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节,是人们最思念亲人的日子和团圆的日子。它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将至,已经被节日的热闹氛围感染了,不妨穿越千年,看看古人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李嵩 《月夜看潮》

唐朝

中秋节虽起源于上古时代,但真正成为约定俗成的重要传统节日,始于唐朝。中秋赏月的活动在唐朝最为盛行,唐玄宗还曾下令在池旁修建百尺高的“赏月台”,作为赏月之用。

每当夜幕降临,玉兔东上,皓月当空之时,千家万户就会在自家的庭院、院落或草地上摆下食品桌,全家围桌而坐,在清澈的月光下,边赏月,边饮宴,边叙谈。对于文人骚客,饮酒的同时不免作诗吟诵,发思古之幽情,怀亲友之心绪,这就是所谓的对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唐代双鸾月宫蟠龙纹镜

除赏月之外,唐朝人还会举办“拜月仪式”,尤其是指“女子拜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拜新月》中所描述的关于女子拜月的场景。每逢中秋夜,女子们都会在香案上摆好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点燃红烛,拜祭月亮,祈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始于唐朝,唐《洛中见闻》中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这是最早关于宫廷月饼的历史记载。但民间是否也开始流行吃月饼,无从可考。唐代是中秋节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疑似唐朝月饼的壁画(局部)

宋朝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充满仪式感并热衷于过节的宋朝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天,他们赏桂观潮、拜月燃灯、歌舞庆祝,十分快活。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这一天,酒楼、店家都会重新布置一番,拿出新启封的好酒来卖,果铺前更是堆满了新鲜佳果。夜市人马喧闹,百姓们登上楼台观月,一些富户人家则会在自家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同时摆上美食、安排家宴。即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在月下欢度中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马远 《月下把杯》

赏月之时,宋代人还融入了燃灯的风俗。“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到了近代,燃灯的风俗依然延存下来。据记载,在广东,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开始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到了中秋夜便会点亮灯笼挂于家屋高处。

宋朝在苏浙一带,还有一个独特的中秋活动流传至今: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漏斗,每当月圆时分,海潮涌至,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就曾描述过这一气势恢弘的现象:“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佚名 《拜月图轴》局部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因时代变化,社会现实因素突出,人们对庆祝节日兴趣更加浓厚。赏月时的抒情性与神话性减弱,人们逐渐更加渴望团聚,健康,幸福。明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到了明朝,中秋习俗开始重视拜月和团聚。拜月需要祭品,中秋时节正好瓜果上市,庄稼收获,所以用瓜果与粮食做贡品,中秋标配的月饼应运而生。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贡品也要圆形,“其祭果饼必圆”。这样的圆饼象征圆月,所以会在上面印一些图案如嫦娥、玉兔等,并且因为是贡品,要做得更加精美,便与其他日常食品区别开。

在祭月之后,民间有分食祭品的习惯,自然要把月饼吃掉。之后,拜月的习俗淡化,月饼的地位反而提升,就这样,吃月饼转而成为中秋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嘉靖年间的月饼木模

清代,中秋吃月饼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色香味俱佳,不仅配料丰富,还绘有不同的图案,把人们对于神话传说中的美妙境界绘制出来。清人袁枚是五仁月饼的“迷妹”,他在《随园食单》中说:“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陈枚 《 琼台赏月》

发展至今,古人与我们过中秋的基本形式没有太大变化,赏月吃月饼祈愿好远,是亘古至今不变的习俗。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内容 来 源 :大宋官窑艺术家

责任编辑:水煮年糕

责任校对: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