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读客推介的原创科幻《不存在的恋人》入选2024海浪电影周,现场由朱心亦导演改编的短片精彩亮相后,引起多家影视方的热烈反馈与咨询,当前影视版权待售中。

为什么导演说《不存在的恋人》很适合改编影视?

从小说到短片改编经过了什么?

和AI谈恋爱究竟是一种沉沦,还是救赎?

(以下专访转载自《小众先锋》)

9月6日,2024海浪电影举办了两场“从文学到电影”产业活动,下午文学推介会,晚上改编短片首映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对班宇《凌空》文学改编的经过做过一次深度报道:。 今年,选取了《不存在的恋人》读客推介、青年作家云住原著、导演朱心亦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亦抓住小说内核,重写新的情节,讲述前男友来找女主复合实则抓人,女主守护她爱的游戏角色的故事,探讨女性成长与情感,视听上带有赛博朋克科幻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恋人》海报

小众先锋(ID:minor-movie)专访《不存在的恋人》导演朱心亦,94年女孩,国外留学背景,本科学心理学,研究生学影视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亦

长片项目《可可》入围2023年第八届“青葱计划”创投十强,另一长片项目《南洲南洲》入选2022年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优秀青年导演项目。

这次采访,从《不存在的恋人》文学改编的经过聊起,进一步探讨中外科幻电影的不同女性导演与男性导演拍科幻片的不同,以及海浪电影周的体验

科幻在朱心亦那里举足轻重,那是她与时代、与年轻人寻求共鸣与互动的一种媒介。

01

小说到短片的经过

小众先锋:你之前也做一些带有科幻元素的项目,像《妈妈零点不睡觉》《可可》,这次文学改编为什么选这本小说?

朱心亦:最初书单拿过来,里边有两个作家的书我之前看过,特别喜欢,但是我知道短片的形式改不了,做长片是可以的,甚至之前看他们的书就有一些改编的想法。

另外一个原因跟我之前做爱情科幻的项目《可可》有关,以科幻作为一个概念或者元素,叙事类型还是跟情感或者成长相关

短片最大意图是要做一些突破,做一些新的尝试。这次有一个私心的愿望,就是很想做类型化的东西,所以这次在叙事里面加了一些悬疑和犯罪的东西。

看小说《不存在的恋人》,第一遍看完说实话我没看懂,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女主角爱上了一个游戏人物。我平常从来不打游戏,我对二次元以及乙女游戏这些也只是听说,以前完全不了解,我就开始去做研究。

比较幸运,我有个朋友,她做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去年一整年的领域正好是乙女游戏,她自己也是一个氪金玩家,每个游戏都要氪到5位数,手机里有七八个游戏。

我很好奇,就开始钻研了很多天,自己也下了游戏,读了很多论文,听了特别多播客,开始明白了为什么会爱上游戏人物?说实话,这真的是一个需要去跨越的事情,它真的不是很好理解,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是一个很神奇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恋人》改编短片首映礼现场

小众先锋:你做研究的时候,会对游戏人物产生喜爱的感觉吗?

朱心亦:有,虽然没有到小说主角那么深刻。

因为如果从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来说,这些游戏人物的剧本写得非常好,从人物性格到人物小传,以及他们和玩家的互动方式,写得非常好。现代的我们需要特别多的情感需求,我觉得这个不分男女,就是我们这代人都没有办法去要求另外一个真人为了我们去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奢求这个事情。

但是在游戏里面,你可以找到非常高度的满足。比方说有一天我压力很大很累,打开这个游戏,有一个功能是分享压力、寻求安慰这一块。不一样的角色,就会根据不一样的性格,说不一样的安慰的话。我最喜欢的那个游戏角色,他就说,类似于我先帮你解决情绪,我们再一块解决问题,就是逻辑和情绪价值全部都给到,真的好厉害。

小众先锋:经过这些研究之后,你在从文学改编到剧本这个过程中,是怎样的改编思路?跟原小说相比,剧本上有什么不同?

