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淇滩人民法庭坚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辖区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古镇文化与红色基因,创新“淇和相安”解纷工作方法,通过“预防、分流、化解”三步走战略,搭建非诉解纷快车道,实现“淇和”、“氛和”、“人和”。2024年上半年以来,淇滩人民法庭收案同比下降5.47%,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66.07%,调解成功率达90.91%,通过深化诉源治理、创新工作方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一、下好“先手棋”,筑牢联动解纷“防护墙”,实现“淇和”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魂聚力
淇滩法庭成立以辖区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双组长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出台《全面推进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庭指导、乡贤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
法庭根据收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积极开展司法数据会商,分析研判审判运行态势,找准辖区多发、高发纠纷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工作建议,主动向乡镇党委进行季度专报,争取工作支持,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无讼乡镇”建设。
(二)擦亮党建品牌,强化看齐意识
持续深化“红色黔东·金色天平·沿路同行”党建品牌建设,通过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积极发挥党员干警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警利用“政法系统大走访”深入村寨、社区、企业、学校一线,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家长里短、校园欺凌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群众答疑解惑工作,最大程度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
二、落好“长远棋”,激活法治宣传“一张网”,实现“氛和”
(一)以案释法开展巡回审理
立足群众、服务乡村建设,建立典型案例巡回审判机制,选取涉赡养、邻里纠纷等案例,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带到田间地头、农户院坝,达到“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二)能动履职进行法治宣传
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建立普法宣传机制,面向辖区内136个行政村,实行一村一策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宣、访”活动,提高村民法治意识。针对社会热点与辖区高发的纠纷类型,利用乡镇赶集日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法治副校长进课堂活动,主动与企业、社区、学校对接,宣传防诈骗、反欺凌等法律知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走好“关键棋”,打造提质增效“加速器”,实现“人和”
(一)探索诉前高效多元解纷
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充分发挥法庭的“桥头堡”作用。一是法庭依托法庭、法官工作站、司法联络点、网格员,协同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构建以“庭 -站-点-员”为架构的“淇和相安”N+协同解纷机制。二是法庭组织法官下沉,携手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律师等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扎实做好诉源治理,大量纠纷止于萌芽、未发。
(二)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模式
1.积极搭建横向层级协作配合、纵向层级培训指导的调解机制,实行“调裁一体”,由法官、法官助理全程指导诉前调解,实现诉调无缝对接,提高诉前调解质效。
2.针对简单金钱给付类案件,不断健全案件受理费减免、快审快执等激励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让各类纠纷通过最适当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得以化解,实现了“诉前分流一批、快调速审一批、精审细判一批”的工作新格局。
3.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贴近乡村生活、熟悉村情民意的天然优势,辅助开展离婚、抚养、相邻关系等案件审理及诉前、诉中调解工作,实现法理权威、乡村礼俗深度融合,促进案件“和气”“和平”解决。
(三)多措并举强化科技赋能
一是创设“诉前鉴定”新模式,将司法鉴定前置,有效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质效,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线上+线下”双向解纷,积极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贵州移动微法院”、微信、QQ等线上平台运用,实现网上立案、开庭、线上调解,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切实减少当事人“诉累”。三是由专人负责引导群众进行立案、阅卷、纠纷分流,为群众做好诉讼指导、风险提示、法律咨询等工作。四是采取“裁判文书+电话或回访”双提醒机制,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判决。截至上半年,法庭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和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分别降至7.72%、35.43%,有效减少“案生案”的发生。
四、结语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淇滩人民法庭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探索解纷工作新模式,主动拓展审判职能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在法治框架内协调配合,实现法治资源的下沉与共享,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许,以优异成绩向建国 75 周年献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