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孟子
今天群聊讨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大家的看法却大相径庭。有人采取直译,认为孔子在骂人——“第一个使用俑殉葬的人,会断子绝孙”。还有人翻译相近,但解读截然相反,说孔子是因为不满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而愤怒地咒骂 。
我认为这些理解都偏离了原意,要准确理解这句话,一定要回归到文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梁惠王章句上》,原文为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翻译为:
“梁惠王问孟子:“我愿意虚心接受您的教诲。”孟子回答说:“用棍棒和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答:“没有不同。”“那么用刀杀人和用暴政害民又有什么区别呢?”梁惠王又说:“也没有区别。”孟子接着说:“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它;作为百姓的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于带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他反对的是用人形的陶俑来陪葬的做法。我们怎么能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
这段话是梁惠王和孟子围绕“政治治理”的探讨,孟子在此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警示梁惠王:“统治者不体恤百姓,无异于用政治杀人。”
在古汉语中,“xx者”不一定要译为“做某事的人”,还可以代指某一群体。比如《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并非指吃肉之人,而是指当权者。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百姓生活困苦,自然不会在葬礼上讲求排场,所以只有统治阶层才会使用人俑陪葬。因此,这里的“始作俑者”实际上是指那些最不体恤百姓疾苦的统治者。
而“其无后乎”中的“乎”并非感叹,而是表示疑问。因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准确意思是:“最不体恤百姓的统治者,他们就没有后代吗?”
孔子是贵族,讲究“非礼勿言”,不会轻率地诅咒他人。他在这里并不是在咒骂这些统治者会断子绝孙,而是以反问的方式,警告他们如果不顾及百姓的感受和利益,最终可能会引发民众的反抗和报复,从而危及到自己的后世子孙。
孔子是具有远见的哲人,仅隔两百年的光景,便有一位名为嬴政的帝王,不顾民生疾苦,动用无数民力铸造成千上万兵马俑为其陪葬,最终百姓奋起反击,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此乃历史之鉴,勿谓言之不预也! /
作者:自由的海豹,历史学博士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