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一个合乎逻辑的设计构思过程,常常是从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成为设计的依据,从文化的层面深化和提升,与现代的科技和观念相结合,并从空间的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加以把握,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何镜堂院士以其深邃的“两观三性”论,为现代建筑的创作树立了一座理念灯塔,这一理论也成为何院士团队进行创作的实践纲领。
本次专访,D5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副所长 盘育丹、建筑师 钟语展开交流,他们分享了建筑设计的创意落地和设计辅助工具应用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具体项目,展示现代建筑设计如何对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进行深刻诠释。
上海奉贤新城言子书院丨华南理工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02 地域文脉丨在渲染氛围中具象化传承
岭南的精巧秀丽、江南的婉约灵动、华北的厚重庄严……这些地域性的风格特色在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设计团队的作品中都有非常具象化的呈现,尤其是文化类型的建筑,往往能将当地的文脉传承、风土人情高度凝练于现代性的建筑语言中。
据盘育丹介绍,在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通过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设计作品能够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以上海奉贤新城言子书院为例,该项目为纪念圣贤言子的生平事迹而建造。孔圣弟子言偃于滨海之地传道授业,教化民风,被百姓奉为“贤人”,而“奉贤”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奉贤新城将打造“江河韵、贤美风、未来感齐鸣的艺术之都”,需要一处既能展示圣贤言子生平事迹、承载奉贤文化根骨,又能满足新城市民游览、研学等功用的城市公共空间。
白墙黛瓦的水乡风韵点缀木色竹简的文化符号,与现代简约的建筑意象叠加贯穿于团队的整体设计思路,平直、方正的建筑线条掩映在周边草木葱茏的环境中,融为一体。整体的氛围感,是盘育丹强调的设计重点:
“我们非常注重整体的完成度,在设计阶段,实际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推敲,空间序列、尺度大小、以及预想最后呈现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D5渲染器能够帮助我们随时调整和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氛围。”
建筑整体外立面采用了白色大理石,而在内院水池以黑色的石材铺底,浮现白色篆体诗文,黑白之间体现水墨渲染的氛围感。而后院的三棵乌桕树在黑白墨色画卷中点上三抹绿意,成为了水面的三处焦点,再一次渲染出了水乡之美。
空间序列的设计灵感源自《桃花源记》,通过一段路径到达新空间的手法化用于建筑之中,强调一个合围的内向性空间,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从镂空的“言”字照壁,到前院拱桥,实现空间内外和黑白色彩的交融,再抵达最后的水院,曲廊回环,贤人厅立于水中散发柔和的光芒。
言子的形象也寄托于两座互为关照的雕像,入口处的言子雕像抽象模糊,随着游览空间的递进和深入,最后贤人厅的言子雕像则具象清晰,呼应参观者对言子的了解过程。
盘育丹表示,建筑的创作需要把人放到空间中去体验整体的感觉,过去这经常依赖于建筑师的想象,而借助D5,可以把这种想象以无限接近于真实的效果进行呈现,以人的视角漫游于编辑场景中。
“尤其是不同地域的天气和环境对空间的影响,需要在设计中充分地考虑。D5能够轻松地完成各种阴晴雨雪效果的渲染,在效率上有很大提升,我们也是将不同效果的对比作为重要的推敲手段,对于项目后期落地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D5实时调整地理天空、雨雪天气等参数
同样的手法,在梅村中学空港分校、泰州中学等项目中也得以施展,出于对地域性的考虑,这些项目都采用了镂空或者百叶的元素——江南婉约的气质要求建筑变得轻盈、透风。而在D5中,通过地理天空的模拟,渲染场景中的天光透过空隙漏入空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营造出动人的光影氛围。
03 文化意韵丨在反复推敲中刻画入微
从设计方案到建筑落成,如何保障设计中的文化理念一以贯之?应当离不开“推敲”二字。
盘育丹表示,想要实现最终落成的项目对原设计的高完成度、高还原度,依靠的就是全过程的反复推敲,从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理想设计氛围感的顺利实现,再到材质纹理、细部的收边手法等,各种要素都被考虑在内,精雕细琢。
据何院士团队建筑师钟语回忆,言子书院建筑立面材质的选择就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团队在D5中进行各种不同材质效果的表现和推敲,希望书院的立面能够营造出一种纯洁宁静的氛围感,因此考虑整体颜色应为白色。在定下白色的基调后,起初团队考虑以白色石材作为立面表现效果的媒介,在十几种白色石材中反复比对。
“当实际选择石材时,或多或少跟原设计会有所差异,我们会把选定的材质再还原到整个模型当中,通过不断地渲染,模拟整体的交互,模拟光的变化与材质的反射和散射,模拟在不同状态的环境条件下建筑给人的感受,来判断整建筑物最终将呈现的效果。”
由于石材的重量较大,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团队曾一度考虑将陶板作为立面材料。但在施工阶段最终选材还是回到最初的选择,白色大理石纯净而硬朗,表面的纹理和触感给观者带来别样的感受。
盘育丹还表示:“D5这种数字化的场景工具对于整个推敲工作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到了工程落地阶段,我们也会再回归到场景中推敲研究。经过这样一个精细的推演的手段,慢慢地让效果最终呈现出来。”
