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敏 谢翠玲 刘奕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产房是一个充满神秘而又必须经历的地方。在这场未知的旅途中,有一群人始终陪伴在侧,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她们就是助产士,一个致力于让新生命降临过程成为家庭美好回忆的群体,她们在守护新生、保护女性和家庭健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邵阳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邵阳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走近这支连续多年接生量居全市之首的助产团队,去探寻助产这个职业背后的故事。

摒弃世俗理念·实现职业化

助产起源是妇幼健康事业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古代,助产先后被称为“稳婆”“产婆”“接生婆”。人类要生存、繁衍,就需要有专人参与照顾妇女的生育过程,这就是早期助产护理的雏形。由于在分娩中常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困难,于是就有一些稍微年长且有过生育经验的妇女来帮忙,以协助产妇顺利分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娩经验的累积,这些妇女逐渐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于是,“接生婆”变成了一种职业。

20世纪初,西方女医学传教士将先进的助产理念带入中国,与传统的接生理念发生重大碰撞,推动了中国近代助产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近代妇幼事业的开端。

今年80岁的朱爱群,是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退休多年的妇产科护士长,也是邵阳地区较早接触并从事助产专业的人。1968年,20岁的朱爱群在邵阳卫校学习完助产专业后,碰上知青下乡,来到了隆回县荷香桥(区)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很小,到医院来生孩子的人很少。”她回忆,由于当时农村交通不便、医疗落后、思想保守,村里的妇女基本上都选择在家生孩子,生产时,只需准备一把剪刀,一壶热水就可以了。“除非是遇到引产的,生产困难或产妇大出血等一些危急情况,实在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才会上医院!”朱爱群表示,正是由于当时落后的生育观念,产妇难产、人口出生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记忆。(并因此产生“妇女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的说法。)

1977年,朱爱群回到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妇产科人员设备均很紧张,仅两张床,两个助产士。科室开始陆续收到一些因流产大出血,从下级医院转来的生命垂危的病人,也有一些因身体特殊原因不能顺利分娩的孕产妇。1983年,我国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此时,大家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到医院生孩子的人也开始慢慢多了起来。

舒适幸福分娩·展现技术性

助产发展是女性健康多元化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国际助产士联盟发起倡议,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国际助产士日,旨在通过庆祝助产士的节日,突出助产服务在健康和安全妊娠及分娩中的关键地位,从而让更多人意识到助产士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这一年,助产中专毕业的申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从1988到2018年,申星在产房工作了整整30年,从一名普通助产士成长为产房质量组长,副主任助产师,到大家口中受人尊敬的“申老师”,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助产这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助产技术的现代化带给女性健康乃至家庭和谐的变化。

“从最开始生产不能有陪人,剪伤口不能打麻药到后来的一对一助产陪伴分娩,再到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生孩子没有了鬼哭狼嚎,更多的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申星说,随着大家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孕产妇对于健康多元化的安全分娩需求日益突出,从最开始去医院生变成我要去医院好好生,这对助产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助产团队一直用心探索,从80、90年代尝试开展笑气、水针镇痛,到2007年全市首开先河,推行无痛分娩(连硬外麻下镇痛分娩),再到近年来陆续推出的音乐导乐分娩、镇痛仪、自由体位分娩,温柔分娩等,让分娩成为一种幸福体验的理念真正照进现实。

龙凤胎宝妈张女士仅靠一条墨西哥围巾自由体位顺利平产。二孩生育高峰期,陈女士躺在丈夫的怀里温柔分娩一个10斤2两的胖宝宝。37岁的二胎妈妈刘女士曾是一个痛感极低,连打针都会晕针的女人,结果,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轻松实现了三年抱俩。

助产士主导全程·突出专业性

助产目标是硬核保障母婴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苦再累,只要听到新生儿洪亮的哭声就非常满足!

产房是一个忙而不乱的战场,作为助产士,双手托着母婴两条生命,同时也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这支助产团队的背后,托起的是每年近5000个家庭的希望。一名好的助产士不光要技术过硬,还必须做到临危不乱、决策果断,做事有条不紊,这样才能做好产房中的“中流砥柱”,成为一名称职的“守护天使”。

“深呼吸,用力!用力!”“宝宝的头发露出来了!加油,加油!使劲,再来一次!”“呀!你真棒,孩子马上就出来啦!”。这样看似一句句普通的话语,但在产妇分娩时,却能让她们感受到安心和鼓舞。这些话,85后助产士罗姣容和她的战友们每天都要说很多遍。

“助产士的工作不仅靠脑力,靠体力,更靠眼力。”听胎心、查宫口、接生、了解新产妇的基本情况.....密切关注每一位产妇的产程进展,同时还要接诊源源不断的待产产妇。罗姣容说,对于产房这个临时的小家来说,助产士好比妈妈,产科医生则是爸爸。如果是顺产,分娩的大小事宜都由助产士负责到底,但一旦出现意外状况时,就轮到产科医生登场了。作为产房中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的人,助产士不仅需要敏锐地发觉异常,及时上报,在医生赶到后,她们还要作为医生的“助手”,严格执行医嘱,帮助产妇转危为安。

如今,助产士的工作领域早已不只局限于产房接产,甚至延伸到了产前及产后的保健指导,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倡导的助产士主导模式。2021年,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专门开设了助产士门诊,为准妈妈们竭诚服务。助产士也不再简简单单地被认为是护士的工作。

随着我国妇幼事业的发展,助产专业教育和队伍培养日益规范,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文件,将助产专业列入了国控布点专业,今年9月,邵阳学院即将迎来助产本科的第一届学生。这意味着国家对于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