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开拓民族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2024年7月,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溯梦川源·逸享畲彩——AR数字导旅”实践服务团深入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围绕“川流环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1 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深入文化腹地,探寻根艺魅力:

“溯梦川源・逸享畲彩 ——AR 数字导旅” 实践服务团走进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开展文化调研与体验活动。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好川村根艺馆,欣赏了民间艺人宋樟才的 300 余件根雕作品,感受其独特魅力。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时间、生命与自然的故事,彰显着华夏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期间,宋樟才老先生为成员们介绍了根艺的历史以及其与畲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播,使成员们对根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成员们来到好川文化遗址现场,参观遗址展陈馆,深入探究好川文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在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切实感受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挥自身特长,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生态情况。针对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并提出建议。通过与村民交流、发放文化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畲族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为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图2 参观根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参观根艺馆
图3 参观好川文化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参观好川文化遗址

探寻非遗瑰宝,传承文化薪火:

实践服务团深入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全面考察。通过 “匠心筑梦”、“四季全时” 等多个展区,实践团成员宏观概览了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深刻感受到遂昌人民的创造力以及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此外,实践团走进畲族字带展陈馆,亲身体验畲族的传统编织技艺,近距离领略畲族彩带编织的精妙之处,深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图4 参观遂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参观遂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图5 体验畲族字带编织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体验畲族字带编织技艺

聚焦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发展:

服务团与好川村蓝根顺书记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访谈。在访谈中,双方共同探讨了好川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难点。实践团着重研究了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和 AR 导旅小程序来破解乡村人才引进与特色旅游业发展的难题,并提出了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方案。

实践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好川村的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沟通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图6 与好川村蓝书记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与好川村蓝书记访谈

社会实践交流基地成立:

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人民政府,实践团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并进行签约,正式成立了“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实践交流基地”,深化了校地合作,为后续实践活动的持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基地的成立也为广大浙财学子提供了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汇聚新时代数字化管理智慧,奋力助力民族乡村振兴。

图7 实践团与刘书记交流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实践团与刘书记交流讨论
图8 社会实践交流基地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社会实践交流基地签约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溯梦川源·逸享畲彩——AR数字导旅”实践服务团深入探寻了畲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设计了一条特色旅游路线,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好川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追求。相信在实践团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关注乡村发展,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