这种刻画入微的匠心在言子书院项目中随处可见:白色立面加入木色点缀,两两成对的仿木铝板模拟出竹简的形制。
而贤人厅室内吊顶中也采用了简牍造型,呼应着言子传道授业的教育家身份。精细的参数化设计手法对每一块悬吊的简牍都排布得恰到好处,营造出穹顶的效果。天光倾泻而下,经过简牍的反射,柔和而均匀地洒落在言子雕像上,雕像的尺度也经过细致推敲,既不过大显得压迫,也不过小而缺失庄严。
而着眼于更小的细节,贤人厅内部的门把手也设计成了竹简的造型,将文化意韵之美落实到最细微处。
04 理想方案丨在全过程把控下完美落地
为了确保方案最终落地的效果,建筑师需要深度地参与到建筑项目的整个周期中。盘育丹形容,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就像一个导演,需要在心中谋篇布局,要综合考虑业主的需求,并且与景观、室内、照明等各种不同的团队一起协作完成整体的方案,在施工阶段把控建造的过程,甚至后续的运维都要纳入考虑,并且需要像舵手一样,主导建筑落地的方向。
这种整体观在项目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文化类建筑是何院士团队承接的最主流的项目类型,又可细分为纪念性建筑、博物馆建筑、教育建筑等,每一种具体的项目类型在设计时的总体思路也有所不同——
“纪念性建筑强调的是给予参观者一种情感上的震撼,例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参观者会产生压抑、甚至是想要哭泣的感受;博物馆、文化馆建筑一类,则是要抓住建筑本身所处环境和社会的文化意蕴;教育建筑则在本身的文化性之外增加了对功能性的强调。”
以梅村中学为例,团队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种复合性的功能结构——一个漂浮的圆环形。首先是其交通功能,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全部串联起来,下雨时也可以通过圆环内部的公共空间到达各个教学楼。
其次,圆环中部的“梅苑”、顶部的生态花园跑道,将校园的绿化空间由地面延伸至楼顶,营造校园的“绿洲”氛围。最后在圆环中还有自习室、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文化展示的小型空间,从而实现多功能的利用价值。
钟语表示:“那时候盘老师看到D5效果不错,就让我去学习使用。在梅村中学项目中,我们用D5进行了细部的推敲,当时软件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但是可以快速大量地出图,让我们在内部方案比选中也提高了很大的竞争力。”
目前,言子书院、梅村中学、泰州中学都已经成功投入使用。可以看到,因设计团队对整个建筑全过程的把控,让项目在落地后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05 设计工作流丨在技术浪潮中继续革新
建筑落地后是否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要放到更长的时间中去验证。建筑师的创造力亦是如此。随着建筑业发展周期的变化,盘育丹和钟语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对建筑设计带来的影响:
“从一开始办公楼的集中建设,到后来的中小学校、大学城、政府项目的建设,项目的总体数量处于一个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业主的专业性和话语权更强了,对设计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趋势外化为设计工作流程的改变和重塑:
“从出图到动画,表达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最近在项目中已经开始用 VR 的方式向业主展示D5渲染场景,能够给甲方提供一种更加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内部团队间的讨论也不再只是用 SketchUp 或者 Rhino 模型,D5的实时渲染场景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设计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 AI 等新兴技术不断加入,工具的变革也在更加快速地改变设计工作本身。正如此前在言子书院中用D5进行立面材质的推敲工作,如今,随着D5 AI 材质工作流的逐步完善,这一推敲过程将被进一步简化:施工选材时,设计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材质库或者外部的海量素材中一一比对,只需将实际备选材质拍照上传,在D5中可以利用AI 功能进行的材质超清及无缝化处理,并且一键生成材质的法线和粗糙度等,智能化还原真实材质效果。
诚然诸如此类的功能仅是设计工作中的一环,从高效的创意表达到辅助设计全过程,D5也在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技术版图。在D5的愿景中,技术进步将会帮助更多人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中的美好。
现代与传统,科技与艺术,随着设计工作流的革新不断碰撞融合。对此,盘育丹也表示:
“建筑师需要在不断锤炼设计思想,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追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统一的理想境界,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用现代化的技艺打磨设计的创造力,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内涵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项目名称:奉贤新城言子书院新建工程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位置:上海奉贤
建设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
代建单位:上海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https://www.d5render.cn/user-case/hejingtang/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