朱心亦:原小说是一个慢节奏的、生活化、哲理性的叙事,它通过非常多的主角的生活切面去看到,当这样一个新型的亲密关系进入到她生活里面去,并且她必须要为之奋斗的时候,她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像工作、家庭、朋友、前男友这些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时第一反应是非常适合改编成剧集,包括我现在也很想把它改编成一个迷你剧,8集这样子。

改编思路上,最开始尝试把其中的一些情节进行整合,但还是太多了,而且根本讲不明白。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我们去爱上一个虚拟人物这件事,对我自己来说,当时我都需要看那么多东西才能理解,怎么可能在10分钟里面去让观众理解这个事,所以如果要通过短片去展现他们俩的相遇,相遇之后接受的过程的话,我觉得很难,于是决定避免那些。

那天首映的时候,我说短片跟原小说差别很大。因为原小说情节短片里边没有,短片是用了小说的概念,在它的理念之上写了一段新的剧情,甚至人物关系都有一些不一样。

但是我自己觉得成立,后来也有幸得到云住老师和读客的老师们的认可,她们觉得虽然故事是不一样的,但是核心是在的,也就是它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是一个女性成长故事,它外面可以套非常多的外壳,像是科幻、悬疑、犯罪,更多像现在这一代00后,他们即将步入中青年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问题这样一个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恋人》制片人何经纬、主演刘亦淳、导演朱心亦

小众先锋:所以在角色困境或者她的一些人设,会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一些问题。

朱心亦:这些在原小说里面写得挺多的,但是改编里面没有空间全带到。短片上来就围绕一个事件,我和编剧张思雨一起写了一个比较紧凑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女主是一个打工人,熬夜打工完发烧,醒来之后发现她在家里,昨天晚上是前男友送她回来的,前男友试图要跟女主复合,他去探讨这个事情,他们当初分手是因为女主喜欢上游戏人物,但是在他们争执的过程当中,逐渐发现其实前男友另有所图。原来前男友所在的游戏公司,他把这个游戏人物做成了机器人,机器人在发布前夜就是七夕,逃走了,训练他核心数据的就是女主,所以游戏公司深度怀疑机器人跑来找女主,前男友其实是过来抓人的,当时写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捉奸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恋人》剧照

小众先锋:这其中,女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或成长?

朱心亦:片子去掉片尾只有7分钟,因为想把那个世界做得非常实,于是做了大量的特效,尤其是我觉得原著写到了游戏,写到了游戏角色变成机器人,这些东西真的就是得咣咣砸特效,不应该说我钱少我就乱做,所以我们压缩拍摄时长,只有一天,只拍了7分钟,感谢我们整个团队。

回到人物成长,女主只有一个简单的变化:我有自己的爱情观,但我一开始没有敢为自己发声,到最后我说出来了,并且愿意去为之付诸行动,也就是保护潜逃到我家的机器人。其实就这样一个很小的一小步的转变而已,它像是一个场景内的小弧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主刘亦淳

特别感谢女主刘亦淳,在短时间内和我一起去理解这个角色,最后把周静漪呈现得特别好。

小众先锋:这个短片创作有借鉴《她》吗?

朱心亦:《她》看了好多遍,试着拉过几场戏,发现节奏不对,因为《她》是一个慢慢铺开的长片。视听上面有参考《银翼杀手2049》。

讲到改编有一个想提一下,之前写了很多稿,剧情堆太满,之后决定说我要单一场景,我要所有事情浓缩在这里,大不了就重新写所有的剧情。

当时有看到毛姆《面纱》里的一句话,“我不想占有月亮,只希望今晚的月光照在我身上”,我当时一下觉得喜欢游戏人物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你不期待他真的走进你的现实或者要来陪你或者怎么样,你在意的是那种单向的,就是我爱他,所以我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恋人》片场

我们在视觉上面有一个是女主的窗外是一个电子屏,七夕投的广告,游戏角色广告,他是橙红色的光映照在女主的身上。

小众先锋:这个场景借鉴了《银翼杀手2049》吗?

朱心亦:当初想到就借鉴了《银翼杀手2049》,虽然这个故事是一个软科幻,它是一个情感向的科幻,但是这个短片比较多的是悬疑、犯罪这些东西,为了很快地突出这个氛围来,故事整个是发生在一个高层公寓里边的,但这个公寓的外面我希望带一点轻微的赛博朋克的感觉,让观众感觉犯罪是可能的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像《她》那种很安详的世界。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从美术到摄影到特效,整个氛围上面的一个营造是有参考《银翼杀手2049》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亦在片场

小众先锋:配乐上呢?

