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友网原创
www.ecv360.com
微信公众号:ecv360
作者:李磊
20年前,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动力”)落址无锡,彼时,这是博世集团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20年来,博世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市场开枝散叶,其研发制造的高压共轨系统成为我国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为我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如今,“汽车新四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新能源产业的前景有目共睹,在商用车行业发展的风口之上,凭借共轨系统享誉市场的博世动力又将去往何方?近年来,氢能源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新蓝海,博世动力紧跟时代脚步,于2018年正式开启“氢未来”之旅。
在博世动力成立20周年之际,78辆搭载了博世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示范运营车交付投用。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博世在推动清洁能源交通方面的坚定决心,也标志着氢能应用新篇章的开启。
搭载博世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示范运营车
有道是“审时度势,计无返顾”,一直以来,不论是发展战略的布局还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博世动力都有一以贯之的坚持。纵观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技术、产品和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复杂态势,而博世动力凭借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锲而不舍的长期投入,成为商用车行业里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十年前的过去,中国汽车行业开启了新一轮排放标准升级,商用车技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据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良介绍,彼时,业界尚不明确高压共轨系统能否得到正确而广泛的应用,不确定国内商用车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国际水平。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良
十年后的当下,我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有目共见,而博世动力提供的高压共轨系统为我国商用车技术的发展插上了翅膀。王伟良表示:“我们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无论是产品、质量、技术还是系统集成能力,我国商用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商用车在这轮转型过程中也会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博世动力将在中国商用车行业的转型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结果来看,博世动力选择并坚持高压共轨系统无疑是正确的。在岁月更迭中,博世动力完成了全动力总成的布局,包括柴油、天然气、甲醇等内燃机解决方案,以及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电动化解决方案。从高压共轨系统到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博世动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和财富后开启有条不紊的战略转型。
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博世动力依旧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同时保持对产品在高效率、高智能化和高可靠性的关注,这是博世动力在过去20年持续关注以及未来20年更加关注的三个方面。据博世动力总成研发高级副总裁邓永翰介绍,博世动力关注商用车市场未来的解决方案,并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博世动力在未来的主要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一个新时代的产品,来满足客户快速投放市场、创新和提供富有竞争力产品的需求。博世动力致力于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包括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电驱化产品、热管理系统、商用车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代用燃料解决方案等等。
博世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
博世动力作为商用车行业领导者,引领着传统内燃机的变革创新,在商用车变革转型的当今时代,氢能源成为发展“新风向”。而博世动力作为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积极推动氢能技术应用落地,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从75kW到300kW的氢动力模块,并实现了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生产。
众所周知,氢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博世动力依托集团全球资源和前瞻视角,积极投资、布局氢能领域,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已成为博世动力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对于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未来,王伟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王伟良表示,近三年时间内,氢燃料电池使用成本将逐年下降,在政策支持下,氢燃料电池车使用成本比传统燃油车更省,但稍逊于有国家补贴加持的纯电车。王伟良预测到,在未来,如果国家能完善制氢、加氢和运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氢气价格达到合理的价格区间,那么氢燃料电池车在运营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等方面都将更具竞争力。“氢能源行业有诸多一流企业参与,加上我们国家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氢能源产业未来可期。”
燃料电池中心
“氢”风正劲,链动未来。良好的政策环境、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伯乐”投身氢能事业,共同开启绿色氢能的新征程。博世将携手运输行业领军企业,深入探索氢能应用新场景,共筑绿色、高效供应链,为城市公共领域绿色发展贡献“氢”新力量。
20周年之际,博世动力朝着氢能源这篇新蓝海扬帆起航,在这条新航道上博世动力将扮演什么角色?王伟良表示:“未来20年,我们在行业当中将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只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我们,我们一定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向发展、健康发展,卷技术、卷质量、卷全球化的正能量。我们有信心依托过去20年的技术沉淀,坚持软硬件并重的技术投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坚实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