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具‘误’”展览现场

“面具‘误’”展览由独立策展人冯博一策划,呈现了来自中、日、韩、美、加拿大五国19名艺术家,44件/组艺术作品,内容涵盖行为、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绘画等多元领域。

“面具‘误’”展览旨在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作品,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面具”的多重含义和影响。艺术家宋冬&洪伟&马秋莎的参与无疑为展览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和深度,使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冬

Song Dong

1966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宋冬从早期的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策划和戏剧等多个领域。参加过许多国际性大展,并获奖和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伟

Hong Wei

1992年生于湖北黄冈。201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本科;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行为艺术硕士。现任教于济南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美术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秋莎

Ma Qiusha

1982年出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马秋莎曾被提名“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第七届AAC艺术中国 - 年度青年艺术家”(2013)及“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 - 年度青年艺术家”(2017)。

展出作品

Exhibited Works

此次,“面具‘误’”展览第二幕“替身·隐匿”中展出宋冬&马秋莎&洪伟的作品,分为两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冬,替身,为艺术服务》,宋冬 + 马秋莎,2006

60×40cm×18幅

行为、文献资料

第一部分是2006年5月宋冬参加了由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主办的“个展”项目,他邀请马秋莎合作完成了行为作品《替身》。宋冬请马秋莎戴上他的面具,以宋冬“替身”的身份从事“为艺术服务”的工作,在此期间,“替身”享受与宋冬同等的待遇,并应策展人和各位艺术家的要求和需要,为艺术作出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服务,而宋冬并没有在场。这次展览原样不动地呈现了当时展出的《替身》画册和有关照片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冬替身”洪伟在“面具‘误’”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是宋冬根据这次展览主题,邀请洪伟再次以“替身”的方式参与其中。洪伟戴上宋冬的面具参加布展、开幕、座谈会和晚宴等活动。宋冬本人仍然不在现场,一切将由替身代办。展览呈现了洪伟替身宋冬的图片和影像记录过程。同时,宋冬也“替身”洪伟,在洪伟任教的济南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上一堂有关“面具”的美术课程,也一并在这次展览中以图片和影像记录方式给予展示。

艺术家通过两组行为艺术实践,跨越了18年的时间维度,深入探讨了身份认同与艺术界中代理行为。 作品《替身》中这种互为替身的互动形式,不仅挑战了艺术界对艺术家身份的传统看法,也重新审视了面孔与社会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错位与断裂。

关于创作

About Artisti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具‘误’”展览现场

宋冬从早期的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艺术家。其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个领域。他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并参加了包括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亚太三年展、广州三年展、台北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和世界影像节等国际大型艺术展。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2006年的光州双年展大奖、2010年的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新媒体大奖、2012年的首届基辅双年展奖,以及2014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贡献奖。

“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

——宋冬

宋冬的多数作品都很好地呼应了他的这句话。他的艺术实践多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行为或场景,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表达,对隐藏于行为之中荒诞性的探索,而不寻求任何有形的反馈。例如,他的作品《无为之为-碎片003》、为卡塞尔文献展创作的作品《白做园》以及现在为展览“面具‘误’”创作的作品《替身》等,宋冬都以一种近乎“无为”的方式,这种看似“白做”的行为背后,实则都隐匿着深刻的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做园》,宋冬,2010-2012

影像

图源网络

而“隐匿”在本次展出作品《替身》中,“白做也得做”的探索有二。其一,对艺术界固定观念的反思。贡布里希曾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在传统观念中,艺术家的身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他们的作品被视为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直接表达。然而,《替身》系列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艺术家本人或其指定的“替身”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以对方的身份出现,执行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或任务。通过替身的介入,不仅是对个人身份边界的模糊化处理,更是对艺术界传统权力结构和身份认知的一次大胆挑战,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创作过程中代理行为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并非总是艺术家个人意志的直接体现,而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包括代理人、环境等)的影响和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冬替身”洪伟在“面具‘误’”展览现场

其二,对面孔与社会身份之间的探索。面孔作为身份最直观的标识之一,往往被赋予了超越其物理属性的社会意义。在《替身》系列中,面孔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解读。当替身以艺术家的面孔出现时,他们不仅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更是在探索面孔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身份和权力关系。《替身》行为不仅是对个体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挑战和重塑着个体的自我认知。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具‘误’”展览现场

宋冬的《替身》系列行为艺术实践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跨越18年的身份认同探索之旅。这组作品不仅挑战了艺术界对艺术家身份的传统看法,还重新审视了面孔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它让我们意识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身份认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反思和重构的过程。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艺术在社会中的真实作用和价值,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文档整理 | 陈旭峰、李昕蔚、蔡欣怡

校对 | 陈旭峰

摄影 | 林陈钧

*部分资料图片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