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今天是9月12日,农历的八月初十,正值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到了白露,也就意味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逐渐开始转凉不说,早晚的温差会持续增大,这个时节大家就要适当增加衣物,注意腰部、腹部以及脚部的保暖工作。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岁时节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而且对人们预测后继的天气情况也有着指示作用,老人说:“白露节气有三怕,刮风落雨白不下”,有啥说法?
白露的由来
白露的说法,源于古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周礼》中有“露降而白”的记载,意指到了白露时节,夜间的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
这一现象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得到了更为详尽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因此以白形容秋露,得名“白露”。
时值白露,老人说:“白露节气有三怕,刮风落雨白不下”,具体有哪些说法呢?我们一起看看老人说了什么,有没有道理。
一、白露怕下雨
我国民间有“白露下雨,路白雨”的说法,意思是说白露时节下雨的话,可能会连续下一段时间,道路会因为雨水而变得湿漉漉的。白露时节,许多农作物如稻谷等逐渐成熟,即将进入收获期。如果此时下雨,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倒伏、发芽或霉变。稻谷倒伏后不仅收割困难,而且容易接触地面的湿气,增加发芽的风险。发芽后的稻谷品质下降,影响农民的收成和经济收入。
其次,对于一些已经收割但还未晾晒干燥的农作物,雨水会使它们难以干燥,甚至可能出现霉变,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的质量。
再者,白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若下雨则会使空气更加潮湿。潮湿的环境容易让人感到阴冷,引发关节疼痛等身体不适。尤其是对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来说,潮湿的天气会加重病情。
二、白露怕刮大风
白露时节,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如稻谷、高粱等。此时如果刮大风,容易造成农作物倒伏。倒伏的农作物不仅收割困难,还可能因为接触地面而受潮、发霉,影响产量和品质。民间就有“白露刮大风,有谷难成米”的说法。
对于一些正在晾晒的农作物,大风可能会吹走或吹散它们,造成损失。比如晾晒的谷物可能被吹得到处都是,甚至混入杂质。而且大风可能会损坏农田中的灌溉设施、棚架等。灌溉渠道被破坏可能导致后续无法正常浇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棚架倒塌则可能压坏正在生长的蔬菜、瓜果等作物。
三、白露怕不下露水
白露之名,源于此时节夜晚温度下降,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露,而秋属金,金色白,故称为“白露”。所以白露时节有露水被认为是正常的气候现象。而一旦白露时节不下露水,可能预示着气候异常。比如可能意味着天气持续干燥,或者气温偏高、气压异常等。这种异常气候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民间有“白露无露水,百日无霜来”的说法,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白露没有露水意味着天气会高温干燥,干燥的气候可能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灌浆和成熟。对于一些需要充足水分的作物,如水稻等,可能会出现减产的情况。而气温偏高可能会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紊乱,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老话“白露节气有三怕,刮风落雨白不下”,说的就是白露时节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以及没有露水出现。
以上就是关于白露节气的说法和讲究,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关于白露的说法或是农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