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阅读《寻西觅东》栏目,在这里,我们将为你介绍一些海内外相关的热点新闻,通过解读英文媒体报道,来带你认识世界上的大小事。

这一期,我们来谈一个和文化输出有关的话题——微短剧,更确切地说,是发家于中国的微短剧,被漂洋过海的中国媒体从业者带到美国市场,并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国产微短剧

微短剧在美国的流行,可以用诸多漂亮的数据来证明:就拿微短剧APP里最成功的代表reelshort来举例吧。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就指出,根据数据分析公司的统计,截止今年一月为止,ReelShort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量达到了100万次,收入达500万美元;而在Google Play商店,下载量也达到了300万次,收入达300万美元。在去年11月以来的大多数日子里,ReelShort在这两家应用商店的最受欢迎娱乐应用程序排名中都位居前15名,甚至在苹果的应用商店排名中,一度超越了海外版的抖音——TikTok。所以啊,微短剧在美国的发展,是相当惊人、有目共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大火的微短剧APP ReelShort在Google Play上的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纽约时报- Minute-Long Soap Operas Are Here. Is America Ready?)

那么,

  • 微短剧为什么会在海外流行?
  • 国外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的评价是怎样的?
  • 这种“中国新媒体出口海外”的现象是否会持续?

今天,我们就选了一些较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媒体报道,将它们提炼总结,来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一

首先,为什么微短剧会在海外流行?各大美国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最终归纳了五点:迎合了智能手机的浏览模式、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清晰、故事采用屡试不爽的模式套路、成本低、时机好

第一点,迎合了智能手机的浏览模式,是指微短剧完完全全是以“给手机用户观看”的前提去设计、制作的,所以得以抢占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而迅速扩大的市场。比如,微短剧的画面都是适应手机画面来拍摄的,是竖着拍的,这样观众在看的时候,都不用把手机横起来,直接像平时那样,单手拿着就能看。再比如,微短剧的“短”,也是在迎合手机用户长期在手机上接受碎片化信息后养成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第二点,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清晰,是指微短剧将客群定位为忙碌的蓝领、照顾孩子的中年妇女,吸引这群人在等车、等接外卖单、上洗手间等时段里观看。

第三点,故事采用屡试不爽的模式套路,在滚石的Werewolf Billionaire CEO Husbands Are Taking Over Hollywood(狼人百万富豪CEO老公正在占领好莱坞)的这篇报道里,原文用的形容词是universal,夸张一点地说就是全宇宙通行,是比normal、ordinary更加强烈的形容“一件事很常见”的词,可以说是英语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为什么说universal呢,因为微短剧虽然形式新颖,但内容上没什么新东西,本质上是“新瓶装旧酒”,要么改编自已在中国经成功大卖的微短剧、要么改编自国外已经大火的网络小说,甚至还有,让Al用已经成功的剧本为素材来写新剧本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滚石- Werewolf Billionaire CEO Husbands Are Taking Over Hollywood)

所以微短剧的内容,要么是针对女性观众的“高富帅拯救困苦灰姑娘”的故事,要么是针对男性观众的“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故事,狗血低俗但屡试不爽,很能抓人心,英文俗称guilty pleasure,罪恶快感,就是那种大家都知道没营养没内涵,但一边嘲笑还一边忍不住看下去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一些ReelShort上的微短剧海报,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第四点,成本低,是因为微短剧公司倾向于聘用刚大学毕业、名不经传的演员和导演,人力成本就低,然后呢,因为微短剧是竖屏拍摄、观看的,人物基本占了大半画面,背景经常看不到太多东西,所以布景的钱呢,就可以能省就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网络)

根据华盛顿邮报,当电视剧的制作成本高达每集1千4百万美元的时候,一整部微短剧的成本,只要不到3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华盛顿邮报 - Three plot twists in a minute? No problem for ReelShort’s cheesy dramas.)

第五点,时机好,是指微短剧进驻美国的时间点刚刚好,避开了疫情的冲击,又赶上了2023年好莱坞劳资纠纷所导致的影视业空白期。也就是说,那时,目标观众们终于迎来了解封后的忙碌生活,对短时间内吸收碎片化信息的需求又起来了,而影视界的演员和制作人员,又因为好莱坞大罢工而缺乏好的工作机会,所以乐意转战新的市场去试水。这是滚石采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时,听到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滚石- Werewolf Billionaire CEO Husbands Are Taking Over Hollywood)

迎合了智能手机的浏览模式、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清晰、故事采用屡试不爽的模式套路、成本低、时机好。这样看下来啊,微短剧在美国自然是能火了,不如说,是想不火都难了

二

那么,针对这波“微短剧风潮”,国外主流媒体评价如何,是看好还是唱衰,是褒是贬呢?