朱心亦:配乐参考了《降临》。

小众先锋:还是维伦纽瓦,看来维伦纽瓦对你做科幻影响挺大。

朱心亦:不仅是在科幻,我最早看他的应该是《边境杀手》。他可以很慢,但是他的叙事效率居然还那么高,又能在类型里面放那么多哲思,他拍科幻的话是比较顶的了。

但是在科幻故事方面影响我比较大的是雷德利·斯科特。当时看了《异形》 (指《普罗米修斯》) ,我就觉得,我靠,我也要毁灭世界那种感觉。

但是说实话在国内做科幻也好,其他类型也好,我觉得很难参考国外电影,只能在视听上。

02

中外科幻的不同

小众先锋:你觉得在中国做科幻的话,无论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跟国外比不同在哪?或者怎么做能更让中国观众接受?

朱心亦:我就说我自己的浅见,最大的不同是阶段不同、接受度不同。咱们需要看到科幻去跟其他类型强结合,比如灾难,我们才能看进去科幻。不结合,那就不一定,打问号。而且科幻又是一个这么烧钱的东西,为什么大家要给你这个机会去拍呢?

但是在国外,科幻已经做到反类型去了,去年有个黑色幽默的科幻片《不要抬头》,说有一个彗星要撞地球,已经把科幻做到反类型了,但是《不要抬头》这样的片子放国内来,可能观众很难看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抬头》海报

小众先锋:国外的前沿是量子物理,而且在量子物理上做了很多很厉害的科幻片。

朱心亦:对,我觉得连《她》《机械姬》都有门槛。这些在国内好像都没法落地,挺需要一些全新的探索的。我其实不太知道为什么这两年科幻这么火,在创投里面非常的火。

小众先锋:国家有政策扶持,不过我看到的创投上绝大部分是软科幻。

朱心亦:新导演要做硬科幻很难,因为太贵了,以及硬科幻绝不是一个人构思出来的,一定是一个团队才能构思出来的,它非常难。

软科幻的话,我自己比较清晰,我可能没有在做科幻的类型,而是在用它的元素,先清楚自己的定位之后再说。但是对待这个元素我也觉得不能含糊,因为我自己非常讨厌看到那种说自己是科幻片,结果一堆逻辑漏洞,我会非常生气。我知道我现在作为一个新导演,其实做不到严丝合缝的东西,我就不去做,做一些能做的,我喜欢科幻,我就把它作为元素扎实地做。

小众先锋:商业类型上科幻是你最喜欢的吗?

朱心亦:最喜欢是爱情。

小众先锋:所以其实科幻,包括之前的短片,它会变成一个类型壳子,但在叙事里讲一个情感主题的东西。

朱心亦:是的,之所以我会选择这两个融合,是因为爱情或者感情类的话题,世界上很多文化里面就那么几种经典模型,我个人比较喜欢新鲜,我感觉要做一些能够有刺激点的东西,那就是经典的故事模型,必须加一些新的东西才能弄起来

这东西不一定是科幻,但我觉得想去跟时代以及年轻人更加有共鸣和互动,科幻是其中一种媒介

03

男女拍科幻的不同

小众先锋:科幻还是很酷的,外国已经拍出很多经典,但在中国科幻片还处在类型开拓的状态,尤其缺少女性科幻导演。

朱心亦:是的,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些韩国女性科幻文学,人家已经自成一派,可厉害了。我看了她们的一些小说,一个个都巨喜欢,但是没有办法落地到国内,因为它太超前了。

小众先锋:国际上拍科幻的女性导演也不是很多。

朱心亦:欧洲多一些。有一个德国女导演玛丽亚·施拉德拍了《我是你的人》,入围了2021年柏林主竞赛,很软的一个科幻,讲一个公司研发出一些陪伴型机器人,女主去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你的人》海报

