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做好“土特产”。山东省无棣县立足冬枣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为了更好的协助乡村振兴,助力冬枣售卖,7.14日,天津工业大学“基层连线,共镌曙光”乡村调研团成员,法学院夏林予,刘虎罡,生命科学学院李玉晗,李政阳,人工智能学院张鹤严、冯奥然于暑假期间奔赴山东无棣。
7.15 日-7.18,实践团来到了粮食基地,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参观考察,细致了解了粮食种植的前沿技术、贮存的科学方法以及收装的高效流程,并开展了支农扶农相关活动,旨在促进农业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7月19-25 日,实践团来到了山东无棣曾家村开展帮扶工作。我们深入这片土地,旨在通过切实的行动与专业的知识技能,为曾家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此次帮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与推广、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规划,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推动等,致力于全方位提升曾家村的发展水平,助力其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传承红色,解读振兴:参访村支部的使命之旅》
参访村支部,了解发展现状,举办宣讲,涵盖红色引领、三农政策解读等,传承红色记忆,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传递温暖,关爱乡村:深入走访的爱心行动》
开展走访活动,深入居民家庭,重点关爱独居老人,全力协助村委会,为老人们奉献诚挚爱心,购买牛奶,油等生活物资。同时,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精心举办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营造欢乐且有益的成长环境。此外,法学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实用的法律援助;生命科学专业的同学则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急救知识,增强村民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让阳光毫无遗漏地铺满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聚焦冬枣,助力产业: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
深入冬枣种植区域,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调研,深度了解冬枣的种植流程与关键技术环节。积极协助村民开展农药喷洒作业,亲身参与冬枣的种植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期间,还成功采访到了一位拥有三十多年冬枣种植经验的资深长辈。为推动绿色农产品的广泛传播,团队尝试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线上渠道展示冬枣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乡村特色产业所蕴含的强大活力与无限潜力,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下乡”的旅程已至终点,但我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永不熄灭。在这片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美丽蜕变,也深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愿我们的点滴努力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实践感悟
这10多天的三下乡之旅我收获颇丰,在大粮仓我真正的体悟到了“把饭碗端在中国人 自己的手里”的重大意义;在帮果农打药的时候真正切身体悟到了农作的辛苦;在与村民在交谈中,倾听他们的过去,期许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真切体悟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与光荣。
这10多天“三下乡”不仅是实践之旅,更是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与升华。它让我更加坚信,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真正理解国家的根基所在,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次旅程,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刘虎罡
这十天,我们去了无棣县。先去了大粮仓,看到那么多粮食,心里真为农民兄弟们高兴。然后,我们又去了山里的穷村子,跟村民们聊聊天,还帮他们给果树打了药。最要紧的是,我们还想办法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让他们的日子能好过点。这十天过得真快,但感觉特别充实!
实践团成员李政阳
走进乡村小学,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知识的眼睛深深触动了我。我们给他们授课,分享外面世界的精彩,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明白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
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一起劳作,在粮食基地,学习相关种植和贮存技术,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汗水和希望。我更加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敬意。
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为改善村容村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都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村民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梦想,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这十天的三下乡经历,让我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城市走进乡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锤炼了意志。我深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而我愿成为其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持续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实践团成员夏林予
撰稿:夏林予
拍摄:刘虎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