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藤、小草,虽身处四季,它们却在中国文化中像精神密码一般早已植入人们的内心。它们悬置在那里,神秘丰富。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突然涌现出来,变成我们和世界之间的桥梁,有时候让我们和世界发生撞击,有时候让我们和世界低声交流。它们有时候没有重量但却令人疼痛不已,有时候没有形状但又让人过目不忘……
9月10日,“狭窄的四季”——吴笛笛个展于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艺术家将草、藤蔓、树木、苔藓、竹子等自然之物入画,描绘出蓬勃地盛开在狭窄四季里的微小生命。此前,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深度对谈活动,特别邀请到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民安,著名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崔灿灿,《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与吴笛笛一同深入探讨艺术的无限可能。
现场嘉宾围绕吴笛笛女士近年来的创作,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与探讨。这不仅为艺术家现阶段的学术性、系统性及深度展示提供了梳理,也为观众理解和欣赏此次展览带来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呼应了时代美术馆的致力于发掘与推广当代艺术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以关注时代人文动向,推动时代文化创新为宗旨,用艺术观察者和学术梳理者的身份介入艺术现象,构建起当代艺术与公众的对话桥梁。
对北京时代美术馆来说,这是近年来少有的艺术家个展。吴笛笛与时代美术馆的渊源颇深,早在2014年的《她·时代》群展中,就有吴笛笛的作品《没有杂草NO.5》和《静·物竹》展出。本次展览精选了吴笛笛的15幅代表作品,涵盖了其从2012年至2024年,跨度十多年的创作。每一幅都是她对自然、文化和生命深刻思考的凝结。其中艺术家今年全新创作的《确定所有的确定性》系列三幅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首次亮相。作品背后所体现的女性力量共鸣与精神共振与润百颜品牌的内在精神十分契合,被华熙集团董事长、时代美术馆创始人、馆长赵燕收藏。吴笛笛的作品《世界》也是赵燕的收藏之一,她表示:“从作品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在这样一块石头上它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获取来自石头或者微风吹来的土壤,获取阳光的滋养向上生长,我觉得这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吴笛笛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她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独到见解。画中的不同的植物对她有不同的意义,她也根据不同的意义来处理它们。亚里士多德所谓“植物灵魂”,或许是吴笛笛将他们挪移到画布上的意义。他们是活的植物,是能够征服贫瘠石头的植物,是有无限生存能力的植物——这就是不屈不挠的生命本身。
我们也可将吴笛笛的这些作品看作是植物的肖像画。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静物画或风景画,静物画和风景画通常是将物(包括植物)安置在一个语境中,它是在语境中来表达它的形式和功能,并以此获得景物(植物)的整体性。而在吴笛笛这里,植物不仅抽去了语境,孤零零地存在,它还以超现实的方式存在,永远没有根基:这是超现实的竹子和藤蔓。正是这些实体存在的不可能性,才确定了画面特殊的图形形式——竹子-线条所编织成的极简的形式;藤蔓如草书排布的截图式构成。正是植物这不可能的形式,令人们的目光远离了植物的外在功能和意义,引向了它细节的可能性,引向了它的绝对可见性。
这种可见性的传达将代表四季的可见的植物压缩成微观的景观,蓬勃地盛开,也暗示着世界的另一种展开方式——在狭窄的四季里纵向生长。
吴笛笛的创作历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诠释,更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她的画作,以其精妙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学术界和艺术界的肯定。论坛现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评价吴笛笛的画作展现出兼具写实性和虚构性的超现实主义的味道;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崔灿灿认为吴笛笛在植物里找到了一种度过时间的方式;《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则从艺术家身上感受到创作状态中的勇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透过作品看到吴笛笛将技术融入感知,重新连接了主体跟她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认为:“在吴笛笛的作品中,你看到的可能是自然界的植物,但是它表达却是人类的情感。她把人类的时间和生物的时间叠加,甚至让我们在人类非常有限的生命当中,感受到作品中的竹子、青苔、藤蔓在生命体验中奇妙的重叠。”
吴笛笛这次展览的作品虽然不是特别多,却是她十余年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有鲜明的特点,其中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女性视角,温柔细腻、坚韧且充满力量。她所具有的对世界的纯真观看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观而清澈的韵味,当我们对她的作品投去感动的目光,一如我们与童年的好友意外相遇。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北京时代美术馆与大家一同穿过“狭窄的四季”,发现蓬勃的生命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