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正直一把尺,侃天侃地侃历史。大家好,这里是小谢侃世。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孙中山。说起孙中山,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环绕在他身上的各种称号每一个都足够彪炳历史: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甚至在1940年,还被国民党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从此“国父”的称呼深入人心。而孙中山对后人的影响,哪怕至今距离他离世已经将近100年也依然十分巨大,比如他的故乡被命名为中山市,还有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中山路,而且都是该市最中心、最繁华的大道之一,也因此有“国父站立的地方便是永远的市中心”的说法。而他的陵墓中山陵每年都吸引无数人前去拜谒参观,也早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重要名片。还有就是每年的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上都会摆出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跟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遥相呼应。这些都是孙中山备受国人尊敬的体现,但要说孙中山一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他能称得上伟大?很多人可能就说不出来了,今天我就用一篇文章带你看懂孙中山的伟大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看懂孙中山的一生有多伟大,其实读懂几个名词就可以了。

第一个名词是贵人相助。孙中山的一生能够成就其伟大的革命事业,其实始终离不开贵人的相助。跟很多大人物的出身一样,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这时候,作为兄长的孙眉成为孙中山的第一个贵人,因为正是孙眉赴茂宜岛垦荒、经营牧场和商店后,家境才有所好转,这才让孙中山能够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并且随后孙眉还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正是有了兄长孙眉的资助,才让孙中山能够睁眼看世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和思想意识,直至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的第二个贵人是他在香港读书时的老师康德黎。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结果事泄失败,孙中山遭到清廷的通缉被迫流亡海外。随后孙中山来到英国投奔到了他在香港读书时的老师康德黎,但此时孙中山的行踪已被清政府掌握,孙中山被强行劫持进清朝政府驻伦敦公使馆,清朝公使计划把孙中山带回广州交给清政府处以极刑,这是孙中山人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孙中山甚至决定在回去的路上找机会跳海自尽。好在这个时候,他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那就是上文提到的他的老师康德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德黎在得知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之后,立即全力营救,他先是去英国警方报案,要他们出面干涉清朝公使馆的绑架行为,之后他又到伦敦刑事法院指控清朝公使馆的人身侵犯,并将指控信上诉到英国外交部,为了防范公使馆将孙中山转移到其他地方,他还特意雇了私人侦探专门守在公使馆附近。此外,康德黎还将此事透露给了记者,经过媒体的公开,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在伦敦引发轰动,英国的各报记者蜂拥般前往清朝公使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英国政府要求释放孙中山,清朝公使馆无奈只能释放了孙中山。通过此事,孙中山不仅惊险脱身,还在舆论的报道下在全世界名声大噪,从此世界各国都知道中国有一个革命家叫孙中山,这也给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上奠定了一个先行者的标签,为他日后革命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积攒了巨大的声望。

孙中山的第三个贵人,其实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那就是海外华侨。众所周知,革命不是喊口号,不仅需要有敢于牺牲的起义军,更要有源源不断的革命军费,而纵观孙中山一生,由于他先后受到清政府和袁世凯的通缉,孙中山的一生中有长达16年的生涯都是在海外流亡,而在这漫长的流亡岁月中,孙中山便是靠着众多的海外华侨的捐助,才让他能够持续为国内的起义军提供革命军费,购买武器弹药等。像李煜堂、李自重、简照南、简玉阶等都是为孙中山提供捐助的海外华侨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名词是屡败屡战。世人往往只知道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殊不知,从1894年建立兴中会,到1925年孙中山离世,在这长达30年的革命历史中,孙中山的经历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屡败屡战。首先,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前,孙中山领导了广州起义、惠州三洲田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次起义,但都已失败告终。而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把中华民国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决心投身兴办实业的事业,结果宋教仁被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干的,于是发起二次革命,结果再次失败,孙中山也被迫再次流亡海外。1917年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进行护法战争,结果再次失败。可以说,在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上,失败才是那个最厚重的底色,但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屡败屡战的精神,终其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革命,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国事遗嘱中呐喊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词是开明开放。孙中山从小受兄长孙眉的资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常年流亡海外,其思想自然更是比同时期的国人要开明开放很多,这也是他能够提出“三民主义”的重要原因,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中山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加开明开放。在他的革命道路上,他不仅广泛结交跟他一样出身的爱国知识分子,一些现如今被人们视为黑社会的帮会人员也是他重点拉拢的对象,他甚至自己还加入了至今在华人世界仍然影响深远的洪门。其他包括青帮、哥老会等帮会也在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上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前期的革命其实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领导一群帮派人员在进行革命,这种说法其实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这可能也是他领导的10次起义里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毕竟帮派成员让他打架可以,但要跟正规部队打仗肯定是吃不消的。后面孙中山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也逐渐认为光靠他领导的这些人不足以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武装,并且要联和更多的群体和力量,于是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且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武装力量。

第四个名词是天下为公。纵观孙中一生,他始终在用言行一致践行着自己对天下为公的追求。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嬴政一扫六国自称始皇帝开始,到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结束,一共2132年,一共83个封建王朝,494位皇帝,可无论王朝如何更替,无非是从一个皇帝变成另外一个皇帝,直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他告诉国人,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应该被推翻,皇帝不应该存在,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在以往的中国人眼里是不敢想象的,这就像平地一声雷,唤醒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和向往。而后孙中山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为了让清朝皇帝退位,为了让革命更加彻底,义无反顾的把大总统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而在之后看到袁世凯、段祺瑞等背离民主共和之后,又果断复出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一直到病重前,孙中山还在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等与北洋军阀们商讨。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在他留下的三个遗嘱中,有2个都是关于国事和革命的。唯一一个家事遗嘱中的内容读完更是让人动容: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中国古代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样的代表人物无疑就是孙中山。孙中山终其一生为革命奔走,直至临终前仍在高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他那种屡败屡战,永不放弃,天下为公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