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正红镇陈圩村:传统柳编业与新质生产力齐发展

滨海县正红镇陈圩村的家庭传统柳条编织业已有数十年历史,但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这一传统副业逐渐萎缩。然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陈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学习全会公报,积极探索发展新途径,让传统柳编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陈圩村充分发挥留守母亲、大爷和大妈们的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媒和电商平台,与城里的多家花店、果品店、糕点店和宠物店等合作,提供各种规格和形式的柳制花篮、鸟巢狗窝、果品糕点的手编柳制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美观时尚,还具有绿色原生态、小巧玲珑、朴素典雅等特点,深受城乡中青年消费群体的喜爱。有些消费者甚至将其视为艺术品收藏。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陈圩村的柳编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价格也大幅提升。与传统柳制品相比,手工柳制工艺品的价格翻了几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据了解,全村一百多户留守传统编织户因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新传统产品,编织新颖柳制工艺品,每户留守家庭居家攒钱增加了五千元以上,最多的户甚至可增加两万元。目前,已有商家与该村电商户洽谈合作,计划将柳条织编工艺品推向海外市场。

陈圩村党支部*刘雪峰表示,将继续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一手抓传统柳编业的传承与发展,一手抓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让柳编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市场渠道,推动柳编工艺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陈圩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市场手段,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徐进成 刘丽萍)

责编/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