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黄烁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影视制作专业毕业后,回到国内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工作。由于资历尚浅、经验不足,他只能从最基础的视效剪辑工作做起。

黄烁跟过很多剧组、剪辑过不少影片,但直至全程负责剪辑《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才算是他第一部正式的大银幕作品,紧接着无缝衔接到负责电影《异人之下》的剪辑工作。回想起来,他仍觉得这是一次“神奇的经历”。

剪辑师,是被网友称为“百万剪辑师”“全能的神”的工作,他们不仅要会剪、会拍,还要会导。他们要将导演和编剧的想象具象化,要把像碎片一样的镜头精心挑选、有序拼接,并搭配上声效、音乐与简单的视觉特效。他们还要面临不可控的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更多可能,妙手生花。

本期“幕后”专题,南都娱乐专访电影《封神三部曲》和《异人之下》的剪辑指导黄烁,揭秘中国史诗级电影与国风超能力电影的剪辑内幕,分享剪辑师的工作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三部曲》和《异人之下》的剪辑指导黄烁。

1 团队与管理

大部分时间不加班!必须保证充足睡眠

行业内的剪辑师工作相对枯燥,坐在电脑前面对多台显示器进行剪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90分钟的影片,每秒钟24帧画面,每一帧的画面都要进行仔细考量,工作量巨大。同时因为没有合理的工作模式与规范,也导致了很多剪辑师经常需要熬夜加班,黑眼圈和颈椎病更是成了不少剪辑师的“职业病”。

但在黄烁看来,团队能够完成一份在业内看来非常复杂的三部曲项目,是因为团队有着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剪辑室。

电影上映后,黄烁在自己的公众号“后期骗局”中发布了一篇关于《封神》剪辑工作复盘的文章,文中严谨透明的工作流程,和“不想让同事因自己的工作失误而通宵加班”的原则引起了不少从业者和网友的强烈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剪辑《封神》的黄烁。

在《封神第一部》中,95%的时间里黄烁的团队都是在20点前就结束工作,哪怕临时有需要,也都是黄烁一个人加班。“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黄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的剪辑室环境。

黄烁和团队为《封神第一部》制定了详细的“制作规范”,在还没进入到正式制作阶段时,黄烁就已经要求剪辑部门完全按照规范进行工作。他们会先将剪辑文件按场次排列,并且附上详细信息,包括段落号、场号、时长、版本号、生成日期等,如果有修改,还会列出详细的修改单,再加上水印同步给剧组的各个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详细的“视效交接表”。

在复盘文中,黄烁还详细介绍了剪辑《封神》时所用的软件、硬件、网络、场地,以及团队的剪辑习惯。在剪辑时他们选择使用Avid Media Composer软件,因为每次在同步和素材时都要经历噩梦,搞不好时间线版本就会乱套,素材也会离线,这套Avid给协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他还提到,《封神》的剪辑储存使用的是一台200TB的24盘位的Nexis,是唯一一个使用Nexis作为剪辑储存的剧组,剪辑《封神》三部大约用去了70TB。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在同一网络、同一储存下工作,会大大降低人力时间成本,以及犯错的概率。”

他也细心地将Nexis分成了五个区域,有用来专门储存所有媒体文件的、放工程文件的、存放MXF以外文件、用来和其他部门进行文件交接的、还有用来存放一些零零碎碎文件的,使得在剪辑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文件。不仅如此,他还在文中分享了自己剪辑时的工作环境,“空间不大,但很紧凑,没有被浪费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的剪辑时间线。

不少从业者看完后会觉得很“爽”,因为黄烁用白纸黑字敲定了所有的工作细节,使得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沟通透明且高效。黄烁说,剪辑《封神》时大部分时间非常愉快,因为团队里的每个人在工作时都得到了尊重。各部门之间有配合,也有边界,在剪辑时就不会有视效部门的人提建议说“这个镜头我们建议拿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拍摄是团队工作,各部门相互联系。

“剧组的工作更像是待在一个工厂。”黄烁说,在剧组里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剪辑部门是后期制作阶段的中心枢纽,如果中间缺少和其他环节的沟通,就会有整个后期制作成本大幅提高和失误的风险。

剪辑师的工作节奏一般先跟着剧组进行拍摄,在导演拍完相应的素材,随即就要剪出“粗剪版”,当所有的素材拍完后,剪辑师就需要剪出一部“成片”。也有剪辑师前期不跟剧组,后期再进组直接上手剪辑的方式。

黄烁特别提到,拍摄部门能和剪辑部门同步进行工作,是自己理想的工作方式,因为如果在剪辑时有镜头的疏漏,剪辑团队可以及时反馈,方便现场进行补拍,避免剪辑失误出现的概率。

