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黄鱼和贻贝之后,“一米八”又上新了,不过这次不是海鲜,而是酱菜。
最近,一款名为“盐中甜”的酱菜正式在天猫旗舰店以及上海、杭州的盒马超市上架。上市的时间也很有意思,9月10日教师节,也是阿里巴巴成立25周年。
“盐中甜”酱菜来自于“一米八农业科技集团”旗下的“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这也是继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之后,“一米八”家族的第二家农业科技公司。
“一米八”的创意来自于马云:“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身高超过一米八。”
去年12月,阿里巴巴前合伙人胡晓明带着“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的大黄鱼和贻贝全新亮相,也揭开了这家带着阿里基因的农业科技公司的神秘面纱。
这次为什么是酱菜?
首推三款酱菜已经上架
为什么对这道民间小菜“下手”?
目前已经上市的“盐中甜”酱菜,主要有三个口味,分别是苤蓝、紫甘蓝和圆白菜,一小份价格7.9元,三小份的组合包装13.9元。
说起酱菜,对江浙一带的人来说,萧山的萝卜干、绍兴的酱黄瓜,是从小到大餐桌上再熟悉不过的一道开胃小菜,但因为传统的高盐腌渍工艺很容易打上不健康的标签。
据说把蔬菜做成酱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大约在公元前1063年。为什么这次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要对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菜“下手”?
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CEO俞艇说,越传统的行业越需要新鲜的因子,“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致敬。”
这几年,盐中甜团队走访了很多农业发达国家,有一次在日本走访时俞艇和团队成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全国上下都喜欢吃酱菜,当地还有一家叫“藠头王”山本食品工业特别有名,做藠头(大蒜“近亲”)做了104年,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其中最主打的产品腌渍藠头,原材料大部分从中国进口,产地就在湖南湘阴。
当时大家的心情有点复杂。“为什么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养不了一个酱菜品牌?日本企业能把小小的酱菜做成如此大的溢价,做成了世界品牌和标准,为什么我们就不行?”
用做酸奶的逻辑做酱菜
这三款酱菜大有来头
在对日本“藠头王”考察前,俞艇和团队一度认为日本拥有世界领先的发酵技术,应该会有很大不同,但结果有点令人意外。虽然是一家传承百年的全球行业巨头,制作工艺还是传统的高盐腌渍工艺。
“日本也不是没有做发酵菌酱菜的,但整体来说风险远高于高盐腌渍,因为一旦杂菌控制不好,产品安全性会得不到保障,风味也就会欠佳。”俞艇说。
“盐中甜”决定抛弃传统高盐腌渍工艺,尝试用做酸奶的逻辑做酱菜。
“我们日常喝的酸奶,乳酸菌菌种要向欧美企业购买,因为我们没有专利,而用于发酵的乳酸菌发酵剂也大多已被垄断。”俞艇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盐中甜团队找到了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
谢明勇院士是我国专门研究植物基益生菌发酵的院士专家,带领团队建立了中国首个植物基发酵专用菌种资源库,他潜心20多年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盐中甜团队与谢明勇院士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开发一款活菌型益生菌发酵小菜新产品。
在挑选蔬菜品种时,经过了反复的对比实验,最后优选的第一个品种是圆白菜“京丰一号”。
俞艇在瑞克斯旺调研原料品种。来自荷兰的瑞克斯旺是全球最顶尖的蔬菜育种公司,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研发、推广及服务工作。
京丰一号虽然是不太买得到的老品种,但来头很大,是当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了打破国外种甘蓝杂交种子垄断,花费数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本地品种。它的特点是口感很鲜,甜度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后来因为产量、储运等因素,逐渐被后来品种替代。
盐中甜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京丰一号在发酵后色泽鲜亮、口感韧脆,还有特有的甜香味。
苤蓝,这种很少听到的蔬菜,是盐中甜团队做了一次次对比试验后最终选定的第二个品种,相比其他品种,它在盐中甜基地中表现最好,产品稳定性也最高。
盐中甜的益生菌发酵车及全自动灌装加工生产设备,是全世界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类似设备,由盐中甜团队在走访多家工厂,不断实验后特别研发定制。
除了优选种子和种植基地,盐中甜团队从种植、生产到配送,全流程管控。比如菜是哪里种的,长得怎么样,都有摄像头直播可以查看;土壤报告、水源报告、用药施肥报告,以及后期在哪个工厂加工、生产、去哪个渠道配送,做到全部可追溯。
那么益生菌发酵酱菜和普通酱菜有什么区别?
俞艇说,来自基地的蔬菜原料新鲜采摘下来后直接去做酱菜,最大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其次,里面的益生菌一直活着,打开密封盒盖后休眠状态的益生菌马上开始活跃,有助于对肠道保护,而且每包盐中甜酱菜的活性益生菌数量都有保证。另外因为没有高盐腌渍的环节,不会产生亚硝酸盐。
一家阿里基因的新农业公司
希望更多年轻人投身新农业
从蚂蚁集团,到阿里云和公益,去年年底,老阿里人胡晓明以新农人的身份全新亮相。
对于这次身份大转变,胡晓明曾这样解释:“中国有4亿,设施农业有大量的优化空间,这也是我们这群人涌入这个行业的原因,先去领个跑,看看有没有改良的空间”。
这几年,“一米八”团队几乎跑遍了世界上所有农业发达国家,从西班牙、荷兰、智利,到以色列、乌拉圭,前前后后走访考察了12个国家、35个城市、107家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涵盖了渔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多个领域。
俞艇发现,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国外的农业经验也不是完全能复制到国内。比如,在乌拉圭养牛,他们的草场本身就不错,把牛放出去八个月不需要喂任何东西,自己吃草长大,宰之前三个月拉回来,喂饲料长肥了就可以屠宰,养牛实际成本是三个月。
不过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传统的渔民、农民很难承担大的风险,也没有长远投资的能力,一场风暴来了,可能就全军覆没。在南美出现了一批细分领域很顶级的公司,这些公司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他们与农民一同分担风险,农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盐中甜在大漠以西-河西走廊沙区(武威沙漠绿洲)的种植基地。沙漠绿洲日照强,昼夜温差大,雨量少,农作物不易产生病虫害。
根据品种不同,目前盐中甜的种植基地遍布云南、甘肃、张家口、山东、山西等。吸取了南美渔业的经验,盐中甜把农户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并教他们使用最新的技术。这些原本面朝黄土背靠天,纯靠经验的传统农户也渐渐学会了在现代化的大棚里查看监控,用科学和数据种植蔬菜。
盐中甜云南种植基地,自动浇灌系统会根据环境温度湿度进行定时喷洒。利用大数据监测和智能管理系统,精准控制每一道光每一滴水每份营养。
“农户只要是按标准来种植就不用担心卖不掉。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的因素,盐中甜将和农民共同承担损失,帮农民把风险降到最低。”俞艇说。
文|沈积慧
VIEW MORE
@海洋“数字牧人”>>
@阿里前高管们开启“一米八”大冒险>>
@AI“心理咨询师”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