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自述:刘菊(化名)

我叫刘菊,今年已经72岁了。

我和老伴有一个亲孙子,小名明明,也有一个小一岁的外孙小浩。

在我们眼中,这两个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的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们出生到长大,我们对待他们从未有过任何偏心,都视如己出。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这让我感触颇深。

童年时光:无差别的爱

明明和小浩虽然不是同一年出生的,但相差不过一岁,几乎一起长大。

明明是我儿子的孩子,小浩则是我女儿的孩子,小浩是哥哥,明明是弟弟。

我和老伴在他们7岁以前一直带着他们,对他们的爱是无差别的。

无论是喂奶、换尿布,还是哄睡觉、讲故事,我们总是尽力做到一视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时光是最无忧无虑的。

两个孩子常常一起玩耍,互相分享玩具和零食。

我和老伴每逢周末都会带他们去公园,看他们在草地上奔跑、笑闹,心中满是幸福。

而每当邻居们看到我和老伴带着孙子和外孙一起玩儿的时候,总是会笑着说:

“长大之后,还是孙子亲,外孙终究是外人,人家有奶奶疼呢。”

但我们始终从未想过他们会有任何不同,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外”字,就对小浩的爱有所保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期的变化

随着明明和小浩进入青春期,与我们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他们开始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和兴趣。

虽然我们尽力给他们同样的关爱,但家庭环境的不同,还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浩渐渐长大后,来我们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而小浩的爸爸经常带他去看奶奶

他也忙于学业和朋友,没有闲暇时间来看我们。

我理解他有自己的生活,但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有时候打电话过去,小浩总是说很忙,话语间有些敷衍和不耐烦,没有话聊,匆匆挂断,让我感觉到了疏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明明与我们的关系却越来越亲近。

他经常来探望我们,陪我们聊聊天,帮我们做些家务。

每当他带着他的新发现、新故事回到家里,我们的屋子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次生病,两人的不同态度

前不久,我生了一场大病。

那时候,我和老伴真的感到力不从心,心中也充满了担忧和无助。

正是在这次生病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明明和小浩对我们的态度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得知我生病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他帮我安排了医院的检查,陪我去看医生,照顾我的饮食起居。

即便他平时工作忙碌,也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我们。

有时候,看着他忙前忙后,我心中满是感激和欣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浩得知我生病的消息后,只是打了个电话表示慰问,并没有亲自来看望我,而是说工作很忙。

电话里他显得很客气,但也很疏远。

尽管我知道他有自己的忙碌和生活,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次生病的经历,我开始思考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

我的儿子成家之后,住得离我家很近,孙子长大之后回到自己家,也会隔三岔五来看我和老伴。

但是,小浩长大之后,他的爸爸妈妈总是说:“奶奶才是我们家人,以后奶奶需要我们照顾,奶奶的房子才是我们的,你要多孝顺奶奶。”

父母总是把这样的想法灌输给孩子,渐渐的,我与孩子童年的那些感情和记忆便也渐渐淡化了。

可能是小浩的父母和他自身的成长环境都不同于明明,家庭观念以及传统的想法,导致他与我们的关系渐渐的疏远了。

而我也逐渐学会理解和接纳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他们长大后如何对待我们,无论身边的流言蜚语如何,我和老伴对明明和小浩的爱始终不变。

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我们知道这并不是谁的错。

我感谢明明在我们需要帮助时给予的无私关怀,也珍惜小浩在他有限时间内的每一次问候。

我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幸福,健康快乐。

给晚辈的建议

无论孩子是亲生的还是外孙,都要尽力给予同样的爱和关注。

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不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我们。

理解、包容和无条件的爱,才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

我也希望晚辈们能理解长辈这代人的心意,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多抽出时间来看望长辈,传递家庭的温暖,让老人的心理有些慰藉。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