2 “新人”与信任

“我们把这份工作完成得很好”

在《封神》剪辑的筹备期,黄烁团队主要的剪辑任务在故事板和视效预览的剪辑。一开始,剪辑助理从分镜部门拿到一张张画格后,会将它们都铺在时间线上,先会剪出一个大概的节奏,再加上台词字幕和一些必要的声效、音乐。一些简单的相机运动比如推、拉、移、旋转、手持效果,也都会在剪辑时尽量模拟出来。

在临时配乐环节,黄烁则在当时创建了一份歌单,里面是他或乌尔善认为可能会用到的电影原声专辑。为了把空闲时间都尽量利用起来,黄烁在开车时都播放这份歌单,当听到与某场戏很搭的音乐时,会马上记录下来,这样在剪辑正片时,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本身。

而在配音环节这个部分,还可以听到来自各个部门同事的声音,有的同事甚至还成了专门为某个固定角色配音的人。黄烁用了一个铁三角的电容麦克风直接放进DNxIQ(专业视频接口)里,这样在配音时就可以边看画面边发挥自己的才能,录好的声音也会直接出现在时间线上,方便随时回放、随时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的场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的场记单整理。

待导演确认了分镜剪辑后,视效预览团队就开始进行工作了。黄烁剪辑团队和分镜、视效预览团队大部分时间里都会待在一起工作。当他们有需求时,比如某处想多增加一个特写、某个镜头想尝试另一个角度等等,就可以马上和其他团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所需要的镜头。再往后,就会陆续收到来自动作部门的动作小样剪辑。

直到开拍前,剪辑时间线都一直处于进化和完善的过程中。除了纯对话段落,剪辑团队在《封神》的筹备阶段基本完成了所有场次的分镜和视效预览,几乎可以用这些东西拼接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到了拍摄时期的剪辑,机房里主要是黄烁和另外两个剪辑助理和后期协调在工作。他还特意选择了可升降的办公桌,“大家坐累了就站会儿,站累了就坐会儿。”

《封神》分了AB两组进行拍摄,各组在现场都配有一名现场剪辑。数字影像工程师的同事们,每天都会提前把网络搭建好,剪辑到了现场后就可以直接把笔记本通过网线接到负责存储Qtake(现场图像录制系统)素材的存储上,这样每个镜头拍摄完成后,黄烁团队就可以实时拿到素材并开始剪辑工作。

现场剪辑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视效团队完成粗搭,确保所有计划拍摄的镜头全部都已经完成。对于一些分层拍摄以及Moco镜头,黄烁团队也会做简单的合成,好让导演和摄影、视效等相关部门确认成果,如有问题可以随时调整拍摄方案。

除此之外,导演在现场有时会有关于剪辑方案的建议或者反馈,现场剪辑也需要用文字或者直接在时间线上添加注释,以便把信息及时传达给黄烁团队。

除了担任剪辑师,他还兼任了剪辑组主管的工作,负责起中国最有难度的史诗电影后期剪辑团队的管理。

面对中国影史空前的大型电影项目,而且还是采用三部连拍的模式,剪辑的难度与强度难以想象。黄烁坦言,一开始要与首次合作的导演乌尔善建构起彼此的信任,算是剪辑初期的第一大难点。

当时他和乌尔善第一次见面,互相并不了解,只有纯创作层面上的关系。

“剪辑新人”的黄烁信任乌尔善,但乌尔善不一定能够信任他。作为一名剪辑师,如何既能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被导演所接受,黄烁说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与乌尔善进行磨合。

回看剪辑时的过程,黄烁深感难点在于其史诗感的营造。《封神三部曲》基于武王伐纣、朝代更替的大时代背景下,所有角色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和作用。黄烁和导演在剪辑时一直想平衡的是,如何才能避免把影片做成传统意义上的大片,又能让当代的观众接受这种节奏的电影。

影片中要呈现出大视效量也是难点之一,很多镜头都是大面积的蓝幕或者无实物的表演。大视效决定了很多镜头要采用分层拍摄,黄烁团队也要针对一个镜头去做大量的合成,去考虑不同层级镜头之间的关系以及切入的时间点。

黄烁笑说最终剪辑出的角色状态的表现令他非常满意。他们在剪辑大场面时会特意增加姬发和其他质子反应的镜头,以让影片尽量回归到“人”的身上。比如在战争时亲眼见到抛石、箭雨时的状态,以人的状态来呈现出场面的宏大,能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子在龙德殿弑父”这场戏的剪辑突出了戏剧核心。

“质子在龙德殿弑父”的戏份令黄烁印象深刻。画面中,四大质子要在纣王的威逼利诱下集体弑父,此时危机初现,情感张力相当浓烈。但当时黄烁在剪完第一个版本后,自己并不满意,导演和摄影指导也认为有所欠缺。隔了两三天后,他迅速剪出了另外一个版本,连乌尔善看完后都觉得很惊喜。

