付能力的意见征集》,针对新增的微信支付,淘宝将面向所有商家签约,预计本月底完成全量上线。
长期的考验
但淘天加速货币化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商家能否接受收费规则的调整。
据媒体报道,目前摆在大多数商家面前的难题是,不投流便换不来GMV的增长,而投流就逐渐沦为给平台打工。
因此,有些商家希望平台能“收钱办事”,获得更多的流量;有些商家认为阿里违背了当年“淘宝永久免费”的承诺。
事实上,淘天的货币化动作也非常谨慎。
比如淘天在收取0.6%的技术服务费时,设置了一些规则来照顾中小商家,比如每年GMV不高于12万元的,将100%退还技术服务费现金等。
另一方面,AI工具“全站推广”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吴泳铭预测可能需要6~12月的时间取得进展和增长;而真正发挥作用,可能需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
淘天变革的成败决定了阿里重组的成败。“改革和创新是痛苦的。”马云在今年内部信中称。“大公司病”是淘天和阿里变革中最难的挑战。
不过,提升变现率是淘天和阿里短期最紧迫的目标,阿里长期的目标“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公司越大,价值导向越重要,逐利导向很难带来当初的辉煌。
“大企业病”难根除,淘天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左右腾挪。吴泳铭还有一份长期的考卷要完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