对此,国外媒体是从好几个角度来分析的。

从对整个美国媒体行业、影视行业的影响来说,微短剧是既有发展的潜力,也有凋敝的风险。

首先,从迄今为止形成的可观经济收入来看,像好莱坞这种大牌是不太可能“按兵不动”的,毕竟,谁也不想被新兴的风潮落下,任由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比如,像HuLu这个有名的网络付费观影平台,据报道,就已经开始在考虑投资拍摄微短剧了。

然而,微短剧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短板与死穴:烂俗没营养,艺术性太差。这可能会让爱惜自己羽毛的影视公司望而却步。毕竟,企业理念鲜明、做中高端市场的媒体公司,可不想自砸招牌,为了来快钱去拍没水准的作品。

除了宏观上来说有利有弊,具体到微观和个体,从影视行业内部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讲,这波“微短剧风潮”也是有利有弊,对此方面,《滚石》通过采访诸多业内人士,做出了详细的报道。

根据《滚石》,利呢,是新生的微短剧拍摄行业里,没那么多行业规矩、排期多机会多,使从业人员可以得到大量的实操机会,年纪轻轻也能积攒经验、负责重要工作,这是更加传统的影视行业里所很难见到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滚石- Werewolf Billionaire CEO Husbands Are Taking Over Hollywood)

弊呢,是微短剧拍摄作为新兴行业,还未规范化,便导致了一些不良的行业风气与现象。比如演员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可以高达每天12小时,演员没有分成和奖金,再比如,微短剧剧本的原作者因签的合同有陷阱,导致他们获利微薄、注入心血的原作小说被随意改动还无法发表意见,而感到被欺骗、被压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ReelShort员工拍摄微短剧现场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所以啊,国外媒体对微短剧风潮的评价呢,总体来说也比较复杂,有褒有贬,对其发展前景,在经过考察与讨论后,处于一种观望和拭目以待的状态。

三

微短剧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并在美国流行,并不是孤例,这几年来,“中国新媒体出口海外”的例子是越来越多了。国外媒体在讨论这波微短剧风潮的时候,也是颇为关注微短剧作为“中国舶来品”的特点。讨论微短剧,也多多少少是在连带着讨论“中国新媒体出口海外”的潮流。

像经济学人的报道标题,就最体现这点:ReelShort is the latest Chinese export to conquer America。微短剧APPreelshort是来征服美国的最新中国舶来品。听起来啊,甚至还有那么些危言耸听、警惕文化入侵的意思。Conquer这个词,字面意思为征服,但在英文的语境中,不止是领土上的征服,还时常有“抓住了对方的心”、“争得了别人的认可和喜爱”的意思,有点儿像是中文里“跪下唱征服”中的“征服”。

也是经济学人,在报道中帮读者回顾了比微短剧先落地美国的“中国产品”:前有抖音在美国出的短视频网站TIK TOK,后有拼多多在美国开的购物平台Temu,再加上这次的微短剧,证明了这波热潮啊,至少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消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Temu在Google Play上的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TikTok在Google Play上的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经济学人- ReelShort is the latest Chinese export to conquer America)

除此之外,各大媒体都分析了中国媒体公司不远万里,跨越语言、文化的壁垒,也要到海外做生意、开辟新市场的源动力:国内市场有风险,不如将已经在国内打磨成熟的模式搬到国外去。

就在今年六月初,国内已经提出了对微短剧行业、市场要管制与整顿,再加上,拍摄微短剧所面临的风险与竞争难度,可以预见地会越来越大,于是,就跟其他早先一步去海外试水的行业一样,发展国际市场,对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不止美国,在印度、菲律宾,甚至是埃及,都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媒体人在尝试将微短剧带入当地市场。

不过,等到了当地后,实操是否顺利,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也是美国各大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以TIK TOK为首,一直以来,中国媒体在美国一直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轻则违反比中国国内更严的数据安全法、版权法,重则触碰到一些不可控的国际政治红线,被送上听证会去答话。

不过,至少直到目前为止,因为微短剧的娱乐性质,和微短剧制作公司的低调、从不宣扬自己与中国公司的联系等原因,暂时还未看到这方面的不顺与摩擦。

所以啊,综上来看,对于“中国新媒体出口海外”的现象是否会持续这个问题,国外媒体的评价总体来说也比较复杂,经过考察与讨论后,也是处于一种观望和拭目以待的状态。

四

好了,以上就是这期节目对微短剧在美国流行这一现象的介绍。其中体现出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跨文化的当今背景下,新媒体业依然保持着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趋势。

要知道,这几十年来呢,对于“全球化是否会进行下去”这个问题,算是讨论不断。人们一会儿觉得,随着各个国家纷纷走上现代化,加上现代信息科技,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不同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往来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全球化也自然是势不可挡的。

一会儿呢,人们又觉得,文化、法度法规、观念差异等,导致了“地球村”的发展趋势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实比我们想象得要大,越多的交流,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矛盾和极化(极化,就是Group polarization,指人或群体的观点、行为倾向越来越极端)。

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微短剧成功在海外市场流行的现象,不免对“全球化”的趋势还是乐观与肯定了一些。毕竟,你看,国与国之间的差别再大,理念再不合,好像大家还都挺喜欢“高富帅拯救困苦灰姑娘”、“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对吧。

那么,本期的《寻西觅东》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秋小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