“两个版本一下子从地上到天上,其实就是灵光乍现,我突然就对这场戏有感觉了,一下子一切都顺了。”据黄烁回忆,当时他认真思考了这场戏的戏剧核心是谁、戏剧作用是什么:这场戏纣王是戏剧核心,向下对四个伯侯及四个质子施压,所以纣王在说话时,反应镜头要给到四方诸侯及其质子们平均的镜头数量,才能突出纣王的地位和压迫感。

最后的剪辑以姬发为剪辑核心,从他的角度目睹纣王的残暴,观察质子们的反应,姬发对精神之父的崇拜坍塌,铺垫他的心理蜕变历程,这样才能完成人物成长线的重要部分。

影片中还有一些段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剪辑手法,比如姬昌吃肉饼。他先通过中景镜头客观交代姬昌在吃肉饼,不做强调,只表示这是姬昌的“断头饭”。直到殷寿那句“你那么爱你的儿子,难道没尝出来他的味道吗?”台词出来后,镜头突然切到姬昌手拿肉饼的近景,此刻姬昌的情绪是最强烈的,对观众的冲击力也是最强的。整场戏随着角色(姬昌)的心理预期进行,从毫不知情到被设计食子果腹、后知后觉,使观众更有代入感地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烁获得了第18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剪辑奖。

《封神三部曲》作为黄烁第一次从头到尾负责的项目,还拿到了第18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剪辑、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不少人都夸他“出道即巅峰”。这对黄烁而言,确实是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了巅峰,但并不是指在事业上达到了巅峰,而是一开始剪辑就要应对这样巅峰难度的史诗级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黄烁还透露,《封神三部曲》第二部和第三部是一步步把观众引向结局的过程,信息量只会越来越密集。观众们将会看到大量神仙斗法名场面,以及更多大场面和新人物的登场,视效的制作难度是直接翻倍。

3 风格与尝试

不同类型电影的剪辑挑战

早在《封神三部曲》第二、三部完成定检时,电影《异人之下》便开始筹备了。有了在《封神》的合作经验,乌尔善也将剪辑任务再次交给了黄烁,基本上算是无缝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人之下》的剪辑团队。

《异人之下》的剪辑团队只有5个人,黄烁担任剪辑指导,主要负责剪辑和与导演沟通想法。拍摄也和《封神三部曲》一样,分有AB两组,组内各有一位现场剪辑。因为有了在《封神三部曲》的管理经验,《异人之下》也制定了一套完善、安全的工作流程。

影片的拍摄素材将近19000条,大约180个小时。最终呈现在正片的镜头数量大约是2250个,视效镜头占了1700个。对黄烁而言,《封神三部曲》和《异人之下》剪辑难易程度是相对的,后者最大的不同点和难点在于有动画剧集和连载漫画可以进行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辑《异人之下》的工作环境。

在《异人之下》筹备阶段,黄烁就已按照电影的剧本用动画画面拼出了大概的故事时间线。相当于在开拍之前,除去一些原创性的段落,团队已经有了一版视觉参考的样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团队发现一些在剧本阶段无法觉察的问题,还能更准确地预估成片的时长。

从《封神三部曲》过渡到《异人之下》,黄烁刚开始会有些不适应,“毕竟在《封神》里泡的时间太长了,有点像演员没出戏时的状态。”

作为漫改电影,乌尔善对剪辑提出的首要要求,便是保留其漫画感,要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原著漫画的魅力。这就导致之前未涉猎过太多漫画作品的黄烁,也需要花不少时间去找影片所要呈现出的“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人之下》剪辑时间线。

在黄烁看来,漫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节奏是明快干脆的,观众在脑补每帧画面间缺失信息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参与到其中来。在临时音乐、音效的选择上,制作团队也花了不少功夫。剪辑初期,团队便开始寻找大量风格迥然不同的音乐用于粗剪中,形成一种“混搭”的感觉。

“可能一些观众会觉得音乐衔接有些突兀,但其实这是我们刻意创造出来的视听语言。导演希望能让观众‘玩’起来,让他们看完电影后觉得像是蹦了两个小时的迪。”

影片在上映前后获得了不少关注,因其原著本身已经很丰富精彩,又有众多经典桥段,要将其改编成电影,黄烁坦言“影片在叙事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还透露,《异人之下》上映前还有一个版本,但内容上相对较满,可能会导致一些观众无法看懂。所以在剧情的呈现上,创作团队对原版进行了不少斟酌和删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人之下》剧照。

