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大卫

编辑 | 茶茶

9月11日,深交所公告,因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杰生物”)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上市进程显示,景杰生物创业板IPO于2022年6月30日获受理,2022年7月24日获问询,2023年1月17日成功过会,2024年9月11日终止(撤回)。

本次IPO,景杰生物原计划募资5.14亿元,用于蛋白质组学科技服务平台升级项目、高端科研及诊断抗体试剂生产项目、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综合研发平台项目。

在绝大部分企业的认知中,能够过会,IPO进程也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是一大半。而景杰生物闯关失败,原因完全在自身。在过会后的一年半中,景杰生物管理团队发生了重大变更,在内部合规管理方面也漏洞百出,这或许是该公司迟迟未对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的问题进行回复的原因。而由于经营现状的改变,景杰生物应该是自知无法通过后续的审核,因此长时间未有进一步的动作。

01

A股IPO史上最简陋的高管团队

招股书显示,景杰生物成立于2010年,以蛋白质分析技术为核心,通过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产品,服务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客户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研发生产抗体科研试剂及抗体诊断原料,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的主要为抗体科研试剂。

招股书显示,景杰生物2020年4月融资投后估值为8.3亿元;2020年10月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28亿元;不到半年时间估值飙升337%。而从2020年到2022年6月,不到两年估值再次增长82%,非常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估值短时间狂飙期间,景杰生物的业绩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加速度”。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景杰生物营业收入分别是1.16亿元、1.53亿元、2.21亿元、8932.54万元,同期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130万元、3320万元、5278万元、829万元。

2023年上半年,景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31万元,虽然比2022年有所好转,但从和过去几年看,其业绩比较难看。按51亿元发行估值计算,对应2021年接近100倍PE,如此高的估值显然过于夸张。

而且,景杰生物还创下了A股IPO史上人数最少的高管团队。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并未对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人数没有作出规定,但在A股的上市企业中,因需满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高管团队的人数与组成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企业多则十余位,少则也有三、四位。

然而景杰生物的高管团队仅由两人组成——一位总经理和一个董秘。

事实上,在景杰生物决定启动IPO时,也曾一度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组建过完备的高管团队。

2020年12月23日,景杰生物完成股份制改制并将目标指向IPO上市后,以上市合规为前提,在其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会议上,任命了4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了高管团队。

除了目前任在职的总经理程仲毅和财务总监谢俊外,还有两位副总经理——栾巍与潘红阳。

2020年12月25日,自然人杨利所被景杰生物正式聘任为董秘。由此,景杰生物5人组的高管团队正式成型。但仅仅任职景杰生物董秘三个月后,杨利所便突然蹊跷地辞任而去。在杨利所离职后,董秘一职便由谢俊兼任,一直到如今。

而在IPO申报前夕,多位高管的更是突发离职。

2022年初,在递交IPO申请的关键时期,栾巍与潘红阳两位副总经理先后向景杰生物递交了辞呈。

在经过一系列人事变动后,原本在IPO报告初期的2020年初,多达5人的高管团队,最终仅剩余了两人。就高管团队的稳定性等问题,景杰生物招股书称,最近2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最近2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不存在导致控制权可能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景杰生物竟然顺利地在2023年1月17日通过了深交所上市委会议的审核。

而招股书中“最近2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也被发现是虚假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之前,景杰生物的单一大股东为上海江村市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绿谷道生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有景杰生物41%的股份;第二大股东为蒋旦如,持有公司40%的股份;第三大股东为程仲毅,持股13%。第四大股东为丁健,持股5%。第五大股东为赵雷杰(代蒋旦如的母亲持有股份)。

2020年4月,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及增资行动后,景杰生物大股东变成了蒋旦如,上海江村则变成了第二大股东。

据招股书披露,赵英明与蒋旦如系夫妻关系,而程仲毅直接持有景杰生物8.1437%的股份,三人合计控制该公司43.7208%的表决权,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其中,赵英明为景杰生物董事长,程仲毅为董事、总经理,蒋旦如则为董事。

特别说明的是,赵英明为美国国籍,曾担任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助教。1998年至2000年,赵英明曾任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助理教授,后历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助理教授、副教授,2008年10月至今历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现任教授。

02

根源还在业绩

从公司业绩构成来看,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是景杰生物业绩的主要贡献。然而,报告期内,景杰生物对于蛋白质组学与抗体试剂产品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据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景杰生物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产能分别为2.04万GB、3.39万GB、6.8万GB、3.51万GB,产量分别为1.93万GB、2.64万GB、4.64万GB、2.07万GB,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4.42%、77.78%、68.2%、59.01%,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服务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

景杰生物方面表示,公司蛋白质组分析业务单价持续下降,原因包括业务结构变化;数据量增加导致单GB价格下降;市场参与者增多,调整市场策略,针对相关项目公司给予一定价格折扣等。蛋白质修饰组分析业务单价下滑原因类似。

公司选择将未来的业绩增长押注在了抗体试剂身上。2020年,公司确立了将抗体试剂产品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并进一步加大抗体试剂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拓展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抗体试剂产品即使“连卖带送”,产销率依旧不足20%。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抗体试剂产品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66.52万元、1040.18万元、4966.32万元和2177.0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9%、6.78%、22.47%和24.37%。公司表示,目前抗体试剂经营规模仍较小且主要为抗体科研试剂,客户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基础研究客户以及医院客户,生物医药企业等工业客户占比较低。

2019年~2021年,景杰生物的抗体试剂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25.87元/μl、23.98元/μl和21.37元/μl,逐年下降。

同时,抗体试剂产品的产销率也出现波动,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20.02%、29.03%、14.74%及18.69%。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2023年初景杰生物公布的IPO招股书(上会稿)中,其一面公开宣称“公司抗体试剂产品业务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抗体试剂业务的高度专业性,公司必须具备相应的开发团队,才能不断扩充产品目录以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另一面却已在大幅缩减抗体试剂产品研发人员数目,销售人员却被大量扩充。

景杰生物在申报稿中表示,公司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公司研发战略的引导下,持续保持公司的自主创新以及研发能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6人,占员工数量的17.18%。

但仅隔半年,截至2022年6月30日,景杰生物研发人员仅剩38人,占员工数量的比例也下降至12.26%。

与之相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景杰生物共有销售人员111人,占员工数量的34.05%。半年后,截至2022年6月30日,景杰生物销售人员数量升至125人,增加了14人。景杰生物销售人员的占比也由34.05%升至40.32%,即每10个员工中就有4人为销售人员。

此外,景杰生物还有一些隐藏“雷点”,有前员工爆料景杰生物的兔单抗技术是从竞争对手处通过“挖角”而“带过来”的,并申请了专利。如果上市后,很有可能会被竞争对手以此理由追诉,从而影响生产经营。

总之,在空档的一年半中,景杰生物或许也自知按照目前的情况无法满足后续的注册条件,最终拖到被终止IPO。当然,最基础的合规问题都达不到,上市还是算了吧。

关注“摩斯商业”,设为星标,进入有趣的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