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家人们,这个礼拜能赚6天窝囊费,啊不是,社会主义建设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的节假日调休安排具体如下:

  1. 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2. 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
  3. 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4. 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5. 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6. 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7.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9月原本应上班21天,经过2次调休和一个中秋节休假后,我们还是保住了21天的工作!一天也没丢,真好。

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调休这个伟大发明,意义在哪里?

官方的说法上,除了文化传承、特殊情况以外,调休有以下两个意义

1. 避免节日碎片化,促进旅游、消费和团聚。翻译一下,就是要经济,要大家出去玩,需要大家在路上,能尽兴,能好好花钱,能拉长整个消费链路,创造更多GDP

2.均衡工作与生活,调休可以让人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休息,之后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翻译一下,这没法翻译,这明显不合理,既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也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连着转的工作让人累趴下,倒是需要时间来好好躺躺,与第一个意义产生了缘木求鱼的效果。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只有一个,心机之蛙一直摸你一肚子!

这两个看起来【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其实不是冲着同一批目标客户群体!(【既要(旅游创收)又要(传承文化,韩国的中秋据说不调休,不少人调侃说:既然如此把中秋给他们吧)还要(工作业绩)】)

工作业绩,毫无疑问,是喊我们这些广大牛马好好干活,认真搬砖,维持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

旅游创收,你扪心自问,牛马有精力出去玩吗?所以有没有可能喊的不是我们牛马,而是喊有闲有精力的人,钱不钱的反而不重要?

那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人有闲?

首先是大学生,一方面是,大学生可以进行的特种兵式游览(此处指暂无固定收入的部分,并非父母每月给到巨额生活费的部分),爆火的哈尔滨和淄博。。主打一个经济实惠大量地凑热闹,凑热闹,80%中国人一生热爱。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相对于社畜来说有更多档期相近的搭子,朋友,室友,网友。

其次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也是目标客户群,不过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倒也不必非得凑这个热闹,毕竟时间自由的话,淡季出去玩更香更便宜。

所以第二个人群反而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取代第二种人群的,更可能是家族式旅游,家族之中既有社畜又有学生又有退休人员这样的组合,那么即使是社畜可能稍微累点,可能也不会因为自己想躺的心情而放弃和家人们共同游玩的宝贵经历。

甚至,往往这样的家族出行伴随而来想象不到的矛盾,比如家庭之中不同年龄层消费观的碰撞,喜好的不同,遇事的压力,处理方式上的异见等等;另一方面,这样的家族出行有大概率是由社畜本人提出并做相关攻略,总之,辛辛苦苦还可能捞不到一声好评。

还有一些,是总有人会奔赴山海、不远万里来见你。但也希望你们是双向奔赴,你同样愿意为他奔赴山海。

但我们理智来看,这些辛苦奔赴的人群的旅游稳定性并不高,毕竟没有人能一直付出(精力),除非是旅游爱好者。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中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这表明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城镇居民占据了主要部分,而高学历人群则在旅游活动中表现活跃。

此外,报告还指出,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这反映出国内旅游爱好者倾向于选择近距离的目的地进行旅游。

同时,报告还提到,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显示出中老年群体在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国内旅游爱好者群体特征的深入了解。

写到这里,我也在问自己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可能就是,不想调休,我想放假,我想躺躺的心情吧。。。

社畜为什么总想去阿勒泰这样的草原去看看?是因为于适的腹肌?于适都塌房啦!不,是因为牛马总归向往草原。

为什么想去山水人杰地灵之处游玩?因为你我皆为马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