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写了低价转债筛选策略—》摊大饼买入低价可转债如何排雷,好像大家还挺感兴趣,可80元以下的转债都是民企的,我今天接着再来写一篇国企背景的转债。

有朋友前阵子买了广汇转债,到现在股票退市了债还捂在手里,岭南的消息一公布,也期盼着广汇能效仿岭南刚兑,不过广汇毕竟只是个民企,让国家掏腰包给散户送温暖的可能性较低,只能来看看它的自身偿债能力如何。

昨天暴雷债的数据表里忘了放广汇了,今天加上,和之前的暴雷债并列一起看看,数据上看总体感觉应该比搜特还款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毕竟企业还在正常经营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转债等权上涨0.4%,昨天文章中提到的18个低价债涨了1.6%。由于这18个都没有国企背景,风险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如果把价格线往上抬一抬,拉到100元还是有不少国资背景的转债,我罗列在下表中了,一共8只,因为国资企业有国家背着,所以本文就不去看企业还债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场上有国企背景的转债总共有79只,它们是不是更优秀的转债,是否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呢?今天重点来看一下。

“上不封顶,下有保底”,是我们曾经对可转债投资的底层逻辑基础。在可转债市场上,投资者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前些年这些策略还是获利丰厚,但是最近两年似乎好多优秀的策略失效了。

有不少坚定的转债投资者都开始像三体里的物理学家一样产生了怀疑,可转债不存在了吗?

下面我们用大家最常用的双低策略(低价+低溢价率)来评估一下国企和非国企转债的不同结果。(这里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区分成国企和民企两组,因为还有一些企业是外资与中外合资的,这里就将它们和民企合在一起统称为非国企放入同一组)

参数:起始日期:2019-至今

入选品种:央企+地方国企为一组,其他非国企为另一组,两组分开轮动

排除st正股,新债,手续费千一,持仓10只,每日轮动,基准benchmark为转债等权

双低值=转债价格+转股溢价率*100,取双低值最小的前十名持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上面的回测结果图,是不是肉眼可观的能看到国企转债和非国企转债在2022年后的明显区别,就是我在图中框出来的这段。以2022年为分水岭,这3年转债市场出现了质的变化,但同方案策略里的国企转债却还是能保持一路上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个是回测近6年数据的区分国企与非国企双低策略总收益率,如果只看最终结果,似乎国企并不占优势,5年下来净值最低,但那是因为民企转债在2022年之前的几年行情里涨的太多了。下面我再把它们同策略的逐年收益率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图太累的话可以直接看下面这个汇总表,仔细看一下具体年份,我们不难发现,从2022年以后,国企的测试结果要明显好于非国企,连续3年分别为8%,7%,2%,而非国企这3年都是亏损的,到这里似乎可以看到当下行情的可转债是不是国企背景对市场表现还是有一定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人会提出不是国企这个因子有效,而是因为国企本身具有一些特质,比如转债规模大,企业本身信用等级高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根据不同的回测数据,来验证一下。

首先我们把目前市场上的转债剩余规模划分成几个区间,然后国企和非国企两组都选取同一个规模区间的做样本继续回测。

划分完之后发现转债规模在5到50亿这个区间的数量最多,该区间包含了61%的国企转债和58%的非国企转债,那么我们就用这个区间的进行评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非国企的转债规模中,小盘的更多一些,即便按照5-50亿区间来划分,两组转债的平均规模区别还是不小,这个区间的国企规模平均18.7亿,非国企只有11.3亿。

为使两者规模更加接近,在回测中另外加入一组非国企的10-50亿规模,该组的平均剩余规模为18.1亿,刚好跟国企那组规模匹配

努力回测中……

结果出来了,还是用同样参数的双低策略,从下面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以2022年为分界线,之前是非国企领先,之后则国企更优。即使是非国企那组平均规模和国企同样大的,依旧在这两年跑输国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组同规模的回测结果还是可以说明国企因子在转债市场衰退时期是起了明显效果的,但是在以前鸡犬升天的行情下就没有优势,下表贴一下同规模区间回测的近6年总收益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我们看看信用评级对他们的影响,我们知道国企的信用评级往往高于民企,结论确实如此,国企信用评级很少有A级以下的,因此我们只选取AA-以上的国企和非国企再次进行对比。结论几乎一样,依旧是2022年后,国企乌鸦变凤凰,在策略中占尽了优势。结果放下表里大家可以自己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因为国企基本面脱胎换骨导致的这个结果吗?不,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改变。

回想一下在2022年管理层对可转债的投资进行了一系列调控,包括限制投资门槛等。这些措施潜移默化的开始对既往的可转债投资策略发生了影响。就是从那以后,可转债市场的底层逻辑渐渐改变了。

我们曾经信奉的上不封顶,由于各种监管和限制,柚子炒作引导散户跟风的几率大大降低,以往正股一个涨停,往往能带来转债提前透支好几个涨停,而现在更多是出现正股涨停,转债却滞涨、消溢价,基本上涨到130就得停在那等变成折价了。也绝不会有强赎当天还疯狂涨溢价的韭菜债了。甚至还常有正股涨停转债还下跌,比如今天的亚太药业涨停,它的转债却是下跌的。

至于下有保底,也被诸多暴雷债的出现打破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道德底线,目前这些暴雷债都属于民企范畴。

这时候重新谈到国企转债,由于国企自带国家信用的光环,我们暂且认为即便企业出现问题,到期刚兑的可能性很大,这个下有保底的逻辑还是存在的,毕竟岭南一个混合制的地方国企也给了我们小额刚兑的希望。或许正是这一点与民企的不同,这个双低策略能在2022年之后的国企转债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原因吧。

这也提醒我们,投资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投资思路也要及时跟上,虽然今天讲这些有点事后诸葛亮,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以后遇到什么重大政策发生了调整,我们也要想到原先的投资策略是不是需要修补一下来及时跟上新形势的变化。

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继续……