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这是比喻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生物链法则。

1.

这个世界的真相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以至于很多人耗尽一辈子的时间苦苦追寻。

不要再去苦苦追寻这个世界的真相了,因为从来没有所谓的真相,只有因为利益的存在下,形成不一样角色的斗争。

天下事,家事,男女之间的事,个人与个人的事,终究离不开。

但凡透出离开“利益”二字的真相,都是通过欲盖弥彰的手段达到更高级别的障眼法。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认知和判断的逻辑思维,那么,你就会被障眼法所欺骗。

比如:现在很多通过高大上包装的理财投资公司,通过冠名某某国企为背书,用障眼法跟普通人玩躲猫猫。

于是,出现高利息,高收益,让普通人完全忘记了本金的风险。

真相是:背后的老千看中的是你的本金,而你看中的是人家抛出去的高收益。

总体经济下行,紧张的就业环境,毫无认知的人凭借着实力将自己掉入深渊,将辛辛苦苦耕作十几年,好不容易积攒的资本,全部打水漂。

我说过,一个没有认知和思维的人,就算靠着运气赚取一笔财富,最终也会靠着自己无知的实力输个精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在很多人眼里,善良的人没好报。

错!准确地说,应该是底层人的善良,小善如大恶;高层的善良,只为自己而活,大善似无情。

举个网络上流行的例子:

有位老人,住在湖畔边上。每到冬季,野鹅往南飞避寒,会在湖中短暂停留。

有一年,寒流来袭,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这时,老人顿生恻隐之心,每天去喂食。

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老人继续行善去喂养。

一年年的,野鹅越来越多,南下避寒成为了野鹅的向往之地,聪明的野鹅,都来这里,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

结果这一年,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

那数百只野鹅,就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能力越弱的人,往往喜欢幻想自己能够恩惠于他人,时常为了让自己一时的“爽”,而做出如养野鹅的老人的那般“善举”来,实际上往往却会适得其反。

而高层的善良,只为自己而活,大善似无情。

相对于行“小善”的人来说,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能够洞悉人性,认知和思维都在更高的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对于自己的“善行”能否给对方带来成长(或者是否反而会害了对方)做出谨慎判断。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次小孩跟他同学去河里抓鱼,小孩将辛辛苦苦捞来的鱼顺手玩一下,接着随手又放回河里,嘴里还乐呵呵的笑个不停,而他同学则将抓到的鱼全部装在一个小桶里面。

一般的人,都会将好不容易抓到的鱼占为己有。

我回家后问他为什么选择将鱼随手又放回河里?

他说带回来会死掉,河里的小鱼在家里养不活,还不如让它在河里活命。

而他同学将鱼带回家,放在池子里面,好吃好喝的款待,很多鱼吃太多撑死了。其他的鱼放在鱼池里面,散发的腥味太浓了,就放到家附近的海边放生了。

一个淡水生活的鱼,你将它放在海水里,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些鱼一命呜呼。

一个简单的微小动作,可以看出:

做好自己,让他人在你获得成就时也能受益,那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大善,就是活出最精彩的自我。

所以最高层的善良,其实都是一种看似无情的表现,是为自己而活,然后让他人在自己的成就中获益。

简单来说就是能力越弱的人,目光越短浅,从而所做的“善行”考虑的往往是满足自己的一时“爽”。

能力越强的就能够看得更加长远,也就更加清楚真正的行善,其实是通过自己获益来成就他人。

自己养不活或者无知,行善就是一种“惺惺作态”。

生活中处处都是“小善如大恶”的行“善”,而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被人歌颂的。

因为这片土地99%的人都是无知的。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

坦白地说,人生中,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普通人永远想要做的是鹤立鸡群。

蠢货,错了。

你最应该做的是远离鸡群。

在鸡的眼中,雪白的头上顶着鲜红肉冠的鹤,像白金王冠上嵌着一颗夺目的红宝石光彩夺目是有罪的。

别纠缠,各走各道。

可最可悲的是,你应该远离鸡群这件事,变成了底层最难做的事情。

于是,你凑上去讨好,尽管清楚知道要离开,但总是迈不开腿,也总是下定不了决心。

于是,一天天的在鸡群理难受,痛苦,内耗,浪费时间,精力。

蜕变的过程很痛苦,但又那么的值得。

任何一个底层逆袭的人,一定是远离鸡群,远离内耗,远离负能量。

文末多说两句:

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真正的强者,是拥有一种敢于将自己清零的能力,只有这种能力,才能带动自己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哪怕途中跌宕起伏。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排徊,迈出第一步,收获停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