上映版本的《异人之下》,开头便呈现了炫酷激烈的打斗镜头,各大异人门派为争夺张楚岚各显神通。相较于原版本对门派纷争、“炁体源流”等背景信息的旁白介绍,剪辑团队希望这种开场形式更能牢牢抓住观众眼球,让他们看到张楚岚并非等闲之辈,成功将角色引入,带观众走进“异人”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没有叙事信息的镜头,我们要做减法,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主线剧情及人物上。”黄烁说。比如在医院的戏份中,徐三、徐四的打斗场面虽然好玩过瘾,但考虑到其实偏离了叙事主线,没有过多信息的呈现,剪辑团队对其做了删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画面呈现效果上,黄烁团队也进行了不少细节上的创意处理。在影片的打斗镜头中,他们会使用一些漫画拟声字来削弱暴力感。例如在墓地中冯宝宝用铁锹打张楚岚的头,在打击瞬间,屏幕上出现漫画拟声字“砰”来取代真实画面,配以卡通打击音效,在减弱暴力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还原其漫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改电影会有不一样的创意细节处理。

影片拍摄素材近180个小时,剪辑前的筛选也有不小的工作量。在对素材的选择上,黄烁则是尽可能保留有表演细节的镜头,让人物的情绪流露和动作设计得到更好地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冯宝宝带张楚岚回家练功的戏份中,张楚岚想起爷爷是为保护自己而死,突然崩溃大哭。这时冯宝宝有一个微小的眨眼动作,黄烁特意选择了这条镜头。“因为这个表情细节能让观众看到,‘埋人不眨眼’的冯宝宝在张楚岚流泪时是有情绪波动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她还有另外一面。”

4 初心与准则

唯一的标准只能是自己

做一颗最好的螺丝钉

电影《异人之下》上映后,观众带来的评论褒贬不一。有观众惊叹于特效制作和角色动作设计之精细,认为电影还原了很多漫画名场面。但也有不少原著粉丝称其改编不及预期,情节设计不够合理,尤其在角色战力体系上存在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人之下》中的“冯宝宝”。

在原著粉丝眼里,冯宝宝是“无敌”的存在,但影片中她的战斗力却有明显削弱,反而对张楚岚的战力对标过高,不少观众对此表示不解。黄烁则认为,对电影而言,是很忌讳无敌的角色出现的。“电影里无法存在一个随时可以帮主角解决一切问题的无敌角色,这有违类型电影创作的基本原理。在古希腊戏剧中这类角色叫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是现代电影剧本创作需要极力避免的。退一步说,冯宝宝在原作中也并非真的无敌,熟悉漫画的观众应该对相关细节很了解。”

面对观众的评价,黄烁表示无论是建议或批评,他都完全接受。“观众从最早只关注演员是谁、演技如何,到现在开始关心造型和制作层面,说明观众一直在进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要参照每位观众的标准,那就是没有标准的,唯一的标准只能是自己。当观众的意见很嘈杂时,作为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创作初心。”

在他看来,原著漫画已非常成功,但无论取材于何处,归根结底,他们是在做一部电影,而非简单的漫画精彩瞬间的合集。“乌尔善导演的所有作品向来都在做‘拓荒’,不会因为市场反映不好就停止脚步。这对于电影行业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每一次拓展创新都有积极意义,只有打破舒适圈,电影行业才能迎来全新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烁对“工业化”有自己的理解。

而对于“电影工业化”的说法,黄烁表示一开始他也倡导电影工业化,但后来发现“工业化”的概念已经被部分人曲解,开始会和大投资、大体量和有没有高端设备所连接起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简介上写着:“谁再提工业化我和谁急!”

之所以反感工业化的口号,是因为黄烁了解到有一些从业者只一味追求投资与设备的高水准,执着于工业化的表象,而并不在意工作人员是否会因工业化受益,工作效率是否提高,有没有因此“睡得更好、吃得更香”。

黄烁理解的“工业化”,是用电脑取代人的非必要劳动的自动化,是提前制定各部门的工作规范、解决流程上可预见的问题的流程化。在他看来,这样或许才是去定义一部电影是否达到工业水准的重要因素。

面对不少网友给剪辑师贴上的“百万剪辑师”标签,黄烁认为,剪辑师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视听感受,这对剪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满足。“身为一名剪辑师,就是要把本职的工作做好、做精,做一颗最好的螺丝钉,把剪辑的工作做到最好。”

谈到对导演这一职业的探索,黄烁强调“现在还不太想转型做导演”。对他来说,做导演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至少自己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到。“不管是给人强烈感官刺激的超级大片,还是情感细腻、内涵深刻的文艺片,各种剪辑风格我都想去尝试和探索。在30年或更长的职业生涯里,我想成为更好的剪辑师,想接触更多的导演和不一样的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林经武 实习生 郑润 申诺冰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