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06年,美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卡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Infotopia: How Many Minds Produce Knowledge)一书中,作者以“茧房”比喻了信息过滤导致的问题:由于个性化筛选,人们仅接收符合其观点的信息,进而被限制在同质化的信息氛围中。
而《有趣的陌生人2》第三期探讨了引发这种同质化现象的深层原因,并着重讨论如何利用城市环境中的内在潜力跳出“茧房”。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当专注于摆脱信息和社交媒体的干扰,使自己成为城市中的独特存在,远离喧嚣,在宁静与明晰中找到心灵的平静和独立思考与判断。这一思考建立自身的独特价值体系,让自身思想和生活更丰富。
本期《有趣的陌生人2》微型社会观察对话节目由桑扶兰特约赞助播出,通过讨论“信息茧房”展现了个性化信息过滤带来的挑战。在本期节目中,嘉宾包括香港影星梁琤、文学博士刘峻铄、桑扶兰品牌主理人周曦以及演员辛星共同探讨这一话题。节目呈现了短片故事《茧房》,以卓别林式幽默的默剧形式将现代“茧房”生动描绘在观众眼前。现今网络时代,虽然信息快速传播,但信息的壁垒依旧存在,大数据也根据用户资料进行内容推送,引发人们对信息壁垒与“茧房”的深思。
嘉宾刘峻铄重点分享了在大数据监视下我们的言行受限,只看想看到的信息。“茧房”内的信息自我选择,可供选择的信息多样,是正确筛选至关重要。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只是我们所想看到的信息。在茧房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所喜欢的信息来获取,如果正确筛选信息,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干净的小世界,但一味的只选择阅读一种信息,那跟当初闭关锁国的清朝又有什么区别。
梁琤则指出信息爆炸导致找寻精准信息的成本增加,即使信息传播迅速,仍难以辨别真伪,反而增加了成本?在报纸时代,一篇新闻的出现要经历得到投稿、记者调查、记者写稿、领导审稿,再给到印刷出版;而现在只要有一台手机,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就可以发新闻,我们只要上网就可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同一时间就看到视频。就像前段时间英国某事件爆发,我们在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片段的视频呈现。信息传播的快速也间接地导致了新闻的严谨性降低了。找寻真相的成本升高,造谣的成本降低,澄清的成本增加。
在对信息茧房的理解中,周曦谈到“信息茧房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圈,在圈里面每个人都只会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在算法推荐的当下,我们的点赞、评论和浏览历史都会使我们所看到的往往都是跟自己观点一致的或感兴趣的信息,而很少接触到不同的声音。
就像主持人辛星在节目的疑问一样,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我不想去看乱七八糟的信息,那我全部都不去看的话,信息的接收跟不上更新的速度,是不是就意味着我的落后。比如我有段时间减少了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次数,我会突然间发现我的信息比别人少了好多。在节目中刘博士也给出了解决方法!
通过精彩的节目内容和深入讨论,《有趣的陌生人2》第三期为观众呈现了新颖而引人深思的信息茧房主题,促使人们审视信息的来源、排列方式和真实性,同时拓展了对当代社会信息获取和价值认知的思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