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今天是9月8日,农历八月初六,白露节气的第2天。到了白露也就意味着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白天虽然仍有一定的温暖,但夜晚则变得凉爽甚至寒冷。这种温差的变化,标志着夏季的暑热正式退去,凉爽的秋天开始占据主导。因此,人们需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元代养生学家邱处机在他的摄生专著《摄生消息论》中写道,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锦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而秋天气温转凉后则应“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概括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老话“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白露时节到了,秋冻到啥时候?答案来了
什么是“春捂秋冻”?
春捂:说的是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要多捂着点,保暖。这是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过早脱掉厚衣服,身体可能难以适应气温的波动,容易受寒生病。例如,当春天阳光明媚时气温可能较高,但突然遇到冷空气来袭,气温又会骤降,如果过早减少衣物,就容易感冒。《寿亲养老新书》中也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
秋冻:秋冻说的是秋季气温稍凉爽时,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要让身体受点冻。这是因为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适当经受一些寒冷的刺激,可以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比如在秋天,当气温开始下降时,不要马上穿上厚毛衣、羽绒服等厚衣物,而是让身体逐渐适应这种凉爽的环境。
为什么要进行春捂秋冻呢?因为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春季“捂”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逐渐升高的气温,避免因气温骤升而导致血管过度扩张等问题;秋季“冻”能使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经受锻炼,逐步适应寒冷环境,提高耐寒能力。
秋冻的正确打开方式
白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早晚的温差也逐渐增大,这个时节就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让自己冻一些,以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但“秋冻”也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天气情况合理调整穿着。
腹部:腹部受凉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在秋季,即使进行秋冻,也应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穿背心或者在衣服里面加一件肚兜等。
脚部:脚部的保暖非常重要。秋季不要过早地穿上单鞋或者凉鞋,可以穿着透气的运动鞋或者布鞋,并注意保持脚部干燥。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秋冻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秋冻”能增加抵抗力,但“秋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冻到什么时候结束呢?
一般来说,秋冻可以从立秋之后开始。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但此时气温还不至于过低,人体可以开始逐渐适应这种温度的变化。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来判断。比如在北方地区,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加大,但白天可能仍然比较炎热;而在南方一些地区,立秋后的气温可能依然较高且较为稳定。
当气温降至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因为这个温度以下,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容易受寒,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在一些地区,进入10月下旬或者11月,气温可能会持续在10℃以下,此时就不适合再进行秋冻。
如果个人感觉到明显的寒冷,即使气温还在10℃以上,也应该结束秋冻,及时增添衣物。比如有的人对寒冷比较敏感,当气温在12℃ - 15℃时就已经觉得冷得难以忍受,那么此时就不应再坚持秋冻。
而对于老人、小孩、体质虚寒者、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特殊人群,秋冻的结束时间应该更早。这些人群的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较弱,当气温稍有降低或者自身感觉稍冷时,就应该及时增加衣物,可能在气温15℃左右甚至更高时就需要结束秋冻。
以上就是秋冻的一些说法和注意事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关于春捂秋冻,大家还知道哪些讲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