小众先锋:女导演拍科幻跟男导演拍科幻会有不同,大部分时候看到的全是男导演在拍,但女导演会带来一些新鲜、独特的角度,比如说你刚才说的女主去试用陪伴型机器人。

朱心亦:我只能从我看过的女性科幻文学也好,电影也好,再结合我自己去讲,我觉得科幻因为它有一些想象的东西,很多时候它里面会有一些所谓革命的话题和叙事。

我和我的制片人之一王曦娴去年一块拍《可可》先导片,《可可》的第一版其实也是一个革命故事,因为科幻真的很容易往那写。当你是一个所谓科幻迷的时候,你的初稿真的很容易朝这个方向写,因为很迷这个事儿,这种革命的东西很容易跟女性主义做一个结合,就像我在写初稿的时候我贼爽,我就觉得,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可》海报

推荐一个科幻小说叫《地球尽头的温室》,是韩国的金草叶写的,它里面的革命性特别强。历史经历过很多次的灾难,每一个叙事都说是某一个男性主导的力量也好、政权也好,拯救了这个世界,但《温室》就说在一个未来,另外一次灾难过后,有一个勘察队去一点一点挖掘历史,事实是一帮曾经被称之为“女巫”的这样一些人,她们在打引号的“地球尽头的温室”通过研发植物,拯救了被污染的世界。

小说里的线特别多,这只是千面当中的一块。我觉得科幻跟女性主义是可以有一些强关联的,这一条是里面的科幻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如果讲到落地方式的话,或者类型结合方式的话,比如说科幻跟爱情这样类型的结合,或者跟感情的结合,有可能女导演可以比男导演做得更好,不是说男导演不懂爱情,而是说在这个市场上爱情电影的消费主体是女性,所以希望女导演能更多地被选择。

04

海浪电影周的特色

小众先锋:这是你第一次来海浪电影周,有海浪沙龙,海浪学堂、海浪市集,沙滩放映等等活动,包括我觉得非常有特色的文学改编和家史放映,你的体验如何?

朱心亦:先说文学单元,反正前两天我特别特别激动。因为我看到很多出版社的人,我们放映完之后有酒会,大家都去跟制片公司聊,我就往出版社一扎,我就说我特别喜欢你们这个什么书那个什么书,就特别开心,我就被赠送了一大堆的书。我自己也买了一些书,个人很嗨这件事情,尤其是我不知道会在电影节这样,感觉有这样的一个桥梁,超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客《不存在的恋人》文学推介会现场

小众先锋:觉得在电影节遇到了书展,电影节跟书展一块玩了起来。

朱心亦:对,还有一个书的推介会,改编推介会,我看好多人睡着了,我就在那嘎嘎记笔记,觉得很特别,因为他们提到很多小说我都看过,没看过的我就记下来,准备回去看一下。

我那天跟出版社在聊,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做电影的人很多时候要横向去发散,因为电影媒介的特性,有时候很多时间被碎片化掉了。但是我非常羡慕、享受、敬佩,当你可以一个人坐在那写作、读书的感觉,因为文字是一种特别纯粹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去做、都能够懂的一个媒介,你自己沉浸在那里去探索一些东西,是一个非常纵向挖掘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电影一定要去向文学借鉴。

改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改编不一定是改编剧情,像那天有位老师说,姜文导演改编《天鹅绒》的时候,他就是改编了那句话,“你的肚子,像天鹅绒”,我觉得改编就应该是这样的。看到文字的瞬间你被它打动了,然后去创作,我觉得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和价值,所以海浪这个单元特别有意义。

“家史”也非常好,但是我还没有看。社区电影这个东西,几年前我跟朋友聊过,有没有可能去做那种社区化的一些影展,但我们就是天方夜谭,也没有花精力去弄,但是我们很期待这样的东西,所以我刚刚听到的时候真心很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史影像计划”展映片单

小众先锋:他们业主的视角确实很不一样。

朱心亦:对,而且我觉得他们愿意参与到这个东西里边来,就很不一样,等于从场域上来说,这个电影节跟这个环境扎一块去了,确实挺好。

小众先锋:是的,他们拍的题材很多,而且很真诚,因为他们都不是专业电影人,他们做完后把私影像分享出来,完了之后跟观众交流,而且交流都很动情、真实。因为都是些家事,每个人谈家人的过去、家庭的过去都特别动情。而且也有家人去到现场,比如女儿去看妈妈拍